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下在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高下在心高下:喻伸屈。谓处理事情或高或低,或上或下,估量实情,由心里裁度相宜的办法。《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 ‘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后汉书·何进传》: “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回:“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 高下在心原指斟酌事宜,制订对策。后引伸为大权在握,可随心所欲。《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援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谚曰:‘高下在心。’”《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 高下在心 意为做事善于观察、分析、评判、权衡,屈伸自如,制定办法。 字数:32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天伦之乐 水到渠成 ☛ 高下在心 高下在心(高下任心)应该高还是应该下,心里有数。原意是办事要估量当时的情况,采用适当的办法。后用以形容大权在握,随心所欲地处置一切。 ☚ 发号施令 各自为政 ☛ 办理情况 办理情况帮助办理:襄办 ☚ 办理方式 自己办理 ☛ 高下在心 高下在心意为做事善于观察、分析、评判、权衡,屈伸自如,制定办法。 ☚ 颐养天年 平流缓进 ☛ 高下在心估量现实情状,制订适当的措施或采取有效的办法。比喻得心应手地操纵手中的大权,或者很有把握地处理事情。高下:伸屈。《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日‘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高下在心gāo xià zài xīn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s; hold power in one’s hand and can handle things with facility 高下在心ɡāo xià zài xīn高下:比喻屈和伸。原指处理当时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现多指随心所欲地处理一切重大问题。do as one pleases,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s 高下在心gāo xià zài xīn【解义】高下:指伸和屈。原指办事要估量当时的情况,采用适宜的办法。后用以形容大权在握,随心所欲地处置一切。 高下在心gāo xià zài xīn原指估量实情,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大权在握,操纵自如。“高下”,比喻伸和屈。《左传·宣十五年》:“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后汉书·何进传》:“今将军摠皇威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 高下在心公元前594年,楚庄王派使者申舟(申无畏)路经宋国去齐国。按照当时惯例,借路应征得宋国的同意,但楚国自恃强大,不公开向宋国借路。宋国认为这是有意侮辱宋国,引起宋国的忿恨。宋国把申舟扣留,并把他杀了。 高下在心gāoxià-zàixīn《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杜预注:“度时制宜。”指估量实情,在心里裁定该采取的措施。后也反其义,指随心所欲地处置事务。 高下在心ɡāo xià zài xīn❶ 原指估量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高下在心gāoxià-zàixīn〔主谓〕 高下,比喻伸屈。原指做事要用心斟酌估量实情,采取适当措施。后用于形容大权在握,诸事操纵自如。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后汉书·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 高下在心gāo xià zài xīn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指人可用心酌度机宜,采取措施。后形容大权在握,可随心所欲地处置一切。也作“高下任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