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头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头调 马头调民间曲调名。流行于清初至道光年间。至晚清传唱者已少。清杨懋建《梦华琐簿》: “京城极重马头调,游侠子弟必习之,其调以三弦为主,琵琶佐之。”一般六十三字,可加衬字。平仄通协。句式与《寄生草》略同,故《寄生草》亦可翻《马头调》唱之。嘉庆年间盛行《马头调带把》,即每句带一四字句或五字句。《白雪遗音》收此调甚多。多写思妇情怀之作,兼及小说戏曲的故事、人物和社会问题。 ☚ 西调 剪靛花 ☛ 马头调 马头调民间曲调名。清初至道光间流行,晚清时传唱者已少。曲调名的来源,有认为“马头”即“码头”的,故流行于商业繁盛之区。清陈兰冈《樗散轩丛谈》所记十一首〔马头调〕,是其于乾隆五十年采撷于山东某歌妓。乾隆六十年出版的《霓裳续谱》所载〔马头调〕还不甚多,到道光八年的《白雪遗音》中,已录有四百三十八首〔马头调〕,堪称集大成。其间还有《马头调杂曲抄》、《马头调曲词》、《马头调八角鼓杂曲》等单行本曲集存世。可见嘉、道间是〔马头调〕的盛行期。又杨懋建《梦华锁簿》云:“京城极重马头调……以三弦为主,琵琶佐之。”略可见其流行地域和演唱法。《白雪遗音》还在书前附有〔马头调〕的曲谱,注明板式和工尺。此集中的许多〔马头调〕借用《霓裳续谱》中〔寄生草〕曲词,且有百馀首〔马头调带把〕体式。所谓“把”,即每一完整句后面加四五个小字,似为旁人的一种帮腔。〔马头调〕的基本句格字数是:七、四四、三七、三七、四四、三七、三七,共六十三个基本字,可加衬字,平仄通叶。〔马头调〕曲词题材广泛,除表现思恋之情外,还歌咏小说戏曲里的人物、自然风光、历史事件等,还有训戒类的《鸦片烟》、集名体的《古人名》、经典类的《诗经注》等,而〔马头调(闲唱)〕告诉我们当时〔马头调〕最流行的曲调有《望江楼儿》等十数种。清嘉庆间刊印的小曲谱集《借云馆小唱》中,也收有《马头调》一种,写怨妇思夫。另外,同谱集的另一种《五瓣梅》,是五支小曲的联套,其中最后一支为〔马头调〕,曲谱却与前者不同。可见所谓“马头调”,并非是一曲的曲调名,而是多曲调的类名。 ☚ 黄沥调 阳台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