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Tū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云南之江川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引 《国语》 云: “祝融后八姓: 己、董、彭、秃、妘、斟、曹、芈,周皆灭之。”此当以姓为氏。 ❷又其引贾逵之论云: “秃,彭姓别族也。”《姓氏考略》 注引 《国语》 亦称: “祝融之后,彭祖之别也。”此说与郑樵所云微别。当系出彭姓,或为篯姓。彭祖之后。 ❸ 《姓氏考略》 又注: “当有为秃发氏改者。” 秃读音t·u(-),为u韵目,属u—ü韵部。他谷切,入,屋韵。 ❶无发;头顶无发。《说文》:“秃,无发也。” ❷山无草木。 ❸物皆脱尽。 ❹树无枝叶。 上一条: 鼵 下一条: 吐 秃tū❶脱掉。〔例〕你们瞧瞧,秃了一块皮。(京237) ❷缺欠。〔例〕妈笑了。要和丈夫说话,又似乎没什么可说的;不说,又显得有点发秃。她的眼神显出来,她是以老李为家长——甚至于是上帝。(文二201)∣在大杂院住了一辈子,冷丁搬到了“鸽子笼”式的单元楼,他觉得别扭。最主要的是他缺少了跟他聊天儿的伴儿,日子显得有些“秃”。(极214) 秃〔tu〕 nghuout: ~头。nghuout bleid. 秃子 〔tu·zi〕 nex nghuoutbleid 秃 <绥德>尖头磨损不尖: 说叫你给咱买针,你常记不得,针尖~得攮也攮不过去了。 秃ㄊㄨtū二2708①名瓶塞。闽语。福建福安〖tߵok5〗。②形坏得过分,近于「坏事做绝」的「绝」。晋语。内蒙兴和〖 〗。这人可~了,人人骂。③形欠缺,不完整。北京官话。北京〖tߵu55〗。《老舍文集》第2卷:「左边墙上应当贴张画儿,要不,显得~。」④形空(手)。北京官话。北京〖tߵu55〗。不拿点儿什么去,不显~点儿吗?⑤形外面不加罩衣。江淮官话。安徽安庆〖 〗。棉袄~穿。⑥形松散。江淮官话。安徽安庆〖 〗。带子~了。⑦动把煮软的鸡鸭等动物的骨头从肉中推出;把旧铜锁推开。粤语。广东阳江〖tߵok24〗。⑧动煮沸。吴语。上海奉贤〖 〗、松江:水~哉‖~~熟。⑨动锯。江淮官话。江苏盐城〖 〗。请你弄锯子把这根方子再~得点嗄。⑩动用较多的糊状物粘、涂抹。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糊泥𫸻~身上去。⑪动用开水浇烫已宰的牲畜(以便拔毛或去皮)。江淮官话。江苏盐城、阜宁:烧一大锅开水好~猪‖冷水~鸡,一毛不拔。⑫副太。吴语。浙江温州。⑬副都。吴语。上海〖 〗。《沪语便读・白鼻头猫》:「某处乡下有一个女人,生来极其懒朴,样样事体~要靠男人去做。」   秃tū❶(人)没有头发;(鸟兽的头、尾)没有毛 △ ~头|~顶|~鹫。 ❷(山)没有草木;(树)没有叶子 △ 荒山~岭|光~~的树干。 ❸物体的尖端缺损,不锐利 △ ~笔。 【注意】(一)下边是“几”,不是“儿”。(二)作左偏旁时,末笔要改写成横折提(㇊),如“颓”。 秃tū
秃(动物的头、尾)没有毛、发:~顶︱光~~。 ❷树无叶;山无树:~树︱~山。 ❸物体失去尖端:~笔。 ❹首尾结构不完整:这篇文章写得有点~。 秃tū❶ 没有毛发:秃顶│秃头。 ❷ 山没有树木或树木没有叶子:秃山│秃树│光秃秃的。 ❸ 物体的尖端缺失、不锐利:秃笔│秃针。 ❹ 结构不完整、缺头或少尾:结尾有点秃。 秃tū❶裸露(头顶)。如:不戴个帽子,~着脑袋不冷吗? ❷显得有所欠缺。如:画儿一摘掉,屋里显得有点儿~。/没两盆儿花儿,院子里多~啊。 ❸空手(例如没有携带礼物)。如:头回见面就这么~着去吗?/什么也不拿,不显得~点儿吗? ❹没有结尾,没有收尾。如:这件事还~着呢,应该了一下儿。 秃tu秃笔 秃疮 秃顶 秃巾 秃鹫 秃噜1 秃瓢2 秃山 秃头秃翁 秃子 斑秃 秃光光 秃尾巴 秃tū(毛笔)没有尖儿:红玉赌气把那样子掷在一边,向抽屉内找笔,找了半天,都是~的。(二六·586) 秃←→尖tū ← → jiān秃:物体失去尖端。 尖:末端细小;尖锐。 【例】 小孩的铅笔写秃了,妈妈又耐心地把铅笔削得尖尖的。 秃tū❶ 没有头发。袁枚《祭妹文》:“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 ❷ 山无草木,树无枝叶或物体失去尖端。《淮南子·道应》:“石上不生五谷,~山不游麋鹿。” 秃*tuCDBA ❶(人)头顶无发;(鸟、兽)头、尾没有毛:~头/~顶/~鹰/~尾巴鸡。 ❷(树木)没有枝叶;(山)没有草木:~树/荒山~岭。 ❸物体失去尖端:~笔/这根钢钎都打~了。 ❹事物不圆满;首尾不全:~头文章/这篇论文结尾有点~。 ❺指不戴帽或不穿鞋:~巾微行(《后汉书》)/妻子脚~舂黄粱(温庭筠诗)。 枝 枝枝(枝子;条枝;树枝;枿枝;短~;弱~;柔~;老~;残~) 树柯 树枝的美称:金柯 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柄(果~) 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蒂(花~;瓜熟~落) 植物上分杈的小枝子:枝杈 枝丫 枝丫丫枝 树丫,枝丫:丫杈 树干的歧枝或植物的杈丫:杈(打~) 树枝末端:枝梢 边梢 北枝的树梢:阴摽 树枝向下弯曲:朻 树木无枝叶:秃 树木无枝丫:杌 枝丫交错:钩枝 树枝高长的样子:箾蔘 树木枝杈歧出的样子:槎牙 槎丫 树枝光秃的样子:髟
另见:茎 枝干 叶 柳絮 下垂 茂盛 ☚ 枝 枝叶 ☛
无发 无发秃(头秃) 童秃 童首 头顶无发:突秃 秃顶 谢顶 颓顶 卸顶 隳颠 童颠 早衰而秃顶:歇顶 年老秃顶:老秃 头秃的样子:颓 (无头发:无发) ☚ 头发稀少 鬓发 ☛
脱落 脱落脱(~离;~去;~出;~毛;~皮) 落 剥 解(解弛) 褪(~毛;~色;~皮;褪掉) 掉下 解堕 牙齿缺损脱落:豁齿 头顶的头发脱落:歇顶 表皮脱落:蜕皮 蝉、蛇等脱皮:蜕 蛀蚀脱落:蠹落 因烧焦而脱落:灼剥 因侵蚀而脱落:蚀剥 崩剥 剥蚀 剥落沦落 硩陊 粗裂剥落:皴剥 破裂剥落:破剥 颓坏剥落:颓剥 松开脱落:松脱 稀疏脱落:疏豁 疏脱 自行脱落:自解 脱落光:秃(~树;~笔) 脱光 (附着的东西掉下:脱落) ☚ 散落 降落 ☛
裸露2 裸露2裸(赤裸) 赤(赤露;~膊) 光(光赤) 没有遮盖的:露(~天;~井) 敞(~车;~棚) 山或头没有遮盖物:秃(~头;~尾;光秃) 兀(山~) 童(~山濯濯)屼 无毛、发等附着物:光秃 裸露的样子:光光 光溜溜 光塌塌 光落落 光秃的样子:濯濯(牛山~) 童童 光秃秃 光溜溜 赤裸的样子:光巴齐溜 (没有东西遮盖:裸露) ☚ 暴露2 显现 ☛
裸露1 裸露1光 赤(赤裸;赤光) 光着头:光头 不戴帽 头发眉毛光秃:光眉光眼 不戴帽,不穿鞋:秃 露出牙:露齿 裸露身体:露形 光头袒体:科头裸身 赤脚露体:徒裎 徒袒 徒裼 露出上身:赤背 赤膊(~上阵) 赤骨立赤身裸体 赤身露体 敞开上衣,露出胳膊:袒胸露背 袒胸露臂 胸部裸露:敞怀 露怀 裸露全身:裸(裸体;裸袒;裸裎;裸形;裸身;裸躬;赤身裸体) 倮(倮体;倮身;倮裎;倮露;徒倮) 赤身(赤身露体;赤身显露) 赤裸(赤裸裸) 赤露 精赤(精赤条条) 赤体 解衵 秃露 露体 献体 光身 光赤(光赤条条) 赤光(赤光光) 光溜溜 精条条 赤条条 一丝不掩 寸丝不挂 一丝不挂 条丝不挂 不挂一丝 一缕不挂 周身一丝不挂:科头裸身 科头袒体 赤裸着身子,一丝不挂:赤条精光 脱帽去发,露顶光身:髡裸 髠裸 髠躶 裸露屁股:光腚 光屁股 光着脚:跣足 赤足 雪足 赤脚(打赤脚) 光脚 徒跣 徒践 赤着脚 不戴帽并赤足:魁跣 科跣 露头跣足 露出皮肉挨打:袒谪 猥亵裸露:亵露 裸露的样子:光光 光溜溜 赤淋淋 (露出,无东西遮盖:裸露)
另见:穿戴 脱去 露出 裸露2 ☚ 袒露 身材 ☛ 秃tū❶(人)没有头发; (鸟兽头或尾)没有毛。如:秃尾巴。 ❷(树木)没有枝叶。 ❸物体失去尖端。如:秃笔。 秃tūⅠ ❶ (无头发; 无毛) bald; bare: ~ 头 baldhead; 他的头开始 ~ 了。 He's getting bald.; He's going baldish. ❷ (无枝叶; 无树木) bare; barren: ~ 山 barren hill; 这棵树 ~ 了。 The tree is leafless [defoliate]. ❸ (物体失去尖端) blunt; pointless: 铅笔 ~ 了。 The pencil is blunt. ❹ (首尾结构不完整) incomplete; unsatisfactory: 文章开头有点 ~。The essay seems to start unexpectedly [unsatisfactorily]. Ⅱ (姓氏) a surname: ~ 健 Tu Jian ◆秃鼻乌鸦 rook; 秃笔 worn-out writing brush; bald writing brush; poor writing ability; low skill at composition; 秃(发)病 phalacrosis; alopecia; baldness; 秃疮 favus of the scalp; 秃顶 bald-headed; bald; become bald; 秃顶背斜 bald-headed anticline; 秃顶珠鸡 vulturine guinea fowl; 秃发 psilosis; baldness; 秃鸽 baldy; 秃鹳 adjutant bird [stork; crane];秃积雨云 {气} cumulonimbus calvus cloud; 秃鹫 vulture; cinereous vulture; 秃头鸽 baldhead; 秃头鸭 baldpate; 秃秧鸡 bald brant; balt coot; 秃鹰 bald eagle; 秃子 baldy; baldhead 秃tū ❷ 发秃齿豁
❹ 齿危发秃
秃tū字源尚无确切说法。上部的“禾”可能与“嵇”字中的“禾”一样,“象木之曲头不能上也,今俗多作‘禾’。”(《正字通》)树木的曲头光滑,有如秃顶,故下从“人”。本为“儿”,讹为“几”。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tuí 颓(颓废) 秃(tū)“ ,无发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声。凡秃之属皆从秃。王育说:苍颉出,见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审。”(他谷切) 段玉裁注:“按粟当做秀,以避讳改之也。……象禾秀之形者,谓禾秀之颖屈曲下垂,茎屈处圆转光润,如折钗股。秃者全无发,首光润似之,故曰‘象禾秀之形’。……其实秀与秃古无二字,殆小篆始分之。今人秃顶亦曰秀顶,是古遗语。凡物老而椎钝皆曰秀,如铁生衣曰锈。”段玉裁说“秀”与“秃”为一字的说法尚缺乏充分依据。“秀字形体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石鼓文,习见于战国包山楚简,上从禾,下从乃,与《说文》篆文秀字形体完全相同。而秃字形体最早见于秦印、秦陶文颓字所从,独体字最早见于汉简、汉印和《说文》小篆,但秃字上从禾,下从 ,与同时代的乃字形体区别明显。”[1]因此秀、秃表示秃顶义可能都是借用,本义已失。黄季刚先生讲《说文》,说太炎先生引《周礼·秋官》“髡者使守积”以说从禾从儿之意。[2]关于“秃”的结构说法不一。人头无发叫“童”;山无草木也叫“童”。如《荀子·王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杨倞注:“山无草木曰童。”清汪中《述学·释童》:“童之为言秃也,语转而异。” 秃部只有一个属字“穨”,云:“秃皃。从秃,貴声。”俗字讹作“颓”。 秃禿tū(7画)
  【提示】禾,中间是竖,不是竖钩。下面是几,不是儿。 *秃tū7画 禾部 (1) 人没有头发或动物头、尾没有毛: ~顶|~尾巴。 (2) 山没有草木或树没有枝叶: 荒山~岭|~树。 (3) 物体失去了尖端: ~针|~笔。 秃tū下从人(变形儿,不是兒的简化字,《说文》说是“古文”人字,实即人字变形,部分楷书和现规范字形又作几)。上从秀省声(实际禾即秀的本字,禾字即象秀穗形)。声母演变如秀透、锡踢、台枲(xǐ)例。韵变如偷输、窦读、投股例。指没有头发。如:秃顶。引申指树木没有枝叶,山没有树木。如:秃树|山是秃的。又指羽毛等脱落,物体失去尖端。如:秃尾巴鸡|秃针。再引申表示不圆满,不周全。如:这篇文章写得有点秃。 秃★常◎常
tū形声,小篆从人,秀省声,隶定为“秃”,意符人讹为几。本义为人没有头发,引申为鸟兽的头或尾没有毛、树木没有枝叶、山上没有树木、物体尖端磨损或失去尖端等。 【辨析】 ❶以“秃”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tuí:颓。 ❷在台湾,“秃”的下部是儿,不是几。秃 *秃t’ewk[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無髮也。 从儿。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凡秃之屬皆从秃。王育說: 蒼頡出,見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審。(八篇下) 可能表示頭髮不多,好像種植禾的行列空疏。 ☚ 束 谷 ☛ 000007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