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炅寺壁画
古代绘画。现存西秦、北魏、北周、隋、唐、明各代作品900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第169、6、8、11、12、3、61、128、23、132、134、140、168、151、53、131、82、29、9等窟龛内。内容有各种佛像、菩萨、飞天、佛经故事、经变、供养人以及图案画等。艺术风格主要以西秦、北魏和隋唐三个时期为代表: ❶西秦时期。以169窟的壁画为代表,是我国现存最早有纪年的佛教石窟壁画。内容丰富,风格浑厚恬逸(详见“炳灵寺169窟壁画”条)。
❷北魏时期。以128、132等窟为代表,佛像广额长面,交眉隆鼻,形象瘦削;菩萨高冠丰颐,容颜秀润,是江南秀骨清像式的绘画风格与早期西域式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❸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壁画继承了东晋“情韵绵密,风趣巧拨”的创作思想,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思风韵融入了佛教艺术之中。佛像慈祥庄严,弟子、菩萨形象丰腴,折腰蝉步,犹如端丽柔弱的贵族妾妓或侍从,是佛教艺术走向个性化和世俗化的重要时期。
炳炅寺壁画
古代绘画。现存西秦、北魏、北周、隋、唐、明各代作品900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第169、6、8、11、12、3、61、128、23、132、134、140、168、151、53、131、82、29、9等窟龛内。内容有各种佛像、菩萨、飞天、佛经故事、经变、供养人以及图案画等。艺术风格主要以西秦、北魏和隋唐三个时期为代表: ❶西秦时期。以169窟的壁画为代表,是我国现存最早有纪年的佛教石窟壁画。内容丰富,风格浑厚恬逸(详见“炳灵寺169窟壁画”条)。
❷北魏时期。以128、132等窟为代表,佛像广额长面,交眉隆鼻,形象瘦削;菩萨高冠丰颐,容颜秀润,是江南秀骨清像式的绘画风格与早期西域式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❸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壁画继承了东晋“情韵绵密,风趣巧拨”的创作思想,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思风韵融入了佛教艺术之中。佛像慈祥庄严,弟子、菩萨形象丰腴,折腰蝉步,犹如端丽柔弱的贵族妾妓或侍从,是佛教艺术走向个性化和世俗化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