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尼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尼拉Manila都城名。中国史籍译称曼尼拉、岷尼拉、麻尼拉、马尼剌、马尼啦等。华侨称岷埠。又称小吕宋。在今吕宋岛西岸,临马尼拉湾。原为穆斯林居民点。早称梅尼拉德。公元1571年建城。16世纪起成为著名商港。 1762~1764年被英国占领。1832年向外贸开放。1898年美西战争后被美军占领,成为美国在菲律宾的行政中心。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由美军收回。 1946~1948年为菲律宾首都。1948年首都迁奎松,但仍为事实上的首都。市内存有16世纪建的圣奥古斯丁教堂及旧城墙和圣地亚哥堡等遗迹。 马尼拉mǎ ní lā菲律宾首都。[英] Manil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道光癸巳年八月《吕宋岛等总论》:“马尼拉京城为大埔头。乾隆年间,大英国水师提督征服之,大船不进口,只抛锚假港。” 马尼拉菲律宾首都。又名“小吕宋”。全国最大港口。位于吕宋岛西岸,马尼拉湾畔,跨帕西格河两岸。地处14°35′N,120°59′E。市区面积39km2,人口157.8万(1990)。大马尼拉市(含郊区)面积920km2,人口900万(1995)。16世纪起成为著名的商港。菲律宾的经济中心,全国半数以上的企业集中于此,产值占全国的60%。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港,全国出口货物的1/3和进口货物4/5集中于此。市内有公路、铁路,市郊有东南亚重要的国际机场。大马尼拉市东南部的马卡蒂集中着本国和外国的主要大银行、大公司,有“小华尔街”之称。马尼拉还集中了全国1/4的高等院校,包括菲律宾大学、圣托马斯大学和远东大学等。 马尼拉Manila菲律宾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全国最大城市和港口。位于吕宋岛西南岸。人口约163万。工商业发达,工业产值和贸易额均占全国首位。 马尼拉菲律宾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马尼拉湾东岸。历史上该地曾发生两次著名战役。见“马尼拉之战”。 马尼拉 马尼拉又名“小吕宋”。菲律宾首都。全国最大的港口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事务的中心。位于吕宋岛西岸,马尼拉河畔,跨巴石河两岸。人口162.6万(1980年)。马尼拉同附近地区合并起来的都市称作大马尼拉 (包括马尼拉、奎松、巴石、马卡蒂、卡洛奥康等十余个市镇),面积920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当地气候为热带性,6—11月为雨季,12月一次年5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为27℃,年均降水量为82英寸。自16世纪起成为西班牙殖民者从南亚向亚洲扩张的据点。此后发展成为重要商港。分南、北两港,北港停泊内海轮船,南港可停泊远洋万吨海轮20多艘。全国出口品的33.3%、进口货物的80%经此港转运,有通往仁牙因、八打雁和黎牙实比的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有东南亚重要的国际机场。全国工业企业半数以上集中在此地,有制糖、椰油、碾米、纺织、卷烟等工厂,还有卡车和小型钢厂,产值占全国的60%。有著名的圣托玛斯大学、马尼拉大教堂、国际会议中心等。 ☚ 马赛——巴拉野生动物保护区 马耳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