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馬勃 馬勃 mǎbó 亦稱“馬疕”、“灰菰”、“牛屎菰”。馬勃科植物脱皮馬勃、大頹馬勃、紫頹馬勃的乾燥種實。脱皮馬勃扁球形或類圓形,包被灰棕色至黄褐色,紙質,常破碎成塊片或已全部脱落。脱去外皮者呈黄棕色或棕褐色棉絮狀。主治瘟熱毒壅,咽喉腫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傷出血。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下品·馬勃》:“主惡瘡,馬疥。一名馬疕。”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十·馬勃》:“〔釋名〕灰菰,牛屎菰。” 马勃【同义】总目录 马勃马疕马𥤶灰菰马勃mǎ bó〖名词〗 又名马屁菌,是一种价格低廉的药物(1)。《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牛溲、马勃,破鼓的皮,兼收并蓄。 马勃lasiosphaera seu calvatia清热解毒药。出《名医别录》。见《新编集成马医方牛医方》。又名牛屎菇、鬼臼、马屁包。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大马勃Calvatia gigan-tea (Batsch ex Pers.) Lloyd或紫色马勃Calvatialilacina (Mont. et Berk.) Lloyd的干燥子实体(图1、2、3)。除去泥沙及杂质, 剪成小块, 干燥。主产内蒙古、甘肃、江苏、湖北等地。辛, 平。入肺经。功能清热解毒, 利咽, 止血。主治: ❶肺热咳喘,常与黄芩、金银花、桑白皮、桔梗等配伍。 ❷咽喉肿痛, 与栀子、连翘、生石膏、板蓝根、山豆根等配伍(《猪经大全》)。 ❸驼草胀, 与穿山甲、滑石、大戟等配伍(《元亨疗马集》)。 ❹饲料中毒, 与大黄、菖蒲、郁金、甘草等配伍。 ❺外伤出血,常与蒲黄等配伍。牛、马15~24克; 猪、羊3~6克。为末或煎汤灌服。脱皮马勃含亮氨酸、马勃素(gemmatein)、酪氨酸、尿素、麦角甾醇、类脂质及大量磷酸钠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肺炎双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对少数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图1 脱皮马勃 
图2 大马勃 
图3 紫色马勃 马勃药名。出《名医别录》。又名马屁勃、灰包菌。为灰包科植物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大颓马勃Calvatia gigantea (Batsch expers.) Lloyd或紫颓马勃C. lilacina (Mont.& Berk.) Lloyd的子实体。主产内蒙古、甘肃、江苏、湖北等地。辛,平。入肺经。清肺,利咽,止血。 ❶治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咯血,吐血,衄血。煎服:1.5~4.5g。包煎。 ❷治冻疮,臁疮不敛,痔疮出血,外伤出血。研末撒或调敷。脱皮马勃子实体含马勃素、麦角甾醇及磷酸钠等。大颓马勃子实体含大量氨基酸及α-淀粉酶和辛-1-烯-3-醇。紫颓马勃子实体发酵沉淀物中有马勃菌酸(Calvatic acid)。本品止血作用不亚于明胶海绵,但不被组织吸收。煎剂在体外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菌作用。 马勃mǎ bó《本草纲目》草部第21卷马勃(23)。药名。 【基原】为马勃科植物脱皮马勃Lasiosphera fenzlii Reich.、大颓马勃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Lloyd、紫颓马勃Calvatia lilacina(Mont.&Berk.)Lloyd的干燥子实体。 【别名】马屁勃(陶弘景),灰菇(《经验良好》),马屁包(《袖珍方》),牛屎菇、马 灰菰、牛屎菰(《本草纲目》),灰包菌(《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药苞(《河北药材》),人头菌、牛屎菌、大气菌、灰菌(《南宁市药物志》),鸡肾菌、地烟(《广西中药志》)。 【性味】辛、平。 ❶《别录》:“味辛,平,无毒。” ❷《医林纂要》:“辛咸,平。” 【归经】肺经。 【功用主治】清肺利咽,解毒,止血。治喉痹咽痛,喉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❶《别录》:“主恶疮、马疥。” ❷陶弘景:“敷诸疮。” ❸《本草衍义》:“去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调呷,治喉痹咽痛。” ❹《玉楸药解》:“治骨鲠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半至一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吹药。 马勃mǎbó中药名。出《名医别录》。别名马屁勃、灰包菌。为灰包科植物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大颓马勃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 ) Lloyd 或紫颓马勃C. lilacina Lloyd的子实体。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江苏、湖北等地。辛, 平。入肺经。清肺, 利咽, 止血。治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咯血、衄血, 煎服: 1. 5 ~ 4. 5 克。包煎。外敷治创伤出血、冻疮。脱皮马勃子实体含马勃素、麦角甾醇及磷酸钠等。外用止血效果不亚于明胶海绵。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马勃 马勃 马勃马勃,又名马屁勃、马屁包、灰包、马粪包。始载于《名医别录》。为灰包科植物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大马勃 Calvatia gigantea (Batschex pers.) Lloyd及紫色马勃C. lilacina (Mont. etBerk.) Lloyd的子实体。夏、秋两季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除去泥沙,晒干。 脱皮马勃子实体呈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15~20cm,包被灰棕色或黄褐色,纸质,常破碎成块状、片状,或已全部脱落。孢体呈灰褐色或浅褐色。体轻,紧密似棉絮状,有弹性。手触动则孢子呈尘土样飞扬。气似尘土,无味。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贵州、新疆、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大马勃子实体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15cm以上。外包被呈黄棕色,膜状,质较硬脆,内包被呈灰黄色,纸质,光滑,成块脱落。孢体浅青褐色。手捻有润滑感。产于甘肃、青海、辽宁、内蒙古、河北、江苏等省区。 紫色马勃子实体呈扁圆形或陀螺形,直径5~12cm,基部有小柄,包被薄,紫褐色,粗皱,有圆形凹陷,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块或部分脱落。孢体紫色。产于安徽、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河北、湖北、四川、新疆、青海等省区。 本品味辛,性平。归肺经。功能清肺利咽,解毒止血。主治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用治喉痹咽痛,以咽峡红肿干痛者最宜。一般常配牛蒡子、桔梗、甘草煎服,或单味应用。如《本草衍义》载,将本品“去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调呷,治喉闭咽痛”。亦可用之为散以吹喉或含咽,如《经验良方》治急喉闭,用马勃和焰硝为末,吹入喉内,吐出涎血而愈。《圣惠方》治咽喉肿痛,咽物不得,用马勃与蛇蜕 (烧令烟尽),细研为散,以绵裹含,咽津。马勃治咳嗽,以兼见咽红咽痛,咯血,属于肺热之证最为相宜,如《普济方》以一味马勃,细末蜜丸,治久嗽。《摘玄方》以马勃配伍牙硝等分,砂糖和丸噙化,治咳嗽失音。马勃之功,不仅清肺热、利咽喉、尤善清解热毒,故李东垣治疗大头天行,头面肿盛,咽喉不利的普济消毒饮中使用本品,也是取用这一作用,且与元参、牛蒡子等配伍,共奏清热、散毒、消肿之功,可使效果更著。马勃止血,内服、外用均可,内服治吐血、衄血,常随证配伍有关药物; 亦有单味用者,如《袖珍方》用一味马勃,沙糖为丸,冷水下,治疗吐血。外用剂型有马勃粉剂 (马勃孢子)、马勃菌丝海绵(马勃絮垫)、马勃绷带及纱布等,经灭菌消毒后,敷布局部,可用于外科手术止血,以及拔牙出血,牙龈渗血、鼻出血、外伤出血、痔疮出血等,均有止血效果。此外,马勃粉米醋调敷,亦治痈疽; 马勃絮垫包敷,可治冻疮。煎服,5~7g。 实验研究: 脱皮马勃子实体含亮氨酸、酪氨酸、尿素、麦角甾醇、类脂质、马勃素和磷酸钠等。磷酸钠等成分对口腔出血性疾患及鼻出血有机械止血效能,与明胶海绵相似。其煎剂中含大量色素、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 ☚ 射干 山豆根 ☛
马勃 马勃蒙古名都力—莫古、乌力—莫古、嘎勒乌贵—乌塔。热沙芒、波旺高带。为灰包科植物脱皮马勃(Lasiosphaerafenzlii Reich.)、大马勃(Calvatia giganten Lloyd.)或紫色马勃(C.lilacina Lloyd)的干燥近成熟子实体。秋季子实体刚成熟时采集,去净泥沙,晒干。 本品味辛,性平;有止血,解毒,愈合伤口,除黄水之功效。用于 ❶鼻衄,吐血,外伤出血:单味应用;尿血,便血,月经淋漓等:与熊胆、红花配用。 ❷蛇咬伤,烧伤:对烧单味煎汤或与獾油调制外敷;对蛇咬伤:与麝香配用。 ☚ 地锦草 血余炭 ☛
马勃 马勃帕哇果果本品为马勃科植物灰包Lycoperdon polymorphum Vitt.或紫色秃马勃Calvatia cyathiformis(Bosc.)Morg.的干燥子实体。夏、秋二季采收成熟子实体,除去杂质,晒干。 味苦、辛,性平。功能解毒,止血。主要用于外伤出血,吐血,黄水疱,烫伤,蛇毒伤。马勃为无火三烟之一。 ☚ 相思子 黑粉菌 ☛ 马勃〈名〉一种野生的蔓生浆果,夏秋间田禾中多见,形同鸽蛋,表面光滑,熟后呈淡黄色并变软。 《醒》九七: 要是不依,我不敢揉那东瓜,我揉~,只是合你算帐!例又见〖揉不得东瓜揉马勃〗。 <方>今山东菏泽、济宁话叫mǎpɑo(马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