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鹿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鹿角

鹿角

古时阵地营寨前面的一种防卫工事。把带枝的树木削尖,半埋入地,以阻止敌兵的行进。因其形象鹿的角,故称。

☚ 貔貅   湖口 ☛
鹿角5722鹿角菜。古南方方言。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鹿角》:「《南越志》曰:『猴葵色赤,生石上,南越谓之~。』」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卷二三:「《南越志》:『猴葵,一名~。』《本草纲目》:『~菜生东南海中石厓间,长三四寸,大如铁线,分丫如鹿角状,紫黄色,味极滑美,若久浸则化如胶状。』」悬挂东西的钩子。古方言。《方言》第五:「钩,宋、楚、陈、魏之间谓钩为鹿觡。」晋郭璞注:「钩,悬物者,或呼~。」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鹿角
鹿角  lùjiǎo

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之老角。有兩種:花鹿角,梅花鹿之老角,分枝狀,三岔或四岔,基部有盤狀突起,即“珍珠盤”,色黄棕,具光澤,質硬;馬鹿角,馬鹿之老角,有三至六岔,骨質堅硬。主治瘡瘍腫毒,瘀血作痛,虚勞内傷,腰脊疼痛。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中經·鹿茸》:“〔鹿〕角,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舊題吳越·大明《日華子本草·獸部·鹿茸》:“鹿角,療患瘡,癰腫熱毒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鹿》引宋·蘇頌曰:“七月采角,以鹿年久者,其角更好。”

鹿角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城野戰具部 > 陣障具 > 鹿角
鹿角  lùjiǎo

亦稱“鹿角木”、“鹿角槍”、“鹿作柞”。禦敵之障礙物。將帶枝樹木,尖端向外,半埋於陣地前或營地四週,以遲滯敵軍行動。枝杈形似鹿角,故稱。《三國志·魏志·李通傳》:“〔通〕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曹仁)軍。”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守城》:“鹿角木,擇堅木如鹿角形者,斷之長數尺,埋入地,深數尺餘,以閡馬足。”明·茅元儀《武備志·守二·需備》:“鹿角槍,斬木及竹如角狀……而聯之,列於城下以拒敵,今九邊用之爲檯營,名鹿作柞。”參閲三國魏·曹操《策令》、《太平御覽》卷三百一十七引諸葛亮《軍令》。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其他 > 鹿角菜 > 鹿角
鹿角  lùjiǎo

鹿角菜之省稱。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營轅部 > 營所 > 鹿角
鹿角  lùjiǎo

亦稱“朱紅杈子”、“黑漆杈子”、“鹿角叉”。即官署門前爲防阻人馬而設的一木横中、兩木互穿而成的遮攔物。因鹿性警,群居則環其角,圓圜如陣以防,故稱。因飾色而異,故又有“朱紅杈子”、“黑漆杈子”、“朱漆杈子”之稱。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録·大内》:“大内正門宣德樓列五門……下列兩闕亭相對,悉用朱紅杈子。”又,《御街》:“自政和間官寺禁止,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兩行。”鄧之誠注:“阮葵生《茶館客話》十八:‘今衙門列木于衢,俗名攩衆,即古之梐楯也’……《三餘贅筆》稱爲鹿角。”《格致鏡原》卷二十引《名義考》:“今制朝門及公府,以横木爲斜,好别以木交錯穿之,樹于門外,俗謂鹿角叉,即古之行馬也。”參見本類“閑”。

鹿

鹿

鹿(~茸;~角;马~;黑~;驼~;驯~;黄~;麜~;梅花~;白唇~;毛冠~) 麈 茸客 角仙 伊尼 斑龙 角僊 西王母 钜鹿侯
鹿的美称:仙兽
小鹿:麑 麛 幼鹿
小型的鹿类:狍 麅 獐(獐子;牙獐;香~) 猄(黄猄) 麝(麝鹿)麕
小獐:
大鹿:麟(麟鹿)
母鹿:麀 牝鹿
公鹿:麚 牡鹿
驼鹿:
水鹿:麖 马鹿 黑鹿
白鹿:银獐 仙客

☚ 鹿、猴、鼠   猴子 ☛

工事

工事

设版
古代边防举火报警的建筑:烽台 烽堠 烽候 烽堡 烽侦 烽火台 桔槔烽
边寨上的烽火台:障隧
了解敌情的堡垒,烽堠:墩堠
防御工事:防拒
防御工事坚固:沟深垒高 垒高沟深
一种防御工事:陷马坑
军营周围的防守工事:壁 军垒
阵地上的防御工事:垒 军壁
遮挡身体的工事:掩体 掩护 猫儿洞
古代城池女墙外的防御工事:冯垣
坚固的防御工事:阻固 石室 铁壁高垒深沟 高垒深堑
防御工事坚固:沟深垒高
用于防守的坚固建筑物:堡(堡垒;堡壁;暗~;旧~;桥头~)
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战垒
驿道上的堡垒:驿保
供步枪、机枪射击用的低矮工事:地堡
旧时防守和了望用的较高建筑物:碉楼
军事上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碉(碉堡;碉房) 炮楼 堡坞
碉堡和沟垒:垒堑
碉堡的一种,供站岗放哨用:岗楼
用土石筑成的碉堡:堌 土堡
古代了望敌情的土堡:堠(烽~)
军营的防御物:鹿角 鹿箛 鹿砦 鹿寨
为掩护而垒的短墙:胸墙
土木筑的防守设备:围(土~子) 壔 堌
为作战时起掩护作用而挖的沟:壕(壕沟;战壕;交通~;防空~) 沟(交通~) 堑(堑壕;沟堑;城堑)
军营周围的防护沟:营堑
荒废的沟堑:颓堑
防御设施:防备
防御工事连成的线:防线
工事无比坚固:固若金汤
(保障军队发挥火力和隐蔽安全的建筑物:工事)

另见:军队 防御 隐蔽1 工程

☚ 工事   营垒 ☛

鹿角lù jiǎo

❶牡鹿的角。《礼记·月令》:“~~解,蝉始鸣。”
❷植在阵地营寨之前带枝杈的树木,一种阻止敌人行进的防御工事。《三国志·魏·李通传》:“[李通]拔~~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曹仁)军。”

鹿角

东汉及三国时于营房四周埋插削尖之带枝树木,以防备敌人攻袭,因形似鹿角,故名。又名鹿砦。

鹿角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 L. 雄体已骨化的角。主产东北及河北、北京等地。咸,温。入肝、肾经。温补肝肾,活血消肿。
❶治肾阳不足,阳痿,滑精,腰膝酸痛,崩漏,乳汁不下。内服: 煎汤,6~15g; 研末服,3~5g。
❷治阴证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内服并醋磨涂。本品含骨胶原(内含氨基己糖)、氨基酸、磷酸钙、磷酸镁及氯化物等。鹿角提取物能增加心脏搏出量。

鹿角deerhorn

鹿产品的一种。鹿茸生长后期脱皮后,经骨化过程形成的骨质硬角。鹿角分杈而无鞘的实心骨质角,表面粗糙、末端逐渐变细。作为商品的鹿角可分砍角和掉角两种。鹿角已完全骨化的鹿,被人猎取后砍下角称砍角。在每年春季自行脱落的鹿角称掉角。在养鹿场的公鹿每年脱掉的骨质花盘也属掉角。鹿自毙于山林中,经过夏季皮毛腐烂,呈黄白色和纯白色的角,称为站角,常年入山可以拾到。梅花鹿角以坚实、角体有疣状突起、有光泽者为佳。马鹿角以粗壮坚实、表面无枯朽、无裂纹者为佳。鹿角可制鹿角胶、鹿角霜等。鹿角胶有益血补精、温补肝肾的功效,具有增强人体机能、消除心肌衰弱、加速伤口愈合等作用。将鹿角直接切片生用,可以散热、行血、消肿。奶汁不下、乳房胀痛者亦可服用。

鹿角

鹿角

位于县南30公里洞庭湖东岸,原为山名,现为岳阳县镇名。《水经注》:“湘水左经鹿角山东。”此山为湘水汇入洞庭湖处,山下为洞庭湖南端重要港口。韩愈于唐永贞元年(805)自阳山徙椽江陵过洞庭湖时,遇大风,在鹿角滞留七日,写有《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诗:“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元稹也有《鹿角镇》诗:“去年湖水满,此地覆行舟。万怪吹高浪,千人死乱流。”鹿角还是唐宋时一个重要窑址。陆羽《茶经》把岳州列为全国名窑之一。唐岳州窑址在湘阴(属岳州),宋时迁今岳阳县鹿角镇。清《巴陵县志》:“鹿角瓦器胜于湘阴,瓦窑遗址,今犹有存者。”1973年考古发掘,在鹿角镇周围十六公里区域内,发现宋代窑址多达170座。

☚ 3. 岳阳县   张谷英屋场 ☛

鹿角lù jiǎo

《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鹿(113)。药名。
【基原】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 L.已骨化的老角。
【性味】咸,温。
❶《本经》:“温。”
❷《别录》:“味咸,微温,无毒。”
【归经】入肝、肾经。
❶《得配本草》:“入手少阳、足少阴经血分。”
❷《要药分剂》:“入肾经,兼入心、肝二经。”
【功用主治】行血,消肿,益肾。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腰脊疼痛。
❶《本经》:“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
❷《别录》:“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
❸《千金·食治》:“屑服方寸匕,日三,益气力,强骨髓,补绝伤。”
❹孟诜:“妇人梦交者,鹿角末三指撮,和清酒服;女子胞中余血不尽欲死者,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❺《日华子本草》:“疗患疮痈肿热毒等,醋摩敷;脱精尿血,水摩服;小儿重舌鹅口疮,炙熨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鹿角lùjiǎo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 或马鹿Ceves elaphus Linnscus 等雄体已骨化的角。主产于东北和河北、北京等地。咸, 温。入肝、肾经。温补肝肾, 活血消肿。治阳痿、滑精、腰膝酸痛、崩漏。煎汤: 6 ~ 15 克;研末吞, 3 ~5 克。治阴证疮疡, 内服并醋磨涂。本品含骨胶原、磷酸钙、碳酸钙及氯化物等。

鹿角

鹿角

鹿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 L.等已骨化的老角。前者主产于东北地区,河北、北京等省市亦产;后者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此外,甘肃、云南、西藏等省区亦产。
本品味咸,性温。归肾、肝经。熟用能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用治肾虚腰脊疼痛,足弱无力,以及虚寒性崩漏带下,尿血久不止; 生用能散血消肿,下乳,治疗折伤瘀血疼痛,风湿骨痛,乳房胀痛,疮疡肿毒等证。肾虚腰脊疼痛,不能久立,单用鹿角细末,酒冲服; 或配牛膝作丸服,如《济生方》鹿角丸。虚寒性崩漏,可配熟地、阿胶、乌贼骨。妊娠忽然下血,腰疼不可忍,配当归煎服,如《洪氏集验方》治产后下血不尽,烦闷腹痛,以鹿角炭末,煮豉汁过服。治胞衣不下,鹿角屑为末姜汤送下。妇人白浊,属虚冷者,及消中日夜尿多者,均可以鹿角炒黄为末酒服。尿血久而不止,脉细数者,配秋石蜜丸,乌梅汤下,如《医略六书》鹿角秋石丸。折伤筋骨疼痛,研末酒服。配以祛风湿药,亦疗风湿骨疼。乳汁不下,乳房胀痛,单味研末服。如乳痈初起,红肿热痛甚者,可与蒲公英、全瓜蒌、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药同用。治疗虚寒性的疮疡阴疽,常配肉桂、白芥子等内服,有良好的消散作用。如臁疮赤肿而痛,用凉药久不愈者,当用温药,如鹿角灰、血余炭、乳香之类,能解毒消肿,生肌敛疮。疮疡肿毒,亦可用本品以醋磨汁外敷。本品在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方面,其功虽似鹿茸,惟作用远较鹿茸缓弱。但活血散瘀消肿为本品独特之功。煎服,5~10g。鹿角粉,每次1~3g,吞服。阴虚阳亢者忌服。
实验研究: 本品含胶质25%,磷酸钙50~60%,碳酸钙及氯化物等。又提取得一种胶原蛋白,内含氨基己糖。

☚ 鹿茸   鹿角胶 ☛

鹿角

鹿角

蒙古名宝古茵—额布尔、沙茹。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老角。采集分砍角和退角两种。砍角:在10月至翌年2月间,将鹿杀死后,连头盖骨砍下,除去残肉,洗净风干。退角:又称“解角”、“掉角”或“脱角”,系雄鹿于换角期自然脱落者,故不带头骨。多在3~4月间采收。
鹿角片:锯成长段,用热水浸泡后刨成薄片晒干。
鹿角粉:取刨片炒黄,研成细粉,或煅成炭。
本品味咸,性温;鹿角炭味涩,性平。有燥脓及黄水,祛瘀,消肿,解毒,止痛之功效。用于
❶肺热,肺脓疡,咯血痰:与两种檀香、拳参、甘草、熊胆、土石膏、红花等配伍,制成八味鹿角散用;或与羚羊角、犀角、狍角,黄羊角、匾羊角等配伍,制成角类大剂用。
❷胸部外伤,伤脉出血,创伤化脓等,配制五阳散用。
❸浮肿,水肿:与贝齿炭、诃子、草乌等配伍,制成四味贝齿散或二十五味赤铜丸用。
❹乳腺炎:在厉红方上加用。
❺死胎不下:与藜芦、 砂等配伍,制成三味藜芦散用。

☚ 广角   狍角 ☛

鹿角

鹿角夏贝拉干

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多于春季拾取,除去泥沙,风干。
味咸,性温。功能排脓,利水。主要用于肺脓肿,水肿。本品与红铜灰、硫黄、高山辣根菜等配伍,制成六味红铜灰丸,主治肺蜂巢病。本品与红铜灰、六良药、犀角等配伍,制成二十五味红铜灰丸,主治肺脓肿。

☚ 狍茸   鹿茸 ☛

鹿角

antler

鹿角

参见“鄂尔布”(2049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