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魨“鲀”的繁体字。 上一条: 鲀 下一条: 豘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脊椎部 > 無鱗 > 河豚 > 魨 魨 tún 亦作“豚”,亦稱“河魨”、“䲅魚”、“嗔魚”。即河豚。體圓筒形,無鱗或有刺鱗。種類較多,肉味鮮美。《玉篇·魚部》:“魨,魚名。”宋·梅堯臣《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魨魚》:“春州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魨於此時,貴不數魚蝦。其狀已可怪,其毒亦莫加。”《爾雅翼·釋魚》:“䲅,今之河豚,狀如科斗,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黄文。眼能開能閉,觸物輒嗔,腹張如鞠,浮於水上,一名嗔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四·河豚》:“[釋名]䲅魚、嗔魚……狀如蝌蚪,大者尺餘。背色青白,有黄縷文,無鱗。”《康熙字典·月部》:“豚,河豚。魚名。與魨同。” 魨tunF48D 魨tùnT127 魨鲀,《説文》所無tún[魚(意符) + 屯(聲符)→魨(魨形目魚類的統稱。生活在海洋中,少數進入淡水,頭圓形,口小。種類很多,如三刺魨、鱗魨、河豚等,一般血液和内臟有劇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