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呈色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能与食品中某些成分作用而使其呈现良好颜色的一类化学物质。如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加入肉制品后,使肉呈鲜红色。它们在食品中或进入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仲胺形成致癌物亚硝胺。按国家规定,硝酸钠及亚硝酸钠只能用于肉类制品,最大使用量分别为0.5克/公斤及0.15克/公斤。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两者分别不得超过0.05克/公斤及0.03克/公斤。
食品发色剂
食品发色剂是加入食品中,可与食品原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定颜色,用来改善食品色泽的化学物质。常用的发色剂有硝酸钠和亚硝酸钠,加入肉制品中可使肉色鲜红。作用原理是硝酸盐先被亚硝基化菌作用变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产生游离的亚硝酸。亚硝酸不稳定,于是分解产生NO;NO与肌红蛋白结合形成对热稳定的亚硝基肌红蛋白。反应式为: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有抑菌作用,如对梭状芽胞杆菌等的抑制,故在肉制品的保藏过程中,又具有防腐剂作用。硝酸钠的毒性主要是它在食品中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所致。大量摄取时可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引起肠原性青紫症。国家标准规定: 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仅可用于肉类罐头和肉类制品; 最大使用量分别为0.5及0.15g/kg。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肉罐头不时超过0.05g/kg,肉制品不得超过0.03g/kg。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有可能形成亚硝胺,因亚硝酸盐是自然界形成亚硝胺的前体物之一,而亚硝胺又是已经确定了的致癌物质。暂订每日容许摄入量(ADI)为0~0.2mg/kg(体重)(亚硝酸盐总量以亚硝酸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