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耗散结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haosan jiegou一定条件下,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经过突变而自发产生的各种时空有序结构。这一概念,是由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I.普利高津(Prigogine)教授首先提出来的。他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一个开放系统在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随着控制参量的变化,系统有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到一种新的有序状态,即耗散结构状态。从热力学的角度讲,一个开放系统的熵的变化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同外界有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引起的熵流des,另一部分是由系统内部的热传导、扩散、化学反应等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产生dis。系统总的熵变化为ds=des+dis,其中dis总是大于0的,但可以想见,若des<0,则可使整个系统的熵减少,也就是可以使系统出现有序的结构。因为熵反映了系统的混乱程度,熵越高,系统越无序,而低熵态则对应着系统的有序态。以上仅仅是系统出现有序结构的可能性,普利高津证明,仅仅偏离平衡态一点点的近平衡区域,由于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线性的,系统不可能发生突变而过渡到新的定态,只有当负熵流足够的强,使系统位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时,系统才有可能突变到耗散结构状态。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形成耗散结构所必需的几个条件: 图1 图2 耗散结构理论是关于复杂系统自组织行为的基本理论,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系统由无序向有序演化的共同规律和特点,正因为如此,它在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和社会经济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城市演化、人口发展等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耗散结构理论仍在发展之中,在社会科学各领域中的应用也正逐渐深入和完善。 ☚ 超循环理论 协同学 ☛ 耗散结构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因物质与能量不断地流动,而驱使这个系统的平衡态发生了变化。如果这样的系统满足了某些条件之后,同样会出现稳定。但此时与平衡态不同,可以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和时间上有规律的运动秩序。这种状态的维持需要有能量、物质的不断供应,也就是说要消耗能量与物质。如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时,气孔就是控制蒸腾的结构。 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生物体在热力学上属于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是个远离平衡态的系统。要使生物系统保持稳定,就必须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补充和供给,也就是消耗着物质和能量,生物体的这种热学结构称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物质系统在自组织条件下产生和维持的有序结构。是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开放和远离平衡的条件下,通过系统内部的能量耗散过程和非线性动力学机制,无序的非平衡稳定态可能失去稳定性,某些临界涨落可能被放大,并使诸子系统采取合作行动,从而导致系统达到和维持一种新的有序状态或结构。如贝纳花纹的形成、化学振荡的形成。生物机体是典型的耗散结构,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的代谢,体内有高品质的有机物质和能量向低品质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存在大量的自催化的酶促反应等非线性反馈机制,这些过程和作用对生物机体的维持起一种积极作用。在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 ☚ 自组织 科学学 ☛ 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一切在远离平衡态条件下的系统通过不断地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形成与维持的有序结构。具有耗散结构的系统为耗散系统。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布鲁塞尔学派首领普利高津。他在1969年召开的“理论物理与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这一理论。代表作是《结构、耗散和生命》。他提出这一理论的目的在于:“能够使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的鸿沟缩小”(《结构、耗散与生命》一书导言)。这一理论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非平衡态热力学基础;二是不可逆过程的动力学分析;三是随机涨落与耗散结构形成问题。”(陈晶编著:《一种统一的进化学说——耗散结构理论概述》196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 致富信息 递阶系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