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天突
天突  tiāntū

亦稱“玉户”。任脈經穴。在胸骨切迹上緣正中凹陷中。因其在胸骨上窩正中,結喉下二寸處,内當肺系,肺氣通於天,結喉高而突出,故名。主治咳逆,心痛。始載於先秦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本輸》:“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天突,一名玉户,在頸結喉下二寸,中央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低頭取之。刺入一寸,留七呼,灸三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任脉》:“天突,主治上氣哮嗽,喉痹,五噎,肺癰吐咯膿血,咽腫暴瘖,身寒熱,咽乾舌下急,不得下食。”

天突

经穴名。代号RN22。出《灵枢·本输》。别名玉户、天瞿。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当胸骨切迹上缘上0.5寸凹陷处(《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另说“在颈结喉下二寸” (《针灸甲乙经》)、5寸(《千金要方》),3寸(《太平圣惠方》)、1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主治咳嗽,哮喘,咯血,喉痹,失音,呕吐,呃逆,噎膈,瘿瘤等。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后壁刺入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18)。

图18

天突T'ient'u

系任脉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处。施针时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后壁刺0.5~1.5寸,刺针时应十分注意,勿损伤内脏。主要治疗咳嗽、气喘、呃逆、喉头异物感等。

天突

经穴名。别名“玉户”、“天瞿”。属任脉。位于胸骨上窝正中。主治:咳嗽,哮喘,咯唾脓血,咽喉肿痛,暴暗,瘿气,噎膈,梅核气等。先直刺0.2—0.3寸,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可灸。

天突

天突

任脉穴。取穴:在颈结喉下5寸处(见图2-1-7)。主治:梅核气、暴喑、呃逆。刺灸法:
❶先直刺0.2~0.3寸后改向下横刺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刺入,深约1~1.5寸。局部酸胀,咽部有发紧阻塞感。针出便消失。
❷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有的也放射到头顶部。艾炷灸3~5壮;温灸5~15分钟。

☚ 中脘   膻中 ☛

天突tiāntū

经穴名。代号RN22。出《素问·气穴论》。别名天瞿、玉户。属任脉。位于颈部, 当前正中线上, 胸骨上窝中央。主治咳嗽, 哮喘, 咯血, 咽喉肿痛, 失音, 呕吐, 呃逆, 甲状腺肿。先直刺0. 2 ~0. 3 寸, 然后向下沿胸骨后壁刺0. 5 ~1寸。灸5 ~10 分钟。

天突

天突CV22Tiantu

任脉穴。首见《灵枢·本输》。别名玉户、天瞿。是阴维脉与任脉的会穴。
位于前正中线,胸骨切迹上缘上0.5寸的凹陷中。正坐仰靠取之。穴位在胸骨切迹中央,两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是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内部是气管;皮下有颈前静脉弓,深层有甲状腺下动、静脉分支,再往下胸骨柄的后方有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 并有锁骨上神经的分支。本穴位置另说有四:
❶在结喉下2寸;
❷在结喉下3寸;
❸在结喉下1寸;
❹在结喉下5寸。
一般先直刺0.2~0.3寸,然后针尖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刺入0.5~0.8寸。针后局部痠胀或咽部有发紧阻塞不畅之感。艾炷灸3~5壮; 艾卷灸5~10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胸肺及颈部等疾患,如咳嗽,气喘,胸中气逆,肺痈,咳唾脓血,喉痹咽干,暴瘖不能言,瘿瘤,呕吐,心痛,瘾疹等。现又多用以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甲状腺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食道痉挛,食道炎,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声带疾患等。

天突


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天突、合谷、膻中,可使食道癌患者的食道蠕动增强,内径增宽。与天突、廉泉、合谷同用,则可使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基础代谢减低,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的基础代谢增加。电针家兔“天突”、“内关”部位,对实验性结核病的研究表明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显示电针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数、淋巴细胞转化率皆有明显增加。针刺小白鼠“天突”部位,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与吞噬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
☚ 璇玑   廉泉 ☛
000015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