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滨海前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滨海前胡 【名称出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概况】: 异名 防葵(《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伞形科前胡属植物滨海前胡的根。 原植物 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 Th-unb. 形态 多年生粗壮草本,高约1m,稍直立。茎圆柱形,曲折,多分枝,下部径1~2cm,或更粗,有粗条纹显著突起,光滑无毛。基生叶具长柄,叶柄长4~5cm,具宽阔叶鞘抱茎,边缘膜质;叶片宽大质厚,轮廓为宽卵状三角形,一至二回3出式分裂,羽片近圆形,3深裂,中间裂片为倒卵状楔形,两侧裂片为卵形,边缘具粗大锯齿,两面光滑无毛,粉绿色,网状脉细微而清晰。花序不分枝或具少数分枝,花序梗粗壮;总苞片2~3,有时无,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长5~10mm,宽约2mm,有柔毛;伞辐15~30,长1~5cm,不等长;小伞形花序有花20余朵;小总苞片8~10余,线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渐尖;花瓣紫色,少为白色,卵形至倒卵形,背部有小硬毛;子房密生短硬毛;萼齿不显;花柱基圆锥形。分生果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背部扁压,长4~6mm,宽2.5~4mm,有短硬毛,有时稍光滑,背棱线形稍突起,侧棱翅状较厚;每棱槽内油管3~5,合生面油管6~10。胚乳腹面微凹入。花期6~7月,果期8~9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3分册.145页.图版6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滨海滩地或近海山地。 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地。。【化学】: 根含前胡醇(Peucedanol)、凯林酮Ⅰ,Ⅱ(Khellactone Ⅰ,Ⅱ)[1]、香柑内酯[2]、哈曼德醇(Hamandol)、多炔化合物类[3,4]、沙米丁(Samidin)[5,6]等。 参考文献 [1] Tetrahedron Lett 1974;29:2513 [2] 台湾药学杂志 1966;18(2):78 [3] CA 1978;88:47502x [4] CA 1977;87:114583u [5] 药学杂志(日) 1982;102:392 [6]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4;6(1):50 【药性】: 性味 辛,寒。 有毒。 功效 清热利湿,坚骨益髓,消肿散结。 主治 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尿潴留,高热抽搐,无名肿毒,红肿热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