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铃薯线虫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铃薯线虫病potato nematodes

由多种线虫分别引起,致使马铃薯植株生育失常,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一类病害。
种类和分布 为害马铃薯的线虫有24属67种,其中以球胞囊线虫(Golbodera spp.)为最重要,其次为茎线虫(Ditylenchus spp.)、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和根斑线虫(Pratylenchus spp.)等。
球胞囊线虫病 是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之一,为国际首要植物线虫检疫对象。其病原有金色球胞囊线虫和白色球胞囊线虫。该病发生于德国、日本、美国、秘鲁等48个国家,其中北美、拉美、玻利维亚、委内瑞拉、中西欧和秘鲁等二种球胞囊线虫均有分布; 南欧、东欧只有前一种; 中国亦有球胞囊线虫的存在。马铃薯受害后植株矮黄,结薯少而小,产量锐减,甚至失收,其明显症状是在马铃薯开花期根侧微现鼓胀继而胀裂,露出先白色后黄褐色或灰白色胞囊。金色球胞囊线虫胞囊金黄色,球形; 肛阴距60微米,幼虫口针典型,但较短(长21微米左右),基部球圆形。白色球胞囊线虫胞囊灰白色或乳白色,亦为球形; 肛阴距40微米,幼虫口针较长(长23微米左右),基部球近圆形。上述二种线虫的胞囊皮层均为革质不透明,内满含肾形卵,春季由于马铃薯根部分泌物的刺激,部分卵孵化(卵的活性在土中可维持20年左右)出2龄幼虫,从根尖稍后部侵入,头插入中柱鞘细胞,定居取食发育,再蜕皮三次,经3龄、4龄幼虫而成为成虫。雌成虫老熟时体壁加厚,颜色加深,由膜质变为革质,由白而黄,失去生命; 一个胞囊内含卵200粒左右,多的可达500粒,视营养丰缺而异; 胞囊除落入土中传播越冬外,还可通过水流、风雨、机具的传带作远距离传播。
球胞囊线虫一般一年一代,但也有一年二代的,全生活周期约2~3个月。在25℃下金色球胞囊线虫比白色球胞囊线虫适应性强; 以土温10~18℃为宜,但在30℃以上时则二者均不能定居。
茎线虫病 为害马铃薯的有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和起绒草茎线虫,二者分布遍及全球,而以前者为重要,主要发生于欧洲、美洲、南非、地中海和中国,尤以前苏联为重,后者仅在德国、荷兰及前苏联发生,也是马铃薯的重要线虫。
腐烂茎线虫和起绒草茎线虫形态极为近似,均雌雄同型,不同的是起绒草茎线虫具侧带4条,腐烂茎线虫具侧带6条; 雌成虫长1~1.4毫米,口唇扁平,无环纹,口针短而细,基部球大,食道细长,后部膨大成球状,具有短的耳叶,重叠于肠之前端,颈乳突小,卵巢单生,后阴子宫囊进化,卵原细胞成1或2行排列,但不成轴状排列; 尾长圆锥形,末端渐尖细,侧尾腺口极小,阴门位于近尾端四分之一处; 雄成虫头尾与雌虫近同,侧尾腺口位于距尾尖不远、靠近交合伞的着生点,交合伞延伸到尾部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处,交合刺窄细,基部宽大,上具特殊突起,可作分种依据。
起绒草茎线虫的4龄幼虫通常有潜活的能力,可以在不进行新陈代谢情况下存活20年左右,第4龄幼虫和卵可以冷冻保存活力,其保持活力的条件是低湿和土温接近或低于0℃,凉湿气候对其侵染和发育有利; 通常19~23天完成生活史,主要由种苗根茎、病株残体落入土壤传播。
根结线虫病 侵害马铃薯的有花生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太晤士根结线虫、哥伦比亚根结线虫和繁峙根结线虫。根结线虫多在25℃及更高温度的沙土中存活和繁殖,因此在热带和温带较为重要,在有些地区南方、北方根结线虫造成严重为害并常与细菌性萎蔫病(Pseudomonassolanacearum)、丝核菌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轮枝菌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复合侵染,加重损失; 除北方根结线虫、哥伦比亚根结线虫外,其余线虫不能在低温下存活,马铃薯一般生长于较冷凉地区,二者生态不相遇,故在温度比较低的北纬地区及南、北纬的高海拔地区,根结线虫病发生轻。
马铃薯受害后,根部形成大小不一似米粒状(花生根结线虫)、串珠状(南方根结线虫)、粗糙不规则形(北方根结线虫)或不明显(哥伦比亚和繁峙根结线虫)的根结,内有白色梨形雌虫。病株因根结耗养,生长矮黄甚至萎蔫,影响产量和品质。
根结线虫的1龄幼虫细长,在卵内呈“8”字形盘蜷,蜕皮一次后成2龄幼虫,以后再蜕皮三次,由3龄(豆荚形)、4龄(葫芦形)成为成虫(梨形)。成虫长0.8毫米,宽0.5毫米,并带有长颈,口针细长,基部球大;雄虫从4龄幼虫角皮中蜕出,蠕虫型,长1~2毫米,口针大,基部球圆形; 其生殖原基在2龄幼虫时仔细可辨,棒状者为雄性,“V”字形者为雌性。
根结线虫为高度进化定居型内寄生性线虫,须以2龄幼虫从土中活动到根尖分生组织处用口针穿刺进入,头插入维管束,体在薄壁组织中定居取食; 须刺激头周围细胞变成体积大、胞质浓、核大而呈变形虫状,胞壁厚并有许多伸入细胞质内突起的合胞体——巨细胞——营养库,才能建立起侵染关系,所以2龄幼虫又叫侵染性幼虫,其繁殖特点为雌虫进行孤雌生殖。有雄虫的种类,雄虫离根结而出,寻雌虫交配后死亡。雌虫产卵于阴门外的胶质团中,每一雌虫可产卵300~400粒,多的达500~1000粒。在最适条件下产出10天左右的即可孵出2龄幼虫,进行下一代侵染。在温带一代历期28~42天,每一生长季节约2~3代,在热带一年可发生12代多。一般以卵越冬。
根斑线虫病 根斑线虫因能致死植物细胞造成伤痕并常与混生的其它生物共同侵害使伤痕特别明显而得名,又名根腐线虫或草地线虫。为害马铃薯的主要有穿刺根斑线虫、草地根斑线虫、短宫根斑线虫和斯克亚泊奈锐根斑线虫,因其对温度要求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区优势种,穿刺根斑线虫在欧洲和美国北部发生重,在温带轻; 短宫根斑线虫在美国南部和非洲温度较高地区是优势种; 斯克亚泊奈锐根斑线虫和草地根斑线虫在热带和亚热带占主导地位,在同一田块中可以有两个以上种同时存在,而其中的一种占主导地位,通常在粗质土壤中为害重,致使块茎质量下降。
马铃薯根部和块茎受侵染后,块茎经3~4个月后才出现外部症状,先在皮层薄壁细胞中为害,侵入处周围细胞变褐,形成点状或细长下陷暗痕、痂、脓疱或瘤突,先呈褐色,后变黑,贮藏期则变紫红; 根部受害,植株黄矮早衰,特别是在轮枝菌(Verticillium spp.)和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复合致害时症状出现早而重,可减产30%~40%。
根斑线虫雌雄虫各龄期均为蠕虫形,体长0.4~0.8毫米,唇稍突出,口针短而大,基部球形; 单卵巢,阴门位于体后部1/4处,尾近圆形至尖形; 雄虫尾端有交合伞,多数种有雄虫。根斑线虫为移动型内寄生性线虫,各龄期均可侵染和出入根内外,一般从根冠稍后侵入,也可穿刺未木栓化的根、根状茎和块茎,成为适于次生性病原细菌和真菌的入侵途径。线虫侵入后取食皮层细胞,发育繁殖。雌成虫每天产一次卵,每次产卵1粒或数粒于根内或土中。除产卵的成虫外,以各发育阶段的虫态在土中或根内越冬,当温湿度适宜时开始活动,一代需28~65天。
病害控制 根据马铃薯线虫病发生和传播特点,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❶严格检疫,防止新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❷选用抗(耐)病品种和无病种薯;
❸与非寄主作物轮作;
❹施用杀线虫剂,减少土传虫源;
❺清除病残体,增设有机肥,减轻病害的发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