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驿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旅社 旅社店(店房;店舍;店家;店肆;行店;车~;歇~) 馆(客馆;旅馆;别馆;外馆;楚馆) 舍(舍馆;客舍;行舍;旅舍;驿舍;谒舍) 邸(邸舍;邸第;客邸) 旅(旅店;旅宿;逆旅) 铺(铺驿;铺递) 驿站 客寓 蘧庐 殊庭歇家 栈房 僦椽 路室 另见:营业 游人 住宿 馆舍 ☚ 旅社 驿站 ☛ 驿站 驿站驿(驿置;驿候;驿传;驿递;驿舖;驿铺;马驿) 递 传(传递;传置) 铺(铺驿;铺递;递铺;马铺) 邮(邮置;传邮) 驲(驲站)厩置 马站 另见:住宿 传递 马 ☚ 旅社 妓院 ☛ 驿传传递政府公文、安排出使官员食宿的机构。自上古至清,均由兵部管辖。西周时有馹、遽、传等机构,在沿途设传舍、客馆或候馆,有“行夫”掌管传遽之事。战国时有管理传舍的官员传舍史,秦有驿站,并制定了《行书律》,具体规定了传送文书的法律条款;《传食律》规定了驿传人员“御史卒人使者”的食宿标准。汉代的驿站也称邮、或亭,有法曹掌邮驿科程事。魏晋以后,驿传主要归尚书驾部掌管。唐朝每三十里有驿,全国驿站1639。陆路用马,水路用船。京师、都督府、州皆由兵曹参军负责。京师设总的驿站称都亭驿。并在《唐律疏议》中详细规定了“官文书稽程”的律文,违者,分别处以杖、徒二年。明清的驿站,凡各省腹地为驿,军事所设为站,京师叫会同馆。规定凡递送文书的官、役人员,分别发给“勘合”、“火牌”(通称“邮符”),经各驿站查验后,按等级供给车马食宿。驿传一般行政事务由兵部车驾清吏司掌管。会同馆,负责管理京师驿传事务,主要是朝廷和皇帝的文件。各省由驿站递送的奏折,都送到捷报处,再由捷报处交奏事处进呈;凡批回的奏折与寄发的谕旨,也都由捷报处验封后由驿站发递。 驿传 驿传中国历史上政府为供官员往来和文书邮递设置驿站而征发的徭役。战国时已有邮驿。汉各地有传舍,供歇宿;通路上每三十里置驿一所,供停留;此外,又有邮亭供传递文书。唐还于水路设水驿。驿有驿田,设驿长,置备车、马、船,并派当役驿夫。宋每十里或二十里设邮铺,邮铺传递文书;大路上并设马递铺。元驿传称“站赤”,组织规模极大,能供欧亚两洲交通。明各地都设驿站,有水驿、马驿和递运所;又置急递铺递送公文。驿站备人夫、马骡、车船并措办廪给口粮,供传递文书人员及过境官员使用; 由所在地州县编派站户支应,或随粮派充夫役,或随田编派马匹、车船。清废递运所,仍置驿站、铺递,但改差役为雇役。清末举办邮局后废除。 ☚ 驿馆 驿亭 ☛ 驿传中国历代封建政府为设置驿站而征发的徭役。起源很早。战国时已有邮驿,备有驿夫和马匹,供传递文书之用。汉各地有传舍,供官员往来歇宿;通路上每30里置驿一所。唐除陆驿外,还设有水驿;驿有驿田,设驿长,并有当役驿夫。兵部属官有驾部,专管驿务。当时,全国计有官驿1,643所。宋每10里或20里设有邮铺。元驿传组织称“站赤”,规模极大,能为欧亚两洲交通服务。明各地都设有驿站及递运所,又设急递铺递送紧急公文。清废递运所,仍置驿站、铺递,但自康熙以后,改差役为雇役。清末创办邮局,驿传废。 驿传战国时期置邮驿。汉代设传舍,为供传递文书的人食宿和换车马的馆舍。汉代在通途大道上每30里设驿一所供停留,设邮亭供传递文书。唐代于水路上亦设水驿。驿有驿田,设驿长,备置车、船,并派有驿夫、驿马当役。宋代每10里或20里设邮铺,以军卒为驿递夫。军事时期设急脚递。元代称驿站为“站赤”,能供欧、亚洲际交通。明代驿站设水驿、马驿和递运所。清末举办邮局后即废除。 驿传 驿传政府为供官员往来和文书邮递而设置驿站、征发徭役的制度。春秋战国时置邮或传舍, 备有遽(马)和车, 设邮驿担任差役。秦汉时成为一种通行全国的交通制度, 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承袭。于全国交通要道上, 每三十里置驿一所, 供停留;各地有传舍, 亦称厨传, 供食宿; 皆备车马。凡政府官员出使往来, 朝廷传布政令, 地方官吏外迁转任或奉诏进见, 皆可乘官置车马。乘车叫做乘传或驰传, 乘马叫做骑驿或驿骑。一般公文往来或解送官物, 则由吏卒乘传递送, 有紧急传送, 更必须骑马。此外, 设有邮亭, 有邮人专职传递文书。唐代驿站也是三十里一置, 兼供行旅食宿, 有馆驿之称。水路设水驿。驿有驿田, 设驿长, 置备车、马、驴、船。并从当地人民中征派当役驿夫, 每驿数人至数十人不等。宋每十里或二十里设邮铺, 大路上设马递铺。以军卒代替百姓为铺卒或驿递夫, 军事时期设急递铺兵。元驿传称“站赤”, 组织规模极大, 能供欧亚两洲交通。有陆站和水站两种。陆站有用马、牛、驴、车、轿者, 亦有用狗、骆驼的。水站用船。还有步站,系驿递夫徒步运输物资。又设急递铺, 传递紧急公文和军事情报。承担站役的人户称“站户” , 世代相承,不得改籍, 其数量之大, 在元诸色户计中, 仅次于民户。明京师有会同馆, 各地有水马驿站和递运所; 亦置急递铺递送公文。驿站备人夫、马骡、车船, 措办廪给口粮, 供传递文书人员及过境官员使用; 由所在地州县编派站户支应, 或随粮派充夫役, 或随田编派马匹、车船。请废递运所, 仍置驿站、铺递, 或称驿、站、塘、台、铺、所。改差役为雇役。清末邮政局成立, 驿传事务归邮传部管理,迄于1914年, 驿站尽裁省。 ☚ 五、交通 逆旅 ☛ 驿传 驿传中国古代专门办理政府公文信件传递业务和接待公务人员的组织制度。为此而征发的徭役亦称驿传。战国以后,为递送官方文书和官物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政府于陆路水路设立馆舍,供给宿舍、车马、船轿、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秦以前有传、置、邮、驿、驲的设置。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修筑驰道,使邮驿大发展。西汉有亭障、堡壁、亭传、邮驿等。唐代邮驿制度相当完备。分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办三种。每30里设一驿,置驿长,置备车、马、船,并派当役驿夫,每一驿给田4顷。全国驿站有1639所,由兵部统辖,按官品等级而定供给车、马、船及饲料等数量。玄宗开元 (713—741) 以后,并发行驿券,以作为接待的凭证。宋代驿传隶属于枢密院管辖。有步递、马递、急脚递三种。乘用驿传者有银牌或其他种牌子为凭证。每10里或20里设邮铺,有铺卒传递文书。大路上设马递铺。元代将驿站音译为“站赤”,驿传更为发达,允许外国旅行者及回族商人利用驿站。明清驿传均属兵部掌管。明代有马驿、水驿、递运所和急递铺。递运所运送官物。急递铺送文书。北京与南京设会同馆,办理普通驿站事务,并接待外国朝贡人员。驿站备人夫、马骡、车船,并措办廪给口粮,供传递文书及过境官员使用。由所在州县编造站户支应,或随粮派充夫役,或随田编派马匹、车船。清废递运所,仍置驿、铺递,于蒙古、新疆、西藏均有驿站设置。在外蒙古的称为“台”。在西北甘肃的称“军台”。将差役改为雇役。光绪元年 (1875年) 设立新式邮政,加之铁路、轮船渐兴,驿传制度逐渐废止。 ☚ 沙船 民信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