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鸥形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鸥形目Lariformes

海洋性鸟类。与鸻形目亲缘关系密切,但习性近于游禽。常栖息于水边捕食,又似涉禽。体羽大多为银灰色。前三趾前具蹼。翼尖长而善飞翔。幼鸟在形态上为早成鸟,但孵出后留巢待哺,习性似晚成鸟。巢置于地表,产2~4枚洋梨形卵,孵卵期约20天。
中国常见种类有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及燕鸥(Sterna hirundo)。后者体似鸽而形似燕,常深入到内陆繁殖。鸥与燕鸥常集成大群活动,在渔业区有时可对鱼苗造成危害。但燕鸥(俗称海燕)的多数种类嗜食草地螟等害虫,为非渔业区的益鸟。
鸥亚目(Lari)
鸥科(Laridae) 此科为沿海一带常见的鸟类。其主要属有: 鸥属(Larus)、浮鸥属(Chlidonias)、凤头燕鸥属(Thalasseus)、燕鸥属(Sterna)。重要种类有:❶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繁殖在日本及中国河北、山东与福建沿海一带,冬季见于中国东海及日本海中。常在海边觅食小形动物及尸肉。它是唯一的在中国沿海一带繁殖的鸥。巢以干草等营于海边岩石上。卵每产3枚,近褐色而具斑。
❷红嘴鸥(L. ridibundus)广布于欧、亚大陆,夏在北方,冬迁南部,以至菲律宾及非洲北部。常三五成群在水域附近觅食,或入水中游泳。食物主要为鱼、螺、昆虫等,也兼吃植物嫩芽和谷物。结群繁殖。巢建于干燥的草堆中,置于平坦而潮湿的土壤上。卵一窝2~4枚,淡绿以至赭色,杂以褐斑。
❸白翅浮鸥(Chlidonias leucoptera)为中国沿海一带常见的一种旅鸟。常结成大群。嗜吃昆虫,特别是蝗虫。结群繁殖,巢安放在湖泊、沼泽中水生植物的浮叶间。卵一窝3枚,淡褐以至橄榄绿色,斑点很多。普通燕鸥(Sterna hirudo)繁殖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冬时南迁至印度尼西亚、印度、非洲及南美。常结群在海滨及河流等处活动,觅食鱼、虾及水生昆虫等。巢置于沼泽地的砂土窝中。卵每产2~3枚,淡灰或淡黄色。
❹大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gii)分布于非洲东海岸、印度、马来半岛以至中国东南部。常活动于海滨,主要以鱼和软体动物等为食。营巢于海滨砂土的陷穴中。卵每产1~3枚,底色变异很大,从纯白、淡黄以至砖红,并具各种斑纹。
❺白燕鸥(Gygisalba)分布于印度洋,偶见于中国广东沿海。常在海面上觅食鱼、软体动物等。卵每产仅1枚,置于树木横枝的凹陷处。卵色从灰白以至钝黄,富具斑点。
剪嘴鸥科(Rynchopidae) 剪嘴鸥 (Rynchopsalbicollis)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以至中国的广东。常在大江上掠过水面,觅取甲壳类及小鱼等为食。结群繁殖。巢营于江河沙岸的浅窝中。卵为乳白以至橄榄黄色,有不少斑纹。
海雀亚目(Alcae)
海雀科(Alcidae) 扁嘴海雀(Synthliboramphusantiquus)繁殖在北太平洋及中国青岛,冬时见于中国沿海、日本及北美洲西岸。结群繁殖。巢营于海边岩洞中,每窝仅2枚。卵色淡黄,有斑。角嘴海雀(Ceror-hinca monocerata)分布于北太平洋的东西两岸,冬迁日本及中国东北。常入水中捕吃鱼和甲壳类。结群繁殖在近海岛屿上。巢置于地上陷穴中。卵仅单个,白而无斑,或仅微具斑点。

鸥形目Lariformes

鸟纲。海洋性鸟类。躯干部较长。体羽多为银灰色。喙强有力,形直而前端略弯曲。翼尖长,善飞。翼长超过尾长,尾呈短圆形或长叉形。足短,通常4趾,前3趾具蹼,但蹼的中部凹入(凹蹼足),善游泳。羽毛稠密多绒羽。幼鸟在形态上为早成鸟,但孵出后尚需留巢待哺,习性似晚成鸟。现知种类有90种。分布遍于全球,例如银鸥、燕鸥、海鸥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