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空生理训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空生理训练

高空生理训练

为确保高空飞行安全,在进入高空飞行训练之前,应对飞行人员进行高空生理训练。其目的主要有三:
❶使飞行人员了解高空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并进行实际体验。
❷使飞行人员有机会在低气压环境中,结合实际问题学习航空供氧装备的使用方法和主动开放咽鼓管以平衡中耳内、外压力的方法。
❸同时可对飞行人员进行高空适应能力或耐力的检查,如高空缺氧耐力、咽鼓管通气功能以及高空减压病易发倾向等。教育内容共分两部分,即理论教育与低压舱上升试验(或称“高空训练试验”)。
理论教育的内容及时间划分,可根据参加训练人员的不同特点制定之,一般应包括大气基本知识,呼吸与循环生理知识,高空缺氧的生理影响,高空低气压及气压剧变的生理影响,增压座舱的防护原理,供氧装备的供氧原理及用法,加压供氧装备的供氧原理、用法及其生理影响等内容。授课时间一般为10~15小时。
低压舱上升试验,应包括下列两方面内容:
(1) 体验与训练: 如体验急性高空缺氧的症状特点及高空用氧的重要性,结合高空条件训练供氧装备使用方法,体验低气压及气压变动的影响(如高空胃肠胀气、中耳腔内压力变化等)及其预防效果(如吸氧排氮预防高空减压病)等。在下降过程中,还应安排练习做咽鼓管通气动作并体会其要领及效果等。除上述基本内容外,在制定上升方案时,根据不同类型飞行人员的特点及飞行条件(如航校学员或在职飞行人员、军事航空或民航、机种和飞行高度等),还可考虑增加迅速减压体验及有关内容,如体验迅速减压的生理影响,并结合进行加压供氧装备使用方法训练; 快速下降高度以模拟高空离机自由降落时的压力急剧变化情况等。
(2) 耐力检查:如高空缺氧耐力检查,高空减压病易发倾向检查,咽鼓管通气功能检查等。四十年代及其前后,在一些军事航空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均曾以耐力检查作为低压舱上升试验之主要目的,以对飞行人员高空耐力进行评定和分级。后来由于高空防护问题已基本得到妥善解决,仅在意外情况下才可能受到高空因素的影响,军事航空用的常规低压舱上升方案多已改为以体验、训练为主要目的。
在低压舱上升方案中,关于缺氧暴露的高度,可根据上升的具体目的确定。目前主张7500m者居多。其理由是:
❶在供氧装备日臻完善的今日,用测定“升限”的方法检查缺氧耐力已失去意义,而模拟7500m高度突然中断供氧的情况,测定有效意识时间,则具有较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现代军用飞机(歼击机)在增压座舱性能完好条件下,空中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缺氧,当为7500m附近高度的暴露。
❷7500m附近是缺氧耐力尚保持一定个体差异的最高高度范围,可在较短时间暴露中反映出不同个体在缺氧耐力方面的变化和差异; 在7500m以上,缺氧耐力的个体差异即变为不明显。
❸在较低高度暴露时,自觉症状的明显程度,缺氧体验的深刻性,安全教育的效果等皆不如7500m及其附近高度。
高空减压病易发倾向检查,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空军较发达国家选拔高空飞行人员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下述原因,一般已不采用:
❶这类检查均以发生高空减压病症状作为确定对本病易发倾向的指标,故其高空暴露条件多较严峻(如高度较高,时间较长,甚至从事一定体力活动),以致安全性很差。
❷个体的高空减压病易发倾向常随检查时间的不同而有一定变异,如欲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需反复进行数次上升检查。
❸目前高空飞行的飞机均已装备增压座舱,高空减压病的预防问题亦已获得妥善解决,故此项检查一般已无必要。但现用军事航空低压舱上升方案中仍有低气压暴露项目,其目的主要在于体验低气压环境的机械性影响及航空供氧的防护效果。因此,除可降低最高暴露高度(多不超过11000m)、缩短暴露时间(不超过4~5分钟)外,还可使吸氧排氮时间相应缩短。
缺氧耐力检查及体验,多安排在从最高高度下降的过程中进行,但也有安排在上升过程中的。在后一种情况下,因为要从呼吸氧气改为呼吸空气,吸氧排氮过程一度中断,体内氮气溶解量重新增加,称“再氮化”(renitroge-nation),可能使随后在最高高度暴露时的高空减压病发病率增加。但Rhodes (1970)报道这种“再氮化”对发病率并无影响。缺氧耐力检查及体验,亦可在地面常压条件下通过吸入低氧混合气体的方法进行,其效果与低压舱基本相同。
在低压舱上升试验中,必须确保上升人员安全。上升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❶上升人员须经身体检查合格(侧重心、肺、咽鼓管通气功能等)。
❷对上升人员进行教育,要求学会重要仪表设备使用方法及会作咽鼓管主动通气动作等。一般在上升前一天起改用高空膳食。
❸器材、设备要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尤其是供氧装备及通话系统)。
❹工作人员的协同配合要严密。在上升试验过程中则应处理好以下各种问题:
❶在10000m以上高度发生严重腹痛时,应立即快速下降高度至腹痛解除为止,然后根据情况继续试验或中止试验下降至地面。
❷凡有高空减压病症状者,不论程度轻重,皆应立即下降至地面。如症状性质难以鉴别,应按高空减压病症状处理。
❸在缺氧体验和耐力检查过程中发生严重缺氧症状或体征,甚至发生意识丧失时,应立即恢复供氧;若仍不能恢复,则应下降至地面。
❹做迅速减压体验时,应掌握在受试者处于呼气时相时进行减压,并应事前嘱其在减压瞬间勿有意屏止呼吸。
❺凡因发生高空减压病症状而下降者,下降至地面后应进行适当处理(见“高空减压病”)。因其它原因中断试验下降者,若下降后仍未恢复,亦应根据情况对症治疗。


时间(min)


几种低压舱上升方案


A. 赵民等改进的试验方案(1980):吸氧排氮10分钟; 1-低气压机械性影响体验:2-缺氧耐力检查及体验
B. (美)联邦航空局A型训练上升方案(引自Valdez,1977): 不做吸氧排氮:1-咽鼓管通气功能检查; 2-缺氧体验; 3-迅速减压体验
C. 日本航空自卫队加压供氧训练上升方案(引自 大岛正光等,1967):吸氧排氮60分钟; 1-咽鼓管通气功能检查;2-加压供氧训练; 3-迅速减压体验

☚ 人和计算机   加压供氧训练 ☛
000206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