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资本类别学说
社会资本存在于各个领域,不同领域的资本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马克思依据它们的不同特征,将社会资本划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产业资本是现代资本的原本形式 产业资本是处于物质产品生产领域的资本,它的运动形式为G——W…P…W′——G′。这一形式包含着物质产品生产的三个阶段,由于不同阶段上的资本有不同的职能,使产业资本在运动中呈现为三种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这三个阶段在前资本主义物质产品生产领域中便存在,那时处于三个阶段上的作用于物质产品生产流转的要素虽然还没有概括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但已经作为货币形式的财富、生产形式的财富、商品形式的财富而存在。所以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以后,为了表明这三个阶段上作为生产流转的要素的性质,于是便概括为货币形式的资本、生产形式的资本和商品形式的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能够把产业资本定义为在运动中依次采取这三种形式的资本。马克思正是依据资本的不同的运动形式来进行资本分类的。产业资本是现代资本的原本形式。因为现代资本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都是以物质产品的生产为基础,而且只有分析物质产品的生产才能揭示剩余价值的产生,也才能确立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把它称做原本形式,不仅意味它在各类资本中占主导的地位,而且说明它是研究资本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派生形式 商业资本是处于物质产品流通领域的资本,它的运动形式为G——W——G'。这一形式包含着物质产品流通的两个阶段,即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在购买阶段,商业资本以货币形式存在,在销售阶段,商业资本以商品形式存在。商业资本的运动不生产剩余价值,但要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派生形式。这是因为产业资本需要有专门的部门来组织商品流通。资本主义生产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大规模的生产必须以大规模的销售为前提。为了适应产业资本的这种需要,于是社会资本中有一部分资本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业活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商品资本具有的特性,商业资本中的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也有。但商业资本是资本活动的一个领域而不是资本的一种形式。商业资本有独立的运动过程,并通过运动带来剩余价值;商品资本没有独立的运动过程,它是作为过程的资本来看待的。把它称做产业资本的派生形式,不仅表明商业资本的兴衰决定于产业资本的兴衰,而且表明商业资本的运动服务于产业资本的运动。商业资本早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便存在,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资本不同于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
❶产生的条件不同,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是从简单商品流通中产生的。只要产品生产出来作为商品投入流通,就要经过交换过程和随之发生形态变化,而商业资本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所以,只要有商品流通,便有商业资本产生的条件。但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这种分离尽管仍然以简单商品流通为条件,但它不仅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承担着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的职能。
❷取得利润的方式不同。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其利润的获得主要靠贱买贵卖,靠侵占和欺诈,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资本,其利润的获得是靠产业资本让渡给它的平均利润。
❸商业活动所发生的关系不同。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其活动所发生的关系是:生产者——商业资本——消费者的关系;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资本,其活动所发生的关系主要部分是: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产业资本的关系。
❹所处的地位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阶段中,商业支配着产业;在现代社会里,情况正好相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69页)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业资本从属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丧失了它原来的独立地位。马克思曾经指出:“商人资本的独立发展,是与社会一般经济发展成反比例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66页)意思是说,社会经济越发展,商人资本越不独立。因为社会经济越发展表明生产越支配流通,同时流通也越成为生产的一个要素。只有通过流通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再生产过程才能得到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从而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这时商业资本组织的商品流通已经是再生产不可缺少的过渡阶段。但在前资本主义条件下,商业资本只是把生产当作已经存在的前提同它发生关系的。
借贷资本也是产业资本的派生形式 借贷资本有借贷货币资本与借贷商品资本之分,但通常我们所说的借贷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生息资本。它的运动形式为G——G'。这一形式包含着两个阶段即借出和偿还。但仅从G——G'这一形式来看只能表明从货币到更多的货币,不能表明借出和偿还两个阶段,这是因为在G——G'中扬弃了借贷资本运动的中间环节。如果把它运动的中间环节补上,则借贷资本运动的完整公式应当是:G——G——W…P…W'——G'——G'。这一公式说明:借贷资本的运动以产业资本为基础;借贷资本运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它要带来剩余价值;所带来的剩余价值——利息,是产业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借贷资本也是产业资本的派生形式。这是因为产业资本的运动会产生货币资本的闲置并产生对闲置的货币资本的需要,为了使闲置的货币资本也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因而必然是拥有闲置的货币资本者让渡给对闲置的货币资本的需要者。所以,借贷资本是产业资本的货币资本的转化形式。货币资本所具有的特性,借贷资本也同样具有。但借贷资本又不完全等同于产业资本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有自己的独立的运动形式,并通过运动带来剩余价值,它是资本活动的一个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独立的资本形式,而产业资本的货币资本不是独立的资本形式,是过程中的资本,不是资本活动的一个领域。指出借贷资本是产业资本的派生形式,是表明它是在产业资本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为产业资本的运动服务。既然借贷资本是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就具有自已的特点:
❶它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这是因为它有特殊的交易方式,有市场和价格,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特殊的交易方式不是买卖而是借贷,让渡闲置的货币资本的人是贷者,需要闲置的货币资本的人是借者。借贷双方的交易是在有偿有息的条件下进行的。这种交易也会形成市场即借贷资本市场,以利息形式存在的“价格”一样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或资本商品。但资本商品的交易与一般商品的交易又不同;资本商品的交易并不是货币资本家真正的出卖而是把它的使用价值暂时转让给职能资本家,其使用价值便是生产利润的能力,并且在让渡时没有从对方得到任何等价物,而是单方面的让渡,只有在一定时期以后,才带着一定的附加额从对方收回。
❷它是一种作为财产的资本。这就是说以货币形式存在于借贷资本家手中的资本,不是单纯的货币而同时是一种财产。这种财产在借贷资本家手中时不发挥资本的职能,只有当它让渡给职能资本家时,才发挥资本的职能。这说明借贷资本具有两重性:对借贷资本家来说,它是财产资本;对职能资本家来说,它是职能资本。借贷资本的两重性表明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并表明它们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它与前资本主义的生息资本即高利贷资本有着本质的区别。
❶产生的条件不同。高利贷资本产生的条件是不发达的商品经济;借贷资本产生的条件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只有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产业资本中的货币资本才有必要和可能转化为借贷资本。
❷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高利贷资本反映的是高利贷者剥削小生产者,和与奴隶主、封建主瓜分剩余劳动的关系;借贷资本反映的是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创造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无论是前一种关系还是后一种关系都不能用贫富的对立来解释,也就是说“这里的区别是生产方式之间以及和它们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673页)。
❸占有剩余劳动的程度不同。高利贷资本占有全部剩余劳动甚至必要劳动;借贷资本在正常的情况下,只占有剩余劳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❹“高利贷资本有资本的剥削方式,但没有资本的生产方式”。这说明高利贷资本不直接支配劳动,它只能从外部与小生产者发生联系。而借贷资本已经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职能资本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支配着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仅有资本的剥削方式,而且有资本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