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鳕读音x·üe(ˇ),为üe韵目,属e—ie—üe韵部。 上一条: 雪 下一条: 鱈 鳕鱈xuě鱼,体长形而略侧扁,灰褐色,头大,口大,尾小,鱼肉雪白,生活在海洋中。肝可以制鱼肝油。也叫鳘(mǐn)。 鳕xuě鳕鱼。通称大头鱼。1879年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卷二:“中人购海物者,以鳆鱼为大宗,次干鳕,次海苔,次鰑,次昆布。”1884年姚文栋译《日本地理兵要》卷五:“国中八郡,曰贺敦、南条、今立、丹生、足羽、吉田、坂井、大野,产纸、绸、茶、丝、木绵、髹漆、鲑、鳕、海胆及药物。” 鳕*鱈xueF7A8 鳕cods;Gadiformes硬骨鱼纲,鳕形目鱼类的通称。体延长,侧扁。鳍无棘;腹鳍胸位或喉位,或消失;背鳍和臀鳍的基部一般很长。体被圆鳞。鳃盖条5~8。鳔无管。冷水性底层鱼类。世界鳕类分为鳗鳞鳕亚目:产南极,有鳗鳞鳕科1属4种;鳕亚目:广布世界各水域,有鳕科、黑鳕科、深海鳕科、无须鳕科、犀鳕科共45属150种;长尾鳕亚目:产于各大洋水深200~2 000 m的深海中,有长尾鳕科30属260种;总共76属414种。中国有32属61种。鳕是仅次于鲱类的世界第2类重要经济鱼类,以鳕科和无须鳕科最为重要。鳕科95%的种类分布在北大西洋,故该区被认为是鳕科故乡,以后少数种类才向北太平洋扩展。鳕科世界年产量高达1 300万~1 400万t,产量高的有狭鳕(年产650万~700万t)、大西洋鳕(200万~300万t)和前臀鳕(Micromesistius poutassou)(55万~120万t);此外,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挪威鳕(Trisopterus luscus)和青鳕(Pollchus virens)年产均在50万~60万t之间。无须鳕科以南非无须鳕和阿根廷无须鳕产量最高,均在40万~60万t之间。在中国,太平洋鳕有一定产量,亦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年产1万~3万t。太平洋鳕亦称鳘、大头鳕,长达50 cm。头大,下颌前端下方有一触须;背鳍3个,臀鳍2个,腹鳍喉位;灰褐色,具不规则暗褐色斑点和斑纹。栖息底层,生殖季节向沿岸洄游,食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供鲜食或腌制;肝含油量高,富维生素A和D,可制药用鱼肝油。广泛分布于黄海至白令海,中国在黄海、渤海及其附近水域捕捞。 鳕俗称大头鱼、明太鱼。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鳕科鱼类的总称。冷温性底层鱼类。体延长,稍侧扁,长25~70 cm。头大,上颌长于下颌,颏上具触须。中国有3个物种:大头鳕、太平洋五须岩鳕和黄绒狭鳕。主要分布于黄海中部以北、水深50~80 m的泥砂质或软泥质海区,东海也有少量分布。食性广,性凶猛,摄食对象包括瓣鳃类、头足类、甲壳类、海星类、蛇尾类和鱼类等数十种动物。 鳕 鳕xueGadus macrocephalus脊椎动物,鱼纲,鳕科。体延长,稍侧扁,头较大,吻长,尾小。长可达37~50余厘米。灰褐色,具不规则暗褐色斑点和斑纹。口大,下颌较短,上下颌和犁骨均有细齿。下颌前端下方有1条触须。背鳍3个,相互分离;臀鳍2个,腹鳍喉位。鳞很小,侧线不明显。为冷水性鱼类之一,栖息底层,生殖季节向沿岸洄游,食中小型鱼类和多种甲壳类、沙蚕、箭虫等无脊椎动物。在我国产于东海北部、黄海和渤海。为黄海北部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可供鲜食或腌制成咸干品。肝内含油量很高,为制药用鱼肝油的最佳原料。又称“大头鳕”。 图283 鳕 ☚ 鲽 黄鳝 ☛ 鳕(鱈)xuě (鳕鱼) cod 鳕cod 鳕cod △鳕(鱈)xuě19画 鱼部 鱼类的一科。体长,侧稍扁,头大,尾小。口大,有一对触须。生活在海洋中,肝含油量高。也称鳘(mǐn),俗称大头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