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飞行疲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飞行疲劳

飞行疲劳flight fatigue

飞行员在飞行活动中由劳动负荷所造成的机能疲劳。疲劳是指人在活动过程中,身体的某一或某些器官或整个机体精力的自然衰竭状态。工作效率减低、质量下降则是疲劳的客观标志。人对疲劳的体验称为疲乏感。疲劳的主要类型有肌肉疲劳(生理疲劳)、机能疲劳(心理疲劳)和病理疲劳三种。机能疲劳是一种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剧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下降和情绪变化。主观上感到身心不适,头昏头痛,控制能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信心不足。外在反应有脊椎变形,上体前屈,肢体动作不协调,知觉障碍,面部表情紧张、缺乏变化等。

☚ 空间定向   航空人体工程 ☛

飞行疲劳

从事一定强度的飞行之后,飞行人员出现的主观上感觉疲乏、客观上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飞行疲劳经过适当的休息后可完全消失。消除飞行疲劳,尤其是防止过度疲劳对保障飞行安全和巩固战斗力具有积极意义。消除飞行疲劳的主要措施是:合理安排休息,尤其是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排除座舱环境的不良因素;合理调剂营养;安排定期疗养和体育活动等。

飞行疲劳flight fatigue

指长时间飞行或长期间断飞行,得不到充分休息引起的飞行员疲劳。早期可使工作能力下降,日久积累致成过度疲劳。主要感觉为乏力和倦怠感,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全身酸痛、食欲不振、心慌、易出汗、脉搏加快等植物神经失调症状。飞行能力降低,易引起操纵错误而造成事故。

飞行疲劳

飞行疲劳

飞行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飞行人员的体力负荷虽属轻体力劳动级别,但所需处理的信息量大,操纵复杂,加之空中情况多很紧迫,并可能遇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复合影响等,遂使其智力工作负荷及精神紧张问题非常突出。在紧张的飞行中容易发生疲劳,如不及时消除,即可导致过度疲劳,进而可能发展为神经官能症,不仅使飞行能力和效率降低、飞行质量下降,且可严重危及飞行安全。例如,据美国陆军航空兵(1971~1977)事故统计资料,确认由于飞行人员疲劳原因引起者占4.1%,可能与疲劳原因有关者占10.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行疲劳问题即已引起重视,当时在欧洲曾将飞行人员飞行能力的降低、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一些症状以及神经官能症统称之为“飞行员病”(aviator’s sickness)。在三十年代,对长途飞行的民航飞行员曾试图以血液乳酸含量作为评价飞行疲劳的指标。1940年,在英国进行的“剑桥座舱”研究结果发表,阐明飞行员的疲劳首先表现在技巧性作业水平的显著下降,即中枢性的神经生理功能的改变。巴甫洛夫学派曾对疲劳、过度疲劳乃至神经官能症的演变过程作出系统阐述。近年侧重探讨飞行负荷、飞行疲劳的概念和客观指标,以便与功效学、人机界面研究以及系统控制理论相结合。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对飞行人员睡眠问题,飞行疲劳程度的生理学判断方法(如用脑电图等),以及不同机种、不同飞行条件下的飞行劳动负荷评价和飞行卫生保障措施等,相继开展了研究及调查工作。
飞行疲劳的表现形式 一组模拟仪表飞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飞行疲劳可使飞行能力、效率及质量下降,表现为:动作变得迟缓,熟练的技巧变差,注意范围缩小,错、漏、忘动作增多和综合思考能力下降等。还可表现为对各种环境负荷,如缺氧、加速度、颠簸等的耐力降低;飞行错觉也容易发生。主观感觉方面,最早出现者为工作中的倦怠感。长时间飞行后,头痛、头昏、全身酸痛、疲倦无力等症状的发生率也相当高。
飞行疲劳一般可使入睡容易。并使睡眠加深和延长。但如飞行量过度,空中情绪过于紧张而飞行后又不注意积极消除疲劳,或休息条件太差,则睡眠质量反而下降,直至出现各种睡眠障碍。故睡眠不好也是出现过度疲劳的信号,在飞行人员保健工作中应予重视。
疲劳积累可发展为过度疲劳。这时不仅工作能力降低,还可出现各种症状和主诉,如头痛、头晕和明显的睡眠障碍,甚至有严重失眠、腹痛、恶心、心悸、多汗、心前区压迫感、心律失常、食欲不振、眼睑震颤及其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飞行人员过度疲劳与神经官能症之间并无截然界限。
飞行疲劳的机理 飞行疲劳与一般疲劳并无本质区别。疲劳是生理现象,而过度疲劳则属病理范畴。现代有关疲劳的学说都承认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突触是最容易出现疲劳的部位。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兴奋过程引起损耗,而抑制过程则有助于恢复,两者应保持平衡。若兴奋过程超过一定限度,平衡遭破坏,大脑皮层细胞即发生“保护性抑制”。后者的发展能阻碍脑的正常功能,故主观上感到工作吃力和疲劳。抑制过程有助于损耗过程的逆转,还表现为通过负诱导原理使已疲劳部位更快恢复。此即“积极性休息”的机理。保护性抑制继续加深和扩散即引起睡眠。如内部和外部条件妨碍保护性抑制的扩散,逐步形成持续的兴奋灶,就发展成病理过程,导致过度疲劳及神经官能症。
其他有关飞行疲劳机理的学说,如侧重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激素作用的“全身适应综合征”学说(Selye,1936),认为过度疲劳是适应过程“衰竭期”的表现。亦有强调心理矛盾、情绪负荷引起飞行疲劳及过度疲劳的理论(Miller,1936)。还有将疲劳的各种表现归诸体内储存能量的动用水平的“动用理论”(activation theory,Duffy 1962、Scott 1966)等。
产生飞行疲劳的条件
飞行负荷过重 虽然飞行劳动负荷的大小取决于诸多因素,如飞行任务的难易、技术是否熟练、情绪是否紧张、气象条件、座舱环境条件等。但这些因素均难以计量。实际工作中,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可以飞行时间的长短来计量飞行负荷。飞行时间相对过长,对飞行耐力低的飞行人员即可导致明显的或过度的疲劳。针对不同机种的飞行劳动负荷,目前已凭经验制定了一段时期内的“最大的飞行时间”,以预防过度疲劳。例如,民航航线飞行人员,每年飞行时间不得超过1000小时,每月不得超过100小时等。
睡眠和休息不足 睡眠与积极性休息对恢复飞行人员精力的重要性已如前述。尤其长途飞行,由于作息制度受影响较大,跨越时区较多,又有连日飞行疲劳的累积等,睡眠过程常受到严重干扰。对此,Nicholson (1971)曾提出对离开基地数日或更长时间的飞行任务(飞机在中途着陆休息若干小时或一、两天),应依出航天数规定每日的值班小时数,出航天数越多,每日值班的时间宜相应缩短,否则睡眠将受到严重扰乱(见下图)。


长时间出航时的每日工作量限度(引自 Nicholson,1971)


情绪因素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耐力,减少疲劳。适度的紧张对飞行劳动也有益。但在飞行中常有不可避免的过度紧张,如起飞和着陆时的紧张情绪,却屡经证明是增加负荷招致疲劳的重要因素。至于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因不能持正确态度而引起的消极情绪,就更易引起思想矛盾且妨碍休息和睡眠,成为发生过度疲劳的条件。在机场过久地等待飞行也是产生疲劳的原因。诸如等待时的单调,复杂飞行任务前的紧张,航线上气象条件的变化不定,临时机械故障未能排除时的不安和焦急等情绪因素,加上机场内缺乏良好休息条件,都可使飞行人员尚未起飞就已产生显著疲劳。在机种改装训练时,飞行人员情绪极度紧张,也是容易出现疲劳的原因。
判定飞行疲劳程度的指标
一般性观察 发生疲劳和过度疲劳时,往往在性格、兴趣、举止、态度、声调、神色等方面都有所反映,同时飞行质量和技术水平也有所下降。此外,当就诊次数增加、发病率上升、飞行事故或飞行事故征候出现时,亦应引起警惕,注意部队是否有过度疲劳现象。
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指标 文献中介绍较多的生理学方法有: 肌肉耐力和恢复速度的测定,肌肉稳定性试验,眼调节能力测定,肌电图的功率谱分析,脑电图的频率分析及功率谱分析等。在生化指标方面,有观测血或尿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成分及其量的改变,血浆各种磷脂含量的分析等。
对睡眠功能的观察与测定 根据要求和条件,可用一般观察、睡眠日志和各种生理学方法记录睡眠中呼吸、循环、脑电等生理功能变化,借以观察飞行人员睡眠。其中睡眠日志方法简单易行,便于现场使用。可由飞行人员自己逐日填写:就寝、入睡及觉醒、起床时间以及起床后的自我感觉等。每日起床后的自我感觉也可用 “直线标度法”调查(即在表上事先印好10cm长的线段,一端表示精神饱满,另一端表示疲惫依旧,飞行人员在线上选某一能代表自己感觉的部位划线作记号,可据此进行定量化数据处理)。可以不飞行时期连续三日睡眠时间的最低平均数作为对照值进行分析: 如飞行时期任何一个三日的平均睡眠时间低于对照值,即是睡眠受到疲劳影响的开始;差数越大,有差数的天数越多,过度疲劳的程度就越严重。如有两天连续感到未能恢复精力,也应认为出现了过度疲劳。关于睡眠的生理功能记录和分析,多只能在专门实验室进行,但也可利用简易器材在基层进行,以以深入观察飞行人员睡眠功能变化。飞行人员睡眠功能观察资料可作为制订飞行量和作息制度的依据之一。
总之,飞行疲劳问题涉及范围广,通过一般性观察只能获得初步印象,而仅凭一两项功能指标也难以获得全面认识。应根据飞行能力、工作效率的变化,以及生理功能(含睡眠)和日常医学观察等,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
飞行疲劳的预防 首先应根据飞行劳动负荷的研究成果和飞行任务的具体条件订出最适宜的“飞行量” (主要指飞行时间长短) 和“最大飞行量”。对国际远程航线的机组人员,还应考虑有无夜航、跨越时区的多少、每次起飞前及飞行后的休息时间等。其次,在既定的飞行任务下,应尽可能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力求作息制度稳定,减少在机场等候的时间,提高飞行准备工作的效率以保证飞行前的休息,改善卧室、值班休息室和机场休息室的条件,并保证飞行人员得到充足的睡眠。再者,消除或减少飞行环境的不良因素,如缺氧、过冷过热、加速度影响、噪声、振动和有害气体等,也能显著减轻疲劳。此外,坚持合理的营养制度,防止空腹飞行、腹内胀气及在飞行中血糖过低;使去机场前的一餐有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在机场时间过长时,提供间餐;长途飞行时,每隔四小时进餐一次,也都是减轻疲劳的有效措施。还应注意坚持体育锻炼以保持和提高飞行耐力,并在飞行后安排适量而轻松的体育活动以消除疲劳。从长远考虑,每年一个月的定期疗养对防止过度疲劳亦属必不可少。在疗养中应切实做到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使身心得到充分休息,故不宜安排过紧和从事锻炼性过强的项目。
在战时,或面临紧急任务而需继续飞行或值班时,应尽可能设法推迟疲劳症状的出现。服用苯丙胺等兴奋药物的方法不足取。
☚ 吸烟、饮酒与飞行安全   飞行年限 ☛
000206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