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平二仙庙金露台及乐舞杂剧线刻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高平二仙庙金露台及乐舞杂剧线刻图 高平二仙庙金露台及乐舞杂剧线刻图金代戏曲文物。位于山西高平西李门村二仙庙内。该庙主要建筑排列在一南北向的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露台及正殿、后殿。正殿门楣上刻有“晋城县莒山乡司徒村众社民户施门一合正隆二年岁次丁丑仲秋二十日谨记”字样。正殿前有一露台,东西长十三点二二米,南北宽七米,高一点零五米,台身石砌而成,为须弥座式,周围嵌有石兽及花鸟人物线刻图。北面与正殿殿基连接,其馀三面均有台阶供上下之用。这是迄今发现最早(1157年),并仍保存下来的露台。露台正面台阶左侧嵌一幅线刻金人乐舞图,长一百二十五厘米,高四十三厘米,阴线绘刻。图中刻六人,身材粗壮彪悍,皆女真人形象。除第二人戴浅毡帽,第三人上穿窄袖短袄,下着袍裙,第四人戴浅貂帽外,均头戴瓦楞帽,身穿窄袖袍,腰系蹀躞带,抱肚带花边,足穿高靴。第一人正面立,双手执笛吹奏;第二人侧身而立,戴耳环,脑后垂五条发辫,腰间左挂箭壶,右挂弓囊,右脚跨步,以掌击节;第三人为舞者,背面,脑后垂三条发辫,双手各执一布巾,右臂高举,左臂下垂,右脚迈出,脚尖上翘,正作舞蹈;第四人亦为舞者,戴耳环,双手各执一布巾,左手高扬,身向前微倾,右脚尖点地;第五人戴耳环,左掖下抱一腰鼓,右手正击打;第六人为观者,所戴为透明瓦楞帽,透过帽孔可见其髠首,两鬓垂发辫,双耳戴耳环,坐于胡床之上。图中六人袍襟均向右飘卷,当为风吹所致,说明表演在室外进行。这幅图刻为研究金人乐舞风貌及其流播情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露台右侧嵌一幅杂剧图,长一百二十五厘米,高四十三厘米,亦阴线绘刻。图中共刻十人,皆汉装。除第一人和最后一人外,其馀八人双双并排而立,成两纵队,且全部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步伐一致,边行进边表演。前五人皆男装:第一人高二十六厘米,双手于胸前执长二十一点五厘米的竹竿子,竿顶有一圆球状物,上插许多细竹条,呈纷散状,这是宋金时期指挥乐舞杂剧表演的参军色;第二、三人为表演者,一双臂绞袖置革带上,一双臂绞袖指前方;第四、五人腰系杖鼓,正在击打。第六人至第十人均女性,云髻花冠,长裙束带;一吹笛、一吹箫、一吹觱篥、一击拍板、一击短腰鼓。这幅图刻展示的是金代早期偏重歌舞的杂剧,表演场所在露台或街巷。杂剧图与金人乐舞图石刻嵌于同一露台上,反映了金代女真民族乐舞与汉民族戏剧文化的并存、融汇和交流。 ☚ 翁牛特旗辽乐舞壁画 繁峙岩上寺金代壁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