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鸲鹆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鸲鹆鸟》

明·庄元臣2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3,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声而已。终日所唱,惟数声也。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4!”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今文章家窃摹成风,皆鸲鹆之未惭者耳!

1鸲鹆(qu yu):鸟名,俗名八哥。2庄元臣(生卒年不详):明朝人,号运鹏主人,有《叔苴(ju)子》八卷。3罗:捕鸟的网,此处意为用网捉。调:调教。4曷若:何如,哪里比得上。

【析点】 最聪明的鸟也只能学人的声音,而不能通过这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作者从这样的生活事实出发,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让能“效人言”的鸲鹆鸟去嘲笑“鸣于树”的蝉,结果遭到蝉的斥责。在两相对比中,赞美了发乎内心能够“自鸣其意”的蝉,否定了能效人言却不能达己意的妄自尊大的鸲鹆鸟。

鸲鹆鸟和蝉都有它的象征性。作者借此指斥现实,批判当时的文章家一味窃摹、人云亦云缺乏创造的不良风气。文章又一针见血地指出,鸲鹆鸟尚有“俯首而惭”的时候,尚有“终身不复效人言”的决心,而“未惭”的文章家们呢?连鸟都不如!


寓言《鸲鹆鸟》意译和解说 - 古代寓言 - 可可诗词网

鸲鹆鸟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今文章家窃摹成风,皆鸲鹆之未惭者耳。

——《叔苴子》


 【注释】
 ①鸲(qu)鹆(yu):即八哥。雄鸟善鸣,经训练,能模仿人言。②罗:捕鸟的网,这里作动词用,意为捕捉。调其舌:调整它的舌头。③效:效法、学习。④曷:何,哪能。
 【意译】
 鸲鹆这种鸟,生长在南方。南方人捕捉到后就调整它的舌头,教它说话。时间一长,鸲鹆果真能模仿人说话了。不过只能模仿几句话,整天唱歌,也只能是几声而已。蝉在庭院里鸣叫,鸟听到了就笑它。蝉对鸲鹆说:“你能模仿人说话,很好,但你所说的,等于没说。何不像我要说就说我心里想的呢?”鸟惭愧得低下了头,终身不再模仿人说话。现在的一些文章家,偷窃模仿成风, 都是不感到惭愧的鸲鹆罢了。
 【解说】
 “八哥”学人语,是驯化的结果。驯的第一步,是“罗”——用网捕捉回来。“驯”的第二步,是调教,诀窍还是诱以它爱吃的东西。将它爱吃的拿在手上, 叫他学人说话。学了, 就给吃; 不学,就不给吃——不愁它不学。为了一点吃的东西,八哥终于给人玩于股掌。封建时代的文人, 人云亦云,跟在统治者后面、得势者后面亦步亦趋,也只是一个字的作用: 利。不过, 有些文人“学”得地道,“学”得巧妙; 有些 “学”得笨拙, “学”得肤浅。作者的用意, 主要是嘲笑后一种人, 也算不得彻底。
 【相关名言】
 有所不言, 言必当; 有所不为, 为必成。

——吕坤


寓言“鸲鹆鸟”注释、翻译和解说 - 可可诗词网

鸲鹆鸟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今文章家窃摹成风,皆鸲鹆之未惭者耳。

——《叔苴子》


 【注释】
 ①鸲(qu)鹆(yu):即八哥。雄鸟善鸣,经训练,能模仿人言。②罗:捕鸟的网,这里作动词用,意为捕捉。调其舌:调整它的舌头。③效:效法、学习。④曷:何,哪能。
 【意译】
 鸲鹆这种鸟,生长在南方。南方人捕捉到后就调整它的舌头,教它说话。时间一长,鸲鹆果真能模仿人说话了。不过只能模仿几句话,整天唱歌,也只能是几声而已。蝉在庭院里鸣叫,鸟听到了就笑它。蝉对鸲鹆说:“你能模仿人说话,很好,但你所说的,等于没说。何不像我要说就说我心里想的呢?”鸟惭愧得低下了头,终身不再模仿人说话。现在的一些文章家,偷窃模仿成风, 都是不感到惭愧的鸲鹆罢了。
 【解说】
 “八哥”学人语,是驯化的结果。驯的第一步,是“罗”——用网捕捉回来。“驯”的第二步,是调教,诀窍还是诱以它爱吃的东西。将它爱吃的拿在手上, 叫他学人说话。学了, 就给吃; 不学,就不给吃——不愁它不学。为了一点吃的东西,八哥终于给人玩于股掌。封建时代的文人, 人云亦云,跟在统治者后面、得势者后面亦步亦趋,也只是一个字的作用: 利。不过, 有些文人“学”得地道,“学”得巧妙; 有些 “学”得笨拙, “学”得肤浅。作者的用意, 主要是嘲笑后一种人, 也算不得彻底。
 【相关名言】
 有所不言, 言必当; 有所不为, 为必成。

——吕坤


杂文《鸲鹆鸟》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鸲鹆鸟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 但能效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 “子能人言,甚善; 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 ”鸟闻言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今文章家窃摹成风,皆鸲鹆之未惭者耳!

 

( 《叔苴子》)


 注释 ①鸲鹆(qu yu)鸟——又名八哥,全身黑色,能模仿人说话。②调其舌——调教八哥学人说话。③效——模仿。④未尝言——没有说自己的话。⑤曷若——哪里象。
 赏析 在明代,“前后七子”倡导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派文学主张,统治文坛长达100多年之久,有识之士都奋起批评其荒谬见解。本文即是针对当时复古主义的恶劣文风,射出的一支尖锐的利箭。
 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杂文。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笔法。在文中,八哥的形象很有特色。当它不觉悟时,学会几句人言,便反复鸣唱不绝,颇为自鸣得意。当蝉一针见血地指出,它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声音,不过徒会仿效而已,八哥深感惭愧,从此再也不模仿人言了。作者以此形象地为复古派指明了出路,希望他们对自己不从现实生活出发、亦步亦趋仿效前人词句的诗文创作感到自惭,赶快停止这种文学创作中最没有出息的剽窃前人的抄袭之风。然而,这只是作者的理想,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作者在结束全文时尖锐地指出: “今文章家窃摹成风,皆鸲鹆之未惭者耳!”表明复古派学舌前人,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性,还毫不觉悟,连鸟的善悟者也不如。作者对复古派的讽刺是够辛辣无情了。
 作者还借蝉的言论提出了自己的正面主张:写诗作文都要“自鸣其意”,要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发表个人独立的见解。在文学创作中,反对复古,积极鼓励张扬个性,这是明代中后期文坛上要求个性解放的进步的文学潮流。作者用自己犀利的杂文参与了时代潮流的大合唱。
 全文诙谐风趣,到今天也还有借鉴作用。那些只会照本传达上级指示,在工作中毫无创造性的官僚主义者,不是也很象“效声而止”的八哥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