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癸酰乙醛,系从鱼腥草挥发油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本品为白色鳞片状或针状结晶或晶末,能溶于水与乙醇。对耐药金葡菌、流感杆菌、结核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身体免疫能力。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宫颈炎、附件炎、小儿肺炎等。口服1日3次,1次60~120mg;腔道外用1次20mg。
鱼腥草素
鱼腥草素(houttuynin)化学名癸酰乙醛(decanoylace-taldehyde)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挥发油中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之一。鱼腥草素游离醛为淡黄色油状液体,具鱼腥臭味,但不稳定,易聚合,其亚硫酸氢钠加成物为白色鳞片状结晶,较稳定,且保留其抗菌作用。
鱼腥草素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抗菌作用。在革兰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甲类链球菌最鱼腥草素亚硫酸氢钠加成物敏感,对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的抑菌浓度为62.5~80μg/ml。在革兰阴性细菌中则以流感杆菌较敏感,抑菌浓度为1.25mg/ml;对结核杆菌H37RV的抑菌浓度为16μg/ml;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孢子丝菌、曲菌、着色霉菌、红色癣菌、叠瓦癣菌、石膏样小孢子丝菌、铁绣色小孢子菌等的抑菌浓度为2mg/ml。

鱼腥草素能增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白细胞吞噬功能,给家兔肌内注射鱼腥草素80mg/kg,血清备解素水平较给药前明显上升。
用标记的鱼腥草素进行动物实验表明,鱼腥草素在肺中分布最多。在胆和肝脏中也有较多分布。给药后2小时,各组织中均未测到药物。离体组织能迅速使鱼腥草素转化,以肾脏最强。鱼腥草素主要通过呼吸道排泄,少量由尿排出。
临床用于肺脓肿、小儿肺炎、大叶性肺炎、慢性宫颈炎、附件炎等症。口服每次90mg,每日3次,十天为一疗程。
鱼腥草素的不良反应较少,对肝、肾、血液系统均未见不良影响。少数人服药后有腥味感,个别有严重胃肠道反应。肌内注射局部疼痛,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