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食品添加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shípǐn tiānjiājì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或因防腐、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添加到食品中的无害、可食用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 苏丹红、三聚氰胺都不是~。

相关链接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颁布于20世纪80年代初,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食品生产技术规范,为保障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合理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食品工业和食品添加剂的发展,以及公众不断增长的饮食健康需要,卫生部先后颁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981、1986、1996、2008年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范围,比较和吸收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先进成果,提高了适用性和先进性。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范围;不得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按照这一法律条款,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目录以外的物质,哪怕是对人体无害,也是违法行为。
☚ 食疗   食物链 ☛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

改善食品的感观性状色、香、味和食品质量所添加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成人食品中,可以根据我国的卫生标准添加一些添加剂,但在婴幼儿食品中,应严格控制使用,婴幼儿体内的解毒机制、保护机制较差,容易造成大量化学物质的蓄积。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都规定在婴幼儿食品中不得加食品添加剂,儿童食品中也应尽量限制添加糖精、色素、香精等。特别是在不足12周龄的婴儿食品中,如婴儿配方食品、谷类制品等应完全不含食品添加剂。在儿童食品中,需注意:添加剂对儿童无害(经毒理学鉴定);进入体内不被吸收而容易排出体外;在烹调过程中能消失或破坏;对食品的营养不应有破坏作用。绝不应该为了满足母亲的视觉、嗅觉、味觉而加用对婴幼儿不利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中的发色剂是指亚硝酸钠及硝酸钠,它们的作用是保护肉类的新鲜红色及防腐。在儿童食品中应使这类发色剂降到最低限度,因为亚硝酸盐能干扰正常碘的代谢,还影响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2—3月龄的婴儿摄入亚硝酸盐易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发生缺氧、紫绀。色素加在食品中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食品的色观,婴儿色觉很差,绝无此必要,在较大儿童的食品中,如有需要,可添加天然的色素。糖精作为甜味剂,既无营养,又不能供给热能。糖精的毒性问题,至今尚未有定论,但由于糖精经肾脏排泄,对肾脏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在婴儿及儿童食品中不应加入。

☚ 食品卫生学   空气浴 ☛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

为改善食品品质与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这些物质在产品中不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并具有改善食品感官性状或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中国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依其用途主要有15类,如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甜味剂、着色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块剂、香精单体等。它们虽有助于加工、改良食品品质,但多系化学合成物,有些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故应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

食品添加剂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加工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早在5000年以前,中国就有使用食用色素的记载。现在,世界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达14000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4000多种,常用的1000种左右。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各国均有不同。中国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代码(GB 12493—90)的规定,分为酸味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抗氧剂、着色剂、酶制剂、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增稠剂等27类。2000年产量已达180万t,其中味精70万t,柠檬酸34万t,酶制剂25万t,甜味剂15.6万t,酵母10万t,防腐抗氧化剂8万t。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shipin tianjiaji

改善食品的感观性状(色、香、味)和食品质量所添加的一种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成人食品中,可以根据我国的卫生标准添加一些添加剂,但在婴幼儿食品中,应严格控制使用。婴幼儿体内的解毒机制、保护机制较差,容易造成大量化学物质的蓄积,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都规定在婴幼儿食品中不得加食品添加剂,儿童食品中也应尽量限制添加糖精、色素、香精等。特别是在不足12周龄的婴儿食品中,如婴儿配方食品、谷类制品等应完全不含食品添加剂。在儿童食品中,所用的添加剂应符合以下要求:添加剂对儿童无害(经毒理学鉴定);进入体内不被吸收而容易排出体外;在烹调过程中能消失或破坏;对食品的营养不应有破坏作用。绝不应该为了满足母亲的视觉、嗅觉、味觉而加用对婴幼儿不利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中的发色剂是指亚硝酸钠及硝酸钠,它的作用是保护肉类的新鲜红色及防腐。在儿童食品中应使这类发色剂降到最低限度,因为亚硝酸盐能干扰正常碘的代谢,还影响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2~3月龄的婴儿摄入亚硝酸盐易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发生缺氧、紫绀。色素加在食品中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食品的色观,婴儿色觉很差,绝无此必要,在较大儿童食品中,如有需要,可添加天然的色素。糖精作为甜味剂,既无营养,又不能供给热能。糖精的毒性问题,至今尚未有定论。但由于糖精经肾脏排泄,对肾脏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在婴儿及儿童食品中不应加入糖精。

☚ 食品的营养强化   母乳喂养 ☛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

系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中加入的某些辅加成分。这些辅加成分可增加食品的感观性状,从而增加食欲,如食品色素等;有的防止食品变质及其他化学变化,可加入防腐剂或抑菌剂;有的为生产过程需要而保持光泽、柔软、硬度等,加入某些成分。食品添加剂必须对人和动物无毒、无害、无副作用,需由食品卫生部门提出由国家政府确定。

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过程中加入的少量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目的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改善食品感官性状及物理状态、提高食品质量及花色品种等。为保证安全卫生,使用时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品种、用量和使用范围。


食品添加剂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包括防腐剂、漂白剂、增稠剂、加香剂、抗氧化剂、食用色素、鲜味剂、酸味剂、甜味剂、发色剂、强化剂等。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

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等过程中,为了防腐、着色或调味等原因而加入于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添加物不具有营养价值,应该对人体无害。要求添加内容、种类和剂量等均应有规定要求标准。过量使用,长期食用也可能有害。如致癌或引起胎儿畸形等。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糖精对身体有无危害尚无一致意见,但应限制使用。每日糖精摄取量每千克不得超过5毫克,病人及幼婴儿不得食用含糖精食品。我国对食品添加剂有严格的限制要求标准,只允许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等15种左右。随着食品及化学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将会逐渐增多,应着力开发天然资源的添加剂。

☚ 鉴别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的贮存 ☛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

指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等过程中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少量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目的主要有:
❶改善食品的感官性质;
❷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及其他化学变化;
❸满足食品加工工艺过程的需要。大部分添加剂在规定使用的剂量范围内对人体无害。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等过程中有意识加入食品中的少量合成或天然的化学物质,通常其本身并不作为食品来食用,也不一定具有营养价值。使用它们的目的是:
❶改善食品的感官性质(色、香、味等),如食用香料、食用色素、酸味剂、甜味剂;
❷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如防腐剂;
❸防止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变色、变味,如抗氧化剂;
❹满足食品加工某些工艺过程需要,如漂白剂、发色剂、增稠剂等食品加工辅助剂。
食品添加剂分类: 食品添加剂可分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以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而取得。化学合成添加剂是以化学物质为原料经化学合成而制得。按使用目的及化学物质的性质,食品添加剂可分为以下诸类,即:
❶酸、碱、盐;
❷疏松剂;
❸抗氧化剂与增效剂;
❹载体溶剂;
❺食用色素;
❻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
❼食品加工用酶制剂;
❽消泡剂;
❾食用香料、
❿漂白剂;(11)发色剂;(12)品质改良剂;(13)甜味剂;(14)防腐剂;(15)酸味剂;(16)抗结剂;(17)凝固剂及其他等。
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要求: 由于食品添加剂不是天然食品的正常成分,有时食品添加剂虽加入的量决不会对人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少量摄入有可能存在潜在危害。随着评价食品安全性方法的改进和对它的日益严格要求,有些原来认为无害的食品添加剂近年来又发现其存在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等潜在危害。如很多国家使用了多年的人工甜味剂环己氨基磺酸盐已被证实有致癌、致畸作用。为了确保食用安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出以下要求:
❶食品添加剂本身应是经过规定的毒理学鉴定程序,证明在使用限度范围内对人无害,也不含有其他有毒杂质;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更不能在人体内分解或与食品作用形成对人有害的物质。
❷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后,最好能参加人体正常代谢过程,或能被正常解毒过程解毒后,全部排出体外。
❸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加工目的后,若能在以后的加工、烹调过程中消失或破坏,避免摄入人体,则更安全。
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应为能达到使用目的的最小量。
❺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来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
❶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证食品质量,保护人民健康,按照全国食品卫生法精神,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❷鉴于有些食品添加剂具有毒性,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积极发掘、总结我国民间使用的无毒天然食品添加剂。
❸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工厂,须经产品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及有关部门共同批准,按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并逐批检验。商业部门加强验收,卫生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督促检查。未经批准的单位,不得生产食品添加剂。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添加剂应禁止出厂和使用。食品添加剂要求小包装,并在包装上注明: 食品添加剂品名;质量标准、规格。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生产厂名、批号、制造日期;并注有“食品添加剂”字样。
❹食品加工和经营部门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违反者主管和卫生部门可根据情况禁止生产、出售和使用。
❺生产和使用新的食品添加剂时,应由生产和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出生产工艺、理化性质、质量标准、毒性试验结果、使用效果、食品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等有关资料。省、市、自治区的主管和卫生部门提出意见,由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报国家标准总局审核批准。
❻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出售和使用污染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❼婴儿代乳食品不得使用色素、香精和糖精。
❽从国外进口的食品添加剂或使用添加剂的食品,应加强口岸检验工作,经过港口卫生部门鉴定合格后方能使用和食用。
❾出口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要求,安排生产,转内销使用添加剂的食品不符合标准规定时,由当地有关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共同研究处理。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总局于1982年6月1日发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国家标准(GB2760-81)。关于防腐剂、漂白剂和发色剂、甜味剂、酸味剂、食用色素、食用香料、食用油脂抗氧化剂和食品加工用酶制剂使用卫生标准将于有关专条中叙述,现将我国允许使用的其他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列举如下:

我国允许使用的其他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种 类名 称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g/kg)
凝固剂氯化钙、硫酸钙(石膏)
盐卤
罐头、豆制品
豆制品
正常生产需要
正常生产需要
疏松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轻质碳酸钙
钾明矾、铵明矾
磷酸氢钙
饼干、糕点
配制发酵粉、罐头
油炸食品、水产品、豆制品、发酵粉
饼干、代乳品
正常生产需要
正常生产需要
正常生产需要
正常生产需要
增稠剂琼脂
食用明胶
羧甲基纤维素
海藻酸钠
果胶
果酱类、冷饮、罐头、糖果
冷饮食品、罐头、糖果
速煮面、罐头、冰激凌
罐头、冰激凌
罐头、果酱、糖果、果汁、冰激凌、巧克力
正常生产需要
正常生产需要
5
1.5
正常生产需要
消泡剂乳化硅油味精发酵0.2
品质改良剂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
焦磷酸钠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溴酸钾
罐头
罐头
淡炼乳
食盐
1
2
0.5
0.05
抗结剂亚铁氧化钾食盐0.005
其 他单棕榈酸山梨糖苷酯
高锰酸钾
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
单硬脂酸甘油酯
虫胶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液体石蜡
石蜡
聚醋酸乙烯酯
二氧化碳
盐酸
椰子汁
酒*、淀粉
面制食品、糕点
糖果、巧克力糖
巧克力糖
罐头
面包脱模、味精发酵消泡
胶姆糖
胶姆糖
汽水、汽酒、饮料
液体葡萄糖
6
0.5
正常生产需要
6
0.2
0.25
正常生产需要
50
60
正常生产需要
正常生产需要

* 酒中残留量以锰计,不得超过0.002g/kg。
☚ 食品放射性核素污染   食品防腐剂 ☛
000004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