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鸣鼓而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鸣鼓而攻敲响战鼓前去攻伐。指公开宣布罪状,愤怒声讨。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冉求做鲁国季氏的家臣。季氏权势很重,财产比国君的还要多。冉求帮助季氏推行田赋制度,为季氏聚敛了更多的财富。孔子对季氏政权一向深为不满,如今冉求这样做更令他大为恼火。他气呼呼地对其他弟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可以鸣鼓而攻之!”(见《论语·先进》) 谴责 谴责谴(谴斥;谴咎;谴怒;谴勒;谴让;责谴;谪谴) 谪(谪谴;发谪) 谯(谯让;谯责) 诋斥 责让 噍让 发摘 鞭笞 另见:严厉 指责 申斥 斥责 攻击2 1夸奖 赞赏 ☚ 谴责 问罪 ☛ 鸣鼓而攻大张旗鼓地征讨。鸣鼓:击鼓。攻:攻击。 《论语·先进》: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鸣鼓而攻 鸣鼓而攻宣布罪责,大张旗鼓地进行攻击和讨伐。《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者可也!’”季氏:季孙氏,鲁大夫。求:冉求,孔子的弟子。 ☚ 鸣琴而治 明察秋毫 ☛ 鸣鼓而攻míng gǔ ér gōng宣布其罪,加以声讨。“攻”,攻伐,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鸣鼓而攻míng gǔ ér gōng鸣:敲响。攻:声讨。指大张旗鼓地公开进行声讨。郭沫若《新文艺的使命——纪念文协五周年》:“然而在抗战期间作家以他的文笔活动来动员大众,努力实际工作,而竟目之为‘从政’,不惜~,这倒不仅是一种曲解,简直是一种诬蔑!” 鸣鼓而攻mínɡɡǔ'érɡōnɡ《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因为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让其他学生大张旗鼓地进行讨伐。后以“鸣鼓而攻之”指公开宣布其罪状,加以谴责与攻击。简为“鸣鼓而攻”,意义不变。 鸣鼓而攻mínɡ ɡǔ ér ɡōnɡ“鸣鼓而攻之”之省。击起战鼓,发起进攻。比喻大张旗鼓地声讨。 鸣鼓而攻mínggǔérgōng见“鸣鼓而攻之”。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59章:“吴佩孚自从把持北京政权受到各省直系军阀‘~’以来,就把全副精神用在对南军事上。” 鸣鼓而攻míng gǔ ér gōng鸣鼓:击鼓。攻:讨伐,声讨。即大张旗鼓地公开讨伐。《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也作“鸣鼓而攻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