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驻春园小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驻春园小史》

驻春园小史

清乾隆三余堂刊本

《驻春园小史》目录书影

清乾隆三余堂刊本

《驻春园小史》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驻春园》,又名《驻春园外史》、《绿云缘》、《第十才子书》、《第十才子绿云缘》、《第十才子双美缘》、《第十才子书驻春园小史》、《第十才子驻春园》、《一笑缘》。六卷二十四回。题“吴航野客编次,水箬散人评阅”,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三余堂刊本,藏首都图书馆、大连图书馆;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刊本;清嘉庆十六年(1811)刊本,藏首都图书馆;清光绪二年(1876)惟女堂刊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古香阁石印本,藏天津市人民图书馆。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三余堂刊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三余堂刊本,1993年华夏出版社《明清言情小说大观》排印三余堂刊本。

明代浙江有才女曾浣雪,生性伶俐,小字“云娥”,年已及笄,尚未适人。不久,其父年老病逝。后邻居家失火,殃及曾家。云娥与母亲只得投奔舅父叶总制家。舅母安排母女俩住在后亭。亭中有座蕉楼,隔壁即“驻春园”亭,是已故兵部尚书之子黄玠读书处。其父在时,黄生曾与京城翰林吴翰甫之女绿筠订亲。后黄尚书、吴翰林相继逝去,吴夫人不忍女儿远嫁别离,便欲毁婚,两家从此不再提起。一日,云娥与婢爱月登楼远眺,见黄生貌比潘安,不禁倾心。黄生见云娥绰约丰姿,亦若有所失。又一日,云娥登楼,作紫燕双飞诗,写在罗帕上。恰逢黄生于花下弹琴,便一时忘情,将诗帕抛给黄生,黄生大喜。后云娥怕耽误黄生举业,不再登楼。黄生一腔痴情,日日楼头伫望,终至郁闷成病。过数月,黄生入闱参试,忽忆云娥,旧病发作,名落孙山。云娥闻之,忙传书信以示安慰,两情从此更加深厚。不料,叶总制边关作战失败被俘,同僚陷害,告其叛逆。族中人皆获罪,云娥母女早得信,便投奔金陵吴翰林家。黄生急乘船直往金陵。云娥母女到吴府后,吴夫人与女儿绿筠殷勤相待。

且说黄生到金陵后,卖身于吴家邻居周尚书家作书童。一日,云娥在后花园游玩,黄生亦在邻亭观花,认出佳人,不觉泪下。无奈重门紧闭,不能相见。后托爱月传书,二人才得倾诉衷肠。翌年花期又至,吴家在后花园置酒赏花。黄生见爱月于其中,知云娥必来此游春,便欲伺机相见。无奈周公子邀其出外春游,只得抱恨出门。晚归,见邻亭一佳人绿筠,误以为是云娥,遂隔楼抛诗帕相赠。绿筠捡回书帕,拆开一看,才知云娥所恋即昔日之黄生,便将此事向云娥挑明,欲效娥皇、女英同堂共侍。 云娥感黄生深情,相思成疾,修书一封与黄生。 黄生才知绿筠仍为之守闺未嫁。 某日,周尚书得知曾光禄之女住吴府,尚未订亲,便欲求之为媳。 因周尚书曾到吴府提亲,绿筠不许,吴夫人不欲再得罪邻人,便极力撮合。 曾夫人即允了婚事。云娥听说此事,思量无计,欲寻短见。绿筠劝其与黄生私奔。 是夜,云娥、爱月与黄生偷逃出去,返回浙江。 因周府亭门大开,一盗贼路经此地,趁机行窃,并杀一管家逃跑。 周尚书以为乃黄生所为,点灯巡看,见吴府亭门亦开,报与吴夫人,才知云娥、爱月俱已不见,遂到官府告黄生劫杀。黄生被擒,为使云娥不受连累,便不供私奔而供劫杀。 云娥闻之,奋不顾身,上堂鸣冤,自写亲供。 太守暗暗称奇,便将黄生轻判,发配充军。 曾夫人见事已至此,只好认了女婿。 绿筠亦修书赠银与黄生。 黄生托侠士王慕荆传书好友欧阳颖翰林,央求救助。孰料王慕荆途遇盗贼,行李被抢掠一空,便投大义山入伙作寨主。黄生充军路过此地,王慕荆救之。黄生遂改名李之华,二人离山避居外乡。 王慕荆打鱼为业,黄生则日夜苦读。 次年,黄生纳监入闱中解元,因待会试场期,便居京师。 周尚书自曾小姐亲事不成,黄生又逃后,日夜烦恼。 周公子又想求亲于吴府,绿筠仍再三拒绝。周氏父子遂生报复心,奉旨挑选宫人时,将绿筠名列于首,差官送往京师。黄生此时已中进士,钦点探花,便上疏谢恩归娶。 返乡途中,巧遇绿筠,忙上奏皇上。 皇上察明真相,放其回家。 不几日,云娥与绿筠到嘉兴黄生家,与爱月同游驻春园,睹物思旧,无限感慨。不久,黄生回家,三人结为夫妇,两两和谐,夫妇同居驻春园。 后叶总制遇赦归,黄生亦官至礼部,夫妇偕老。


驻春园小史 - 通俗小说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驻春园小史

 又名 《绿云缘》、《第十才子书》、《第十才子双美缘》、《一笑缘》。题“吴航野客编次”,“水箬散人评阅”。六卷二十回。约作于清乾隆年间。有乾隆癸卯 (1783) 三余堂刻本,乾隆戊申 (1788)刊本,嘉庆辛未 (1811) 刊本,光绪丙子 (1876) 惟女堂刻本,光绪丙申(1896)古香阁石印本,光绪戊申 (1908) 中华图书馆石印本,进步书局石印本等。
 
 小说写明嘉靖朝光禄大夫曾青之女浣雪,字云娥,敏慧貌美,能诗会文,尚未联姻。因父亲与都御史苏廷策有隙,遂致仕返浙江嘉兴,不久病逝,又家遭火灾,乃与母亲投至舅父叶渡家。一日,云娥立蕉楼上,见隔邻驻春园中一少年“姿洒潘安,神清司马,心甚怜之”。因命婢女爱月探得少年乃已故兵部黄尚书之子黄玠,字玉史,并窃其《驻春园新稿》,“见字字金玉,篇篇锦绣”,爱慕益深。于是投帕赠诗,主动通情。黄生本由父母在日时与翰林吴干甫之女绿筠缔姻,后父母相继去世,吴公亦殁,吴夫人“欲将小姐拟配他人”。黄生全不以之为意,益励志攻书。今见云娥投帕赠诗,为情所感,心心相映,以致神思迷离,荒疏举业,秋闱失意,在所不惜。正当他们处在浓情蜜意之时,云娥舅父叶渡边关失利遭擒,苏廷策参以通谋叛逆,全家受株连,云娥母女先期得信,急避难于金陵年伯吴干甫家,吴夫人及小姐绿筠殷勤待之。黄生得知云娥入吴家,亦至金陵,但恨吴夫人曾对己悔婚,不愿入其门,乃卖身作奴,为吴邻周尚书公子书僮,以便伺机接触云娥。后几经周折,得爱月穿针引线,竭力相助,终与云娥互通音讯。一次,黄生误以绿筠为云娥,错认投书,绿筠乃知云娥所恋乃己守贞待字十年之黄生,甚为痛苦。后由妒转怜,“姊妹两情殷齐消块垒”,因相约效娥皇、女英。
 周尚书闻知曾云娥才貌俱佳,待字闺中,欲取为媳,央吴夫人作冰,云娥母亲允了亲事。在此危急之时,云娥听从绿筠和黄生的劝告,毅然与黄生携婢爱月私奔,并在原来黄生所救之侠士王慕荆的协助下,隐居紫墨屿。不料在他们出走之际,一盗入周府杀死一名家丁逃走,尚书告黄生通联盗贼。黄生被获,因惧供私奔会累及云娥主婢,直认劫杀。云娥为救黄生,直上公堂辩冤。太守代为轻罪,将黄生发配北军。云娥母亲面对既成事实,认了女婿。黄生修书托王慕荆送往同窗好友现已点翰林的欧阳颖,央为排解。不期慕荆途中遇盗,行李书信被窃,只得投大义山入伙,并被推为主帅。待黄生充军路过,劫之。黄生遂易名李之华,与慕荆避居外乡,发奋攻读,次年中解元,主考乃好友欧阳颖,因居京师,以待会试。周尚书见子与云娥姻事未成,转求绿筠为媳,遭到拒绝,恨之。乘奉旨拣选宫人之机,将绿筠列为首名,差官送往京师。恰黄生已中探花,奉旨回乡毕姻,途遇绿筠,乃相率回京,得翁刑部相助,与绿筠完婚,又娶云娥为妻,纳爱月为妾,三美团圆。夫妇居驻春园,感慨良深。后叶渡遇赦归朝,黄生官历礼部,复姓归宗,二妻俱封,子孙富贵。
 “传奇关目总言情,离合悲欢阅变更。礼在自分奔与聘,盟存何论死和生。……”《驻春园》一开始,即开宗明义,指出这是一部“言情”小说,歌颂的是“盟存何论死和生”的爱情。为此,作者通过构思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表现出一种进步的爱情婚姻观。
 黄玉史与曾云娥是书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隔邻而居,一在驻春园,一在蕉楼,相对而视,一见钟情。云娥先为黄生美貌所吸引,认为 “若得佳婿如其人,不负我生平怜才至意矣。但外貌虽可人,未知其实学何如”。接着让婢女爱月窃得黄生窗稿,“只见字字金玉,篇篇锦绣”,终于发出 “人才之遇,自古为难。……倘不及时萝附,不亦当前错过乎”的感叹。于是,志坚意决,由思想化为行动,罗帕题诗,抛给黄生,主动表达情意。这种由貌到才,层层递进,只重人品,丝毫不考虑其它条件的爱情表现,对当时虚伪森严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无疑是一种大胆叛逆。作为闺中千金,有如此过人胆识,实是难能可贵,令人敬佩。黄生亦同样,他一见云娥,即神魂飞越,如有所失。再见其投来锦字,更是为情所感,驰神痴想,以至秋闱落榜,也不以为意。可见此时对他来说,爱情胜过了功名。后来,由于云娥母舅家遭劫难,云娥与母亲逃往金陵吴年伯家。他们的爱情从驻春园发展到金陵。黄生既不愿进曾对他悔婚的吴家,又想接近情人,不惜暂居人下,卖身为奴,到与吴家相邻的周府当书僮。可谓费尽心机,执着追求。云娥在动荡不安寄居他人的生活中,不仅没有减弱对黄生的爱情,反而愿望弥深,情思更切,与黄生互致书信,频繁有加。当母亲要把她嫁给周尚书的儿子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她焦急、苦闷,甚至要以自杀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后在黄生的启发鼓励下,勇敢地选择了私奔的道路。不料黄生被捉,误断为杀人罪犯。黄生为了不累及情人,干脆屈认。而云娥为救黄生,便奋不顾身,毅然抛首露面到衙门为黄生辩冤。在这一对年青人身上,确实体现了一种“盟存何论死和生”的可贵精神。作者的指导思想很明确,认为:“事不蹈险冒危,竟为名教束缚,亦属懦夫弱女。胆识双绝,然后可行。”所以,将他们置于爱情的惊涛骇浪之中,经受一次又一次考验。而每一次考验,都使他们的思想性格得到升华,使他们的爱情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小说通过他们的爱情故事,形象地告诉人们,爱情是人应该追求的美好理想。构成爱情的基础是双方才貌相当,而不是门当户对,父母包办。爱情的获得,必须靠自己的胆识去争取,其间无论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悲欢离合,都要勇往直前,矢志不二。小说不仅热情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真挚爱情,而且写出了主人公为爱情所作的百折不回的追求过程,正是其思想价值所在。在那个视爱情为“至下”的时代,这种爱情至上的思想无疑有着极大的进步性。
 除此以外,小说还描写了婚姻、功名和友情,从更加广阔的角度反映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封建文人的审美趋向和人生理想。这在黄玉史的身上体现得较为充分。他执着地追求爱情,当然值得赞赏,但一涉及到婚姻,那封建传统观念便马上显现出来。如从云娥信中得知绿筠仍等着他,就想到:“原来这段姻缘至今尚在,……若是两美兼收,曷胜快意。”表现出以男子为中心的一夫多妻思想,不免轻佻庸俗。正由于此,小说最后未脱金榜题名,奉旨成亲,一夫两妻,富贵团圆的俗套。为了完成这一结局,作者不仅写了黄玉史个人的不懈努力,而且写了丫环爱月的穿针引线,朋友欧阳颖的热心帮助,侠客王慕荆的知恩必报,通过友情的力量,从中起促进作用。并以周尚书的蛮横自私,来反衬黄玉史由于重情好义而终能否极泰来。这里面,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功名。“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功名才能保证美满婚姻的实现,这在封建社会确实大多如此。所以,小说的这些描写,不仅概括了当时的历史真实,也典型地反映了众多科举士子要求一夫双美的婚姻、金榜题名和真挚友情三者俱得的社会心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数量众多的才子佳人小说中,《驻春园》是一部具有艺术特色的作品。作者深知窠臼难脱,颇有自知之明,曾谦虚地说: “蝇将骥尾还驰远,叶衬花妍亦向荣。窠臼固知难脱俗,凭空撰出乞真评。”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力求在艺术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在艺术构思上,小说以黄生与云娥、绿筠爱情婚姻纠葛为矛盾主线,以主人公在驻春园产生爱情始,到回驻春园毕姻终,前后照应,结构完整。次要人物的描写,如丫鬟爱月的传诗送柬,特别是侠客王慕荆的几次出场,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着较好的衔接和推动作用。从总体看,小说未脱才子佳人、双美团圆的传统框架,但在矛盾冲突的设置上却力求翻空出奇,出人意料。如黄生为了爱情,从公子妆为书僮,再由书僮成为罪犯,最后荣中探花,诸愿皆遂。云娥从自家投往舅家,再由舅家逃往年伯家,后又住进尼姑庵。人物身份与地点的不断转换,表明作者善于构思情节,编织故事,设置悬念,激化矛盾,使小说富有戏剧性。目的在于突出歌颂“盟存何论死和生” 的真挚爱情,从而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在人物刻划上,作者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出身、教养和处境,比较真实地写出了他们的内心矛盾和性格发展。如曾云娥在爱情上的表现是大胆坚定的,可是,当母亲要把她嫁给周尚书儿子时,她痛不欲生。知心女友绿筠劝她私奔,她开始认为“闺房有范,动必以礼自防,何可以名门女子作行露私奔之事!”难以挣脱封建礼教的枷锁。直到黄生提出 “除非踵文君之侠”别无他途时,她才勇敢地与黄生私奔。这就写出这位深闺少女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内心痛苦,写出了合乎逻辑的性格发展和质的飞跃。对吴绿筠的描写亦是这样。一方面,她恪守闺范,对母亲悔弃与黄生的婚姻的不义行为深为不满,并为之守贞十年,矢志不再另嫁。另一方面,她不仅知书识礼,而且十分通情达理。当她接到黄生误投的情书时,才知云娥的情人正是自己待字的未婚夫,心情的矛盾和痛苦可想而知。但她终为云娥与黄生的真挚爱情所感动,由妒转怜,并在他们的爱情受到威胁时,劝云娥与黄生私奔。这种以他人幸福为重的思想行为大大突破了封建闺范,从而使她们之间的友情与爱情层次达到了令人仰慕的程度,闪耀出可贵的思想光彩。作者紧扣她的性格逻辑和处境,将其化妒为怜的思想转变过程写得自然真切。虽然后来绿筠还是嫁给了黄生,但她是取得了云娥的同情、理解和支持后才付诸行动的。她和云娥不仅思想上默契,而且地位上平等。这在一夫多妻且又要求女子从一而终的封建社会里,其结局是无可厚非的,作者在当时不可能找到比这更好的解决方案。值得珍视的是,作者写这种双美团圆,并不象其它才子佳人小说靠人为的误会巧合或错中错来实现,而是写出了她们之间的内心矛盾和真情实感,写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思想冲突,使得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独具特色。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力求对同类题材的小说有所突破,作出自己的探索和创新。
 在表现手法上,小说紧扣才子佳人谈情说爱的特点,作了细腻的心理描写。爱情本身就富有诗意,运用诗词表达情意是最好的形式,这对于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才子佳人来说尤其如此。作者在这方面本领很高,不仅以叙述人的角度在每回以词的形式开头(全书运用不同词牌多达二三十种),对内容作一概括,而且通过书中人物,写了大量诗词书信,互相唱和。这虽不免有卖弄才华之嫌,却也较好地表达了男女主人公缠绵绯恻的相思之情。因此很适合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人阅读。此外,小说还采用多种手法,或作较长的静态内心刻划 (如第十回绿筠接到黄生误投的情书时的寻思猜想),或通过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且看第十回末尾一段:
 
 绿筠……回头见一朵黄长春,乃指与云娥道:“此花却为何来,偏开向姐姐起来?”爱月在旁应道:“昨晚又到园中,随手折来。”云娥道:“虽是黄花,亦觉可爱。”绿筠又道:“黄花自然可爱,但爱花者不特姐姐也。”说毕,竟将黄长春一枝拈去,又对云娥道: “此花分小妹一玩何如?”云娥不觉,爱月便道: “绿筠小姐何夺人所好?”绿筠道: “本是愚妹故物,借玩何妨。且闻前年叶舅爷楼下此黄花已为你姐姐饱玩,今即分愚妹一赏,何须月妹吃醋!”云娥听了道: “妹妹同心,何分尔我。”绿筠道: “非妹遽分尔我,只为倘不说明,亦不知此中谁主。”二人坐了半晌,却言言着刺,恼得云、月踏烟提雾,直至午后方别不题。
 
 以花喻人(黄玉史),言中有刺,句里用讥,三人在特定环境中的不同心态跃然纸上,读来饶有兴味,忍俊不禁。

驻春园小史

长篇小说。清佚名撰。题“吴航野客编次”,“水箸散人评阅”。六卷,二十四回。书叙明隆万间,嘉兴有曾氏女云娥,貌美有才,与寡母寄居舅父叶家,隔楼有黄尚书家书亭名驻春园。黄尚书子名玠,亦有才,与翰林吴干甫之女绿筠缔姻。黄、吴二公及黄夫人相继去世,黄玠以为盟约必渝,然绿筠却矢心待字。后黄玠与云娥偶遇,互相爱慕,得婢女爱月之助,私订终身。旋云娥因遭家难,寄居金陵吴干甫家。黄玠为寻云娥,托身周尚书府为小厮。周府与吴家相邻,遂与云娥通音信。事为绿筠知晓,二女遂共誓同嫁黄玠。周尚书因不明真相,欲为子择配。云娥与黄玠约定趁夜同奔,爱月随行。然因时值周府遇盗,杀死老仆,黄玠遂身陷囹圄,刺配北行。绿筠赠金传柬,黄玠始知前情。后黄玠中进士,点探花,赐归里完婚。有乾隆四十八年(1793)刊本,乾隆五十三年刊本。

《驻春园小史》zhu chun yuan xiao shi

The Garden of Spring Residence→吴航野客 (Wuhang Yek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