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山下的花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

中篇小说。李存葆著。发表于《十月》1982年第6期。作品以一个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连队为中心,通过梁三喜和赵蒙生两家戏剧性的际遇,深刻地表现了军队和人民之间血肉相连的关系,塑造了新一代军人与老根据地人民的动人形象。连长梁三喜任劳任怨,为了帮助下连队搞“曲线调动”的赵蒙生,多次推迟探亲假,最后为战友的安全而牺牲,死后留下一张“欠账单”。梁三喜的母亲与妻子依照烈士遗嘱,用抚恤金偿还欠账,充分反映出中国人民“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品质。作品大胆揭示了军内外的尖锐矛盾,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当代军人和人民群众的形象,在军事题材作品的思想意蕴上有新的开拓与突破。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黑骏马   流逝 ☛

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

电影剧本。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李準、李存葆编剧。载《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11期。剧本写的是某部九连连长梁三喜要求回沂蒙山老家探亲的报告早已被上级批准,因新调来的指导员赵蒙生不熟悉连队工作,他主动留在连队而未能成行。自卫反击战开始后,赵蒙生与其母吴爽活动频繁,企图“曲线调动”,遭到雷军长痛斥,激起全连同志义愤,赵蒙生十分愧疚,随军开赴前线。战斗中,战士金小柱、雷凯华及副连长靳开来相继牺牲,连长梁三喜为救赵蒙生也为国捐躯。赵蒙生经过战火的考验转变思想,茁壮成长。剧本在抒写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业绩的同时,揭示了深广的社会生活背景,塑造了各具个性的英雄群像,讴歌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精神,感情细腻深沉,气氛豪迈悲壮,格调质朴明朗。根据该剧本拍摄的电影,获得第八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 一个和八个   十六号病房 ☛

《高山下的花环》

 中篇小说。李存葆著。发表于1982年。小说以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后某连指战员丰富复杂的精神历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主线,联系当代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塑造了连长梁三喜、排长靳开来等体现着我们民族魂魄的新时代解放军英雄群像。梁三喜的母亲梁大娘、妻子韩玉秀,抑制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从沂蒙山区迢迢千里来到部队驻地,不求任何报偿,却恪守烈士遗言,以抚恤金偿还梁三喜生前为养家欠下的债务,显示了老解放区人民群众无比坚韧、淳厚的高尚品德。坚持革命原则、威重令行又情深义重的雷军长和他的儿子——富有才干却不幸牺牲的“北京”战士等英雄人物,皆有生动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作品中还展示了两种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尖锐冲突,通过高干子弟赵蒙生从下连队搞“曲线调动”到与集体共同浴血奋战、荣立战功的转变过程,赞颂了革命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不可战胜的威力。作者从日常生活到生死关头,均着力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中开掘出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为军事题材小说创作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作品获得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高山下的花环

话剧。编剧俞智先、于德义、任靖、刘家荣、王瑛。导演刘家荣、王瑛。舞美设计王纪厚、牟长山。主要演员:刘文治、宋国锋、陈颖、辛微、海娜、郭明珍。梗概: 部队高级干部吴爽欲将独生子赵蒙生送国外深造,但恐其所在军铁面无私的雷军长阻挠,便玩弄“曲线调动”的手法,将赵蒙生从军部调至某师任连指导员。恰在此际,赵蒙生所在连队奉命开赴云南前线。吴爽十分焦急,竟用军用电话向雷军长请求调回儿子。雷军长为此大发雷霆,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并在全军干部会上揭出此事。赵蒙生因此而觉醒。战场上,赵蒙生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特别是连长梁三喜、副连长靳开来、雷军长的独生子“小北京”的崇高忘我牺牲精神,使赵蒙生的灵魂得到进一步的洗涤和升华。战后,梁三喜的母亲和妻子来到部队,她们所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使广大指战员深受感动,也使居功自傲的吴爽受到深刻教育。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4年出品。编剧: 李准、李存葆。导演: 谢晋。主演: 吕晓禾(饰梁三喜)、唐国强(饰赵蒙生)、何伟(饰靳开来)、盖克(饰韩玉秀)、童超(饰雷震)。
1979年,某部第九连连长梁三喜推迟探亲,等来了新任指导员赵蒙生。殊不知这位解放军某部宣传处干事、高干子弟的赵蒙生,是为了能回大城市才来连队镀金的。梁三喜因妻子玉秀即将分娩而获准探亲。但赵蒙生终日因工作调动奔波,不安心工作,梁三喜放心不下工作,一再推迟归期。排长靳开来对此愤愤不平,再三催梁回家,而恰在此时第九连接到开赴对越反击战前线的命令。梁三喜失去探亲机会,而赵蒙生却接到调令。在全连战士及梁三喜的舆论压力之下,赵蒙生被迫上了前线。赵的母亲吴爽动用专用电话让军长雷震把赵调离前线,雷军长在军队大会上当众揭露,在前线炮火中,战士金小柱的腿被炸断了,“小北京”牺牲了,靳开来触雷阵亡,梁三喜为掩护赵蒙生中弹而死。赵蒙生在战火中经受了洗礼。烈士家属来到驻地,三喜娘和玉秀用抚恤金和卖猪换来的钱,还清了三喜遗留下的620元欠账,这高尚的行为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


《高山下的花环》剧照


影片通过对军营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的描述,高扬起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沉重现实下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激情。该片将现实与历史、战场、军营与社会有机联系起来,展示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厚民族传统。影片对英雄人物的塑造,不是从“高、大、全”角度去刻画,而是赋予每个角色以鲜明的个性,常人的情感,在质朴中产生震撼。
该片获1984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一等奖;获1985年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剪辑奖;获1985年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吕晓禾)、最佳男配角奖(何伟)、最佳女配角奖(王玉梅)。
☚ 城南旧事   人生 ☛

高山下的花环

中篇小说。作家李存葆著。1982年发表。小说围绕一个边防连队干部战士在对越反击战前后的心理、情感表现,反映了我军内部的矛盾冲突和广阔的社会场景,成功刻画了当代军人的形象。风格悲壮、豪放。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

中篇小说。李存葆著。以自卫反击战为背景,以高干子弟赵蒙生从下连队搞“曲线调动”到与战友们共同浴血奋战,并荣立战功这一转变过程为情节的主要线索,联系当代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塑造了梁三喜、靳开来等烈士的英雄群像。同时还通过梁三喜的母亲和妻子抑制住巨大的悲痛,千里迢迢来到部队,按照烈士遗言以抚恤金偿还其生前为养家而欠下的债务的情节,显示了老解放区群众坚韧、淳厚和崇高的人格。从日常生活到生死关头的表现,作者都着力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以开掘深厚的社会内容。在军事题材的创作中,这是一部开拓性的作品,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本次列车终点   相见时难 ☛

《高山下的花环》gao shan xia de hua huan

The Wreath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李存葆 (Li Cunbao)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