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斯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斯洛1908—1970Abraham H·Maslow

即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从俄国移居的犹太人家庭。幼年时同父母居住在白人地区,生活中备受歧视,缺少朋友与友情。孤独的生活使马斯洛自少年起就醉心于读书学习,以此寻求精神上的安慰。这种生活经历对他日后形成重视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学说有一定的关系。马斯洛在威斯康星大学先学法学和文学,后转向实验心理学。1934年在该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五年。以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布罗克斯学院任教,1951年在布兰迪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并任心理学系主任。1962年,马斯洛与罗杰斯等具有人本主义倾向的心理学家,共同组建了“美国人本心理学学会”。在该学会的研究原则中特别强调提高人的尊严与价值。1967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以马斯洛为代表的心理学派,被称为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价值论的观点是马斯洛学说的中心,他认为如果“从心理学中排除价值,不仅削弱了心理学,阻碍其全面发展,而且使人类陷入超自然主义,或陷入道德相对论”。自40年代马斯洛提出了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后,尽管美国学术界褒贬不一,但却引起了普遍地关注人的需要问题,并使这一关于个体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理论广为传播和进一步发展了。目前,马斯洛的学说已经成为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中的研究内容,也受到许多国家企业界的重视和应用。主要著作有《人类动机的理论》(1943)、 《冲突、挫折和威胁理论》 (1943)、《自我实现的人》 (1950)、 《动机与个性》(1954)、 《在人的价值中的新认识》 (1959)、《科学的心理学》 (1966)、 《走向存在的心理学》 (1968),及与人合著的《反常心理学研究》(1941)等。

马斯洛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生于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因心脏病去世。26岁时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3年到布兰克林学院工作。二战后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63年与别人共同创立人本主义心理学会。1967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6)、《人格问题和人格发展》(1956)、《存在心理学探索》(1968)等。他认为,心理学应该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有8种分层次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最终目标是达到自我实现。

马斯洛1908—1970Abraham Maslow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强调心理学要以具有个性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不仅要研究人的一般的生理动机,更应注重研究人的高级的心理动机,包括社会性动机和智能性动机,而价值则是人类动机的主要方面。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参见“需要层次论”)。主要著作有《动机和人格》、《人类价值的新知识》、《科学心理学》等。

马斯洛1908~1970Abraham Haload Maslow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1934年在哈洛指导下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35年到哥伦比亚大学任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研究助理。1937年任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州洛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研究员。曾任美国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会主席。1967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理论建构与贡献: (1)开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新取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需要、价值、经验、创造力和自我实现。除开辟新取向、建构新理论外,还缔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组织。晚年又开创了超个体心理学。(2)建构人类系统化的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仅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的四大动机理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之一,而且是探讨人类动机理论的一个新的里程碑。(3)创造自我实现的心理学理论。他把自我实现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自我实现心理学体系(包括概念界定、理论支柱、两种类型、人格特征和实施途径),弘扬了人的尊严与价值,使人性达到更高境界。(4)促进以人为中心管理理论的发展。主张将X理论和Y理论整合起来,在新的价值观的支配下实现人本主义的尤赛琴管理(或Z理论)。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4)、《人类价值新论》(主编,1959)、《存在心理学》(1962)、《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健康的心灵管理》 (1965)、《科学心理学》(1966)、《人性能达的境界》(1971)等。

马斯洛

马斯洛1908—1970Abraham Harold Maslow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生于纽约。1926年入康奈尔大学,后转入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心理学。1933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任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学系主任。曾当选为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会长。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提出了马斯洛动机论,亦称“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有高低层次的不同,最低层次为生理需要,依次向上是安全、爱和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动机的发展和这些需要的满足有密切关系。还提出了自我实现者的16条人格特征。其对健康者人格的研究被认为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里程碑,弗洛伊德为人类心理学提供了病态的一半,而马斯洛则将健康的一半补充完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超越了心理学范畴,在社会学、管理学、美学、文学、教育学等领域亦影响深远。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4年)、《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年)、《科学心理学》(1966年)、《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1年)。

☚ 罗森茨维格   马奎斯 ☛
马斯洛

马斯洛1908—1970Abraham Harold Maslow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1933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和美国心理学会会长。提出了马斯洛动机论,亦称“需要层次论”。还提出了自我实现者的十六条人格特征。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科学心理学》、《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 斯金纳   西蒙 ☛
000002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