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骨质疏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是以成骨不足、骨量减少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常见于老年人。病因为糖皮质激素过量、长期卧床及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为骨痛、骨压缩变形,甚至发生骨折及牙齿松动、脱落等。治疗应改善营养,适当锻炼,补充钙、维生素D、维生素C或性激素、降钙素等。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指骨总量的减少,或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的减少,而矿物质的比例基本正常。正常成年人骨量随年龄减少称为生理性的骨质疏松。如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以至不能够维持骨胳结构的完整性,出现脊柱压缩性骨折、股骨颈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时,则骨质疏松已构成病态。在组织学方面,骨的钙化、形态及化学成分是正常的,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的量和厚度减少,骨髓腔增大,而且骨小梁的减少比骨皮质的减少更显著。在生化方面,钙、磷、碱性磷酸酶一般是正常的,但钙呈负平衡。
骨的重塑造是由体液的、代谢的、营养的和物理的因素等综合调节的,骨质疏松的形成是由于骨吸收超过了骨的形成,因而导致骨量的减少。
骨质疏松不是一个疾病,而是多种因素对骨胳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按病因分类如下:
❶原因不明: 原发性(老年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幼年型骨质疏松;
❷内分泌异常: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腺功能低下症;
❸恶性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
❹废用;
❺遗传性骨胶原合成异常: 同型胱氨酸尿,Ehlers-Danlos综合征,成骨不全症;
❻肝素治疗。

☚ 骨和软组织瘤伴低血磷性佝偻病或软骨病   老年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也称骨质稀疏,为单位体积内骨的骨基质及矿物质都减少,遗留骨的骨基质与矿物质含量比例仍保持正常。其原因是骨基质(包括骨细胞)缺乏。虽然矿物质沉着无障碍,但因缺乏能与之相结合的骨基质,因而矿物质总量也随之减少。骨质疏松是一种病态骨结构,可以由许多原因和疾病引起。其主要病理特征是骨小梁变细并减少,小梁间孔隙加大,致密骨呈分层状,变成松骨模样。X线检查表现为骨纹理(小梁)纤细,显著减少,间隙加大,致密骨变薄,骨密度减低。因正常人的骨密度和结构有年龄、性别、地区的差异,确定骨质疏松时须加以注意。另外,骨质疏松还有部位特点。躯干骨由于椎体的皮质变薄,松骨的纵行纹理在早期似有增加;但随着病变的发展,骨纹愈趋疏朗,以致逐渐消失,只剩下椎体的轮廓,好似铅笔勾划过一样。由于基质的缺乏,骨质变脆,使支重区易于折断。较常见的是胸腰椎的压缩骨折,呈楔状,常见于一个或几个椎体。脊柱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有时与广泛的转移瘤或骨髓瘤颇难区别。
四肢骨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以坏血病最为典型。除骨密度普遍降低外,松骨结构因纹理稀少而模糊不清,骨皮质变薄,其轮廓反而更加清晰。骨骺化骨核的轮廓也十分清晰,而其中骨纹理欠缺而较透亮,形成所谓 “环征”。干骺端的先期钙化带及其下部初级骨小梁仍有大量钙盐沉着,形成致密带称坏血病线。其下松骨区小梁变细变脆易折断。
骨质疏松的原因有两大类: 一是造骨减少,二是骨基质吸收增强。按病因可分为原发和继发。前者系指原发性骨细胞的缺乏,如先天性成骨不全和老年性或绝经后骨质疏松等。继发性骨质疏松可因三种情况引起:
❶因缺乏适当的活动和刺激致造骨功能降低。例如因疼痛、瘫痪或固定疗法引起的肢体不活动或废用;
❷由于过多皮质激素抑制造骨,如Cushing综合征或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由于皮质激素有抗合成作用,能抑制多种结缔组织的形成,使骨基质生成受到抑制;
❸缺乏构成骨基质的物质——蛋白质,如营养不良、维生素C缺乏症、糖尿病、胃肠病等。

☚ 骨的发育   骨质软化 ☛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7: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