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魏金枝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魏金枝1900—1972浙江嵊县人 魏金枝
魏金枝
魏金枝1900——1972原名義雲,浙江嵊縣人,1900年 (清光绪二十六年) 生。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参加晨光社,畢業後,曾在本省孝豐縣立小學、上海國民女子中學任教。1920年開始創作。1923年因参加進步團體,一度被杭州警察廳拘留,後在杭州閘口統捐局任職員。1926年赴上海,在商務印書館工人子弟小學任教,後任上海總工會秘書。1930年加入中国左冀作家聯盟,助编左聯機關刊物《萌芽》。1931年左聯“五烈士”被捕後,離開上海,在杭州財務學校任教。1932年夏,因五月花劇團案被捕,出獄後回鄉。1933年至上海私立麥信中學任教。1942年參加啟明書局出版《新辭林》编輯工作。1946年编輯《文壇》。1949年5月後,先在上海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任特約教學研究員。1952年轉入上海文學工作者協會,先後擔任《文藝月報》编委,《上海文學》副主编,《收獲》副主编,中國作協上海分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等職。1959年兼任上海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上海市第一、二、三、四届人民代表,後當選爲上海市人民委員。1972年12月17日病逝。終年72歲。著有《七封書信的自傳》、《留下鎖上的黄昏》、《白旗手》、《编餘叢談》、《文藝隨筆》、《新詞林》、《中國古代寓言選》等。 魏金枝 魏金枝1900—1972小说家。原名义荣。浙江嵊州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在家乡和上海教书。1920年开始文学创作。1928年出版小说集《七封书信的自传》。1930年发表代表作《奶妈》,描写一个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地下工作者的形象。同年参加“左联”,并协助编辑机关刊物《萌芽》。1931年后长期任中学教师,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主编《文坛》月刊,并创作不少散文。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文艺月报》编委,《上海文学》《收获》副主编,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著有短篇小说集《七封书信的自传》《奶妈》《白旗手》等。有《魏金枝短篇小说集》。 ☚ 穆木天 凌叔华 ☛ 魏金枝 魏金枝1900.2.18—1972.12.17原名魏义云。笔名有凤兮、莫干、高山等。浙江嵊县人。祖上世代务农。1910年后在家乡上私塾和小学。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孝丰县立小学和上海民国女中任教。1923年后在杭州闸口统捐局当了两年小职员。他于1920年开始接近新文学,曾学习写作新诗和散文。1926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后结集为《七封书信的自传》(1931年)出版,大多表现农村的黑暗和沉滞景象,曾被鲁迅称为“优秀之作”(《我们要批评家》)。二十年代末他到了上海,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子弟小学教书,做过上海总工会秘书工作。1930年加入“左联”,助编《萌芽》杂志,结识了柔石、鲁迅等。1931年到杭州财务学校任教。1932年因“五月花”剧团关系被捕,出狱后返回故乡。1933年返回上海麦伦中学任教,直至建国前夕。1930年至1937年间,他创作的短篇小说结集为《奶妈》(1930年)和《白旗手》(1933年)。其中《奶妈》成功地塑造了大革命失败后,在艰苦斗争中英勇牺牲的女革命者的形象;《白旗手》则描写不堪压迫的新兵投向革命的道路,曾受到文坛的注意和好评。抗战胜利后,积极投身进步的文化活动。1946年主编过《文坛》杂志。这时期的创作以杂文和散文为主,以后部分收入《时代的回声》(1957年出版)。建国后,主要从事《上海文学》、《收获》等刊物的编辑及上海文艺界的组织领导工作。业余从事文艺评论写作,结集有《编余丛谈》、《文艺随笔》等,还创作了儿童文学作品集《越早越好》,编选了《中国古代寓言选》等。 ☚ 魏希文 爵青 ☛ 魏金枝1900—1972作家。浙江嵊县人。1920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著有短篇小说集《七封书信的自传》、《奶妈》等。作品多描绘中国农村破产的景象和下层人的悲苦。 魏金枝1900~1972Wei Jinzhicontemporary writer. Works:Biography of Seven Letters,et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