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纹于秦代军旅使用的敲击青铜乐器。1978年11月出土于咸阳市东市东郊塔儿坡。 于重19公斤,通体饰变形夔龙纹,龙纽,平盘顶,圆肩、束腰。通高69.6厘米、肩围111厘米、腰围88厘米、底围118厘米。龙纽首尾长15.6厘米、高7.6厘米,龙弯腰,尾(残)上卷,龙口大张,曲颈反转,下腭与腹背相连。龙体躯阳雕双翼,阴刻鳞纹,四爪两两相并,被铸于平盘顶中心。平盘直径20厘米、边厚0.7厘米、高1.1厘米。顶盘与肩相连处有宽1.2厘米的弦带,弦带上一周三角纹,三角纹之间,有3.3厘米的宽带,由上至下: 于分成两半。 底边有一条4厘米的弦带。 此于形体高大,造型奇特,图案精美,形象生动。 古代于常用于军旅,所谓“击鼓进军,鸣金退兵”,作为指挥工具使用。 现代考古发现的于多出土于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秦代于发现较少,故此飞龙纹于弥显珍贵,对于研究秦代于形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