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饕餮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饕餮纹圆鼎 青铜饪 食 器。1981 内蒙古翁牛特旗梧桐花乡敖包山前窖藏出土。通高54,口 径38,两耳高9厘米。口沿外侈,器壁厚0.5厘米。整件圆鼓腹而庞大,亦较深,三矮柱足。口沿下有一周饕餮纹和云雷纹组成的纹带。三足亦饰饕餮纹。在铸缝两旁和裆底遗有圆疤痕,四范合铸,表面粗糙。属商代晚期鼎。今藏翁牛特旗文管所。 饕餮纹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046)及西周(约公元前1046~前771)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形似兽面,也称为兽面纹。北宋(1127~1279)末期金石学家命名为饕餮纹。饕餮,传说为贪食的恶兽。现今对于饕餮纹有多种解释。 饕餮纹 饕餮纹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中最常见的纹样。并作为主要装饰,辅以云雷纹为衬。也称为兽面纹,因其形状如同兽面:张口、巨目、宽眉、双角。自宋代宣和时的《博古图录》称此类纹饰为饕餮纹后,历代一直沿用这一名称。 ☚ 回纹 夔龙纹 ☛ 饕餮纹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主要装饰纹样,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饕饕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食怪兽。《左传·文公十八年》说其“贪于饮食,侵欲崇侈,……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此三凶。” 《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报更也。” 自北宋开始,金石学家便以饕餮命名青铜器上这种兽面纹饰。商代的饕餮纹由两个侧面兽相对组成,头生双角,角如蘑菇,眼部大而夸张,嘴而大张,似吞吃食物,有狞厉之威。故后人以为用饕餮作纹饰,意为“戒之在贪”,或“辟邪驱鬼”。商代青铜器主要用以祭祀,因此饕餮纹具有宗教意义,而人们想象这种兽面纹的素材基础,就是牛、羊、猪等祭祀牺牲。 ☚ 1、工艺一般 吉祥图案 ☛ 饕餮纹 饕餮纹Taotiewen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中最常见的纹样。并作为主要装饰,辅以云雷纹为衬。也称为兽面纹,因其形状如同兽面:张口、巨目、宽眉、双角。自宋代宣和时的《博古图录》称此类纹饰为饕餮纹后,历代一直沿用这一名称。 饕餮纹 ☚ 夔龙纹 蟠螭纹 ☛ 饕餮纹tao tie wen【考古】taotie desig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