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锡五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马锡五1898—1962陕西保安(今志丹)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甘省苏维埃政府粮食部部长、国民经济部部长和陕甘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边区庆环、陇东专区副专员、专员,兼任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经常巡视各地,深入调查,亲自办案,就地解决问题,当时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1946年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兼西北军政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曾当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马锡五
马锡五马锡五(1898—1962) 京 声 溪 泉 新中国名人录第243页 马锡五1898—1962中国当代法学家。陕西省保安(今志丹县)人。1930年参加革命,历任陕甘省粮食部长、国民经济部长、陕甘宁苏维埃主席。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等职。建国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兼西北军政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长期从事人民司法工作,创立了巡回审判方式即“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时,为了便于人民进行诉讼,同时也为了深入地了解案情,常组织临时巡回法庭,将案卷带到案发地,结合调查情况,实地进行审判;审判过程中,强调重视事实真象,反对主观主义,并将调解与审判结合起来,采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诉讼形式。他办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执法严正,刚直不阿,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他的司法实际对新中国司法审判具有重大影响。 马锡五1898——1962陕西保安(今志丹)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甘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庆阳等专区专员。1946年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建国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兼西北军政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长期从事行政、司法工作,经常巡视各地,深入调查,依靠群众,亲自办案,实事求是。这种审判工作方法被称作“马锡五审判方式”。 马锡五 169 马锡五1898—1962著名法律工作者。陕西保安 (今志丹)人。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陕甘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庆阳、陇东专区专员,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院院长。1946年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他长期从事司法审判工作。抗日战争时期,经常巡视各地,深入群众,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其审判工作方式被称为 “马锡五审判方式”。 ☚ 张志让 史良 ☛ 马锡五1889—1962陕西志丹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历任陕西省苏维埃主席、庆阳专区专员、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司法工作中,经常巡视各地,深入调查,亲自办案,当时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全国解放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62年4月10日在北京病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