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核造影
髓核造影是将造影剂通过腰穿直接注入髓核内,以显示髓核的形态和病理变化。适应证主要用于诊断腰腿痛疑有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造影方法: 造影前,先观察腰椎X线平片,根据腰椎附件解剖特点,确定针头进入方向。腰3以下部位可于中线棘突间穿刺,经脊髓膜腔进入椎间盘内。或由棘突旁于椎板下缘刺入,不穿过硬膜,直达椎间盘组织内。腰1~2部位、可于棘突旁4~5cm处向中线斜刺,从椎体旁刺入椎间盘。造影剂最好用35~50%有机碘液1~1.5ml。碘油不易吸收,且容易显影不完全,为其缺点。拔针后,立即进行正侧位X线摄片。髓核造影有继发椎间盘化脓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腰穿操作方为安全。
正常表现:正常髓核显影均匀,呈椭圆形、橄榄形或C形。正位片居中,侧位片稍偏后方。四周不显影处为纤维环。显影的髓核与上下椎体面之间有一薄的透亮带相隔,为软骨板,有时只见髓核上半部或下半部显影而呈扁平形。
病理性表现: 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破坏:早期或轻症、多无明显骨质改变。髓核显影密度均匀,位置大致正常,但是髓核后方有条状造影剂经纤维环向后伸延,并可显示出椎间盘后突的程度。纤维环破裂严重者,椎体边缘多有明显骨质增生,间隙变窄。髓核显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整,髓核超出正常位置和范围,在椎间隙后方纤维环内有大团造影剂充盈,并漏入硬膜外腔,突出的椎间盘轮廓可以清楚的显示。
椎间盘变性: 常见椎间隙明显变窄伴椎体骨质增生。造影剂几乎充满整个椎间隙内。甚至超出椎体边缘或进入椎管硬膜外。
髓核突入椎体: 髓核突破至椎体内形成Schmorl结节,可见髓核内注入的造影剂突出软骨板,并进入椎体“结节”内。椎体边缘有游离骨块者,髓核内造影剂可进入骨块与椎体之间的裂隙内,甚至达到前纵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