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风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风赋 风赋赋篇名。旧题战国楚宋玉作。后人或疑为伪托。篇中生动描写风的各种动态,把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民之雌风”,巧妙地揭示统治者与人民生活悬殊、地位尊卑,隐寓讽刺之意。又指出风“起于青苹之末”,却可以浸淫而成为“蹶石伐木,梢杀林莽”的狂风, “所托”有异, “风气”就大相径庭,具有哲理意味。 ☚ 赋 鵩鸟赋 ☛ 风赋 题解 原文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谿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朐焕灿烂,离散转移。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花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凌,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惏,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蔑,啗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译文 楚襄王到兰台宫游览,宋玉、景差随从。风飒飒吹来,楚襄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真让人畅快呀!老百姓也能和我共同享受这风吗?”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风,老百姓怎能和你共同享受呢!” 楚襄王说:“风,原是天地自然所形成的一种气,哪里都可以吹到,不分贵贱高低,可以吹到每一个人身上。现在你单单认为是我的风,难道有什么道理吗?”宋玉回答说:“从我老师那里听说过这样的话:枳树弯曲分枝的地方就会有鸟来做窝,有空洞大穴就会有风吹来。各种事物都有不同的依托,那么风在不同情况下气势也就不同了。” 楚襄王说:“风开始是哪里发生的呢?”宋玉回答说:“风从大地上生成,起自水草的末梢。然后渐渐地进入山谷,在大山洞的洞口猛烈起来。再沿着大山弯前进,舞动于松柏之下越刮越急,吹击万物,发出声响,其势如大火飞扬。这时风声如雷,轰轰作响,回旋不定,交错相杂。它吹动大石,刮折树木,摧毁树林和野草。到了风势要衰弱下来的时候,逐渐向四面分散,这时只有冲击小洞,动摇门栓的力量了。当各种景物又现出鲜明光采的样子,风势也就向四外飘动转移了。” 宋玉继续说:“所以其中清凉的雄风,就有时飘忽升起,有时下降,进而升越高高的城墙,进入深宫当中。在深宫中,它触动花叶,使花散发出香气;它徘徊于桂树和椒树之间,回旋于流水之上;它吹动荷花,掠过蕙草,经过秦蘅,吹平新夷,分开初生的杨树;它回旋冲击,使各种芳香的草木凋落。然后它在庭院中徘徊,又进入华美的宫殿,吹进丝织的帷幔,经过深邃的屋室。这才是大王的风。这样的风吹到人身上,其情状直使人感到凄清寒冷。它所带来的清凉之气,不禁令人舒适地呼吸。它是那样的清凉,足可以治好人的疾病,解除人的酒醉,使人耳聪目明,安宁人的身体,让人感到适应。这就是所说的大王的雄风啊。” 楚襄王说:“你对事物的分析很好啊!那么老百姓的风是怎样的,你是否可以说给我听一听?”宋玉回答说:“老百姓的风,在冷僻不通的小巷忽然而起,随之尘埃漫卷,回旋不停,冲击洞穴,侵袭门户,刮起沙尘,吹动冷灰,搅起混浊肮脏之物,散扬物品腐烂之气。然后斜刺里吹进穷人家简陋的房舍,到住屋之中。所以这种风吹到人身上,其情状直使人烦恶忧闷,由它驱使而来的温湿之气,会使人招致湿病。这种风吹到人的内心,使人悲惨忧愁,造成发热的病症,吹中人的嘴唇就造成唇疮,碰到眼睛就成为眼病。还会使人中风,嘴角抖动,长时间地不死不活。这就是所说的老百姓的雌风啊。” 赏读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极力推崇《风赋》,并称赞宋玉的风格为:“宋发巧谈,实始淫丽。”构思奇巧,语言华丽,确为宋玉之长。《风赋》首先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绚丽的色彩,对风的形成、消长过程加以描绘,气势恢宏,变化万端。又反复描写,多方渲染,强烈对比,极尽铺陈之能事,一股奔腾涌动,变幻莫测的风,跃然纸上。 自然界的风本“不择贵贱高下而加”,作者却别具深意地将它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雄风”,详加描绘,强烈对比,揭示了上层统治者与下层穷民的悬殊生活。寓讽谏于咏物之中,设喻奇警,构想巧妙,虽无直言点醒,而其意自明,可谓微辞谲谏,婉而多讽。韵散兼行,挥洒自如,状写“大王之雄风”,由“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至“乘凌高城,入于深宫”,“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一段,迤逦委折,尤有风致。明陈第评:“夫风岂有雌雄?人自雌雄耳。以雌雄之人而当天风之飒飒,判乎其雌雄亦可。”“人君苟知此意,则加志穷民,又乌能已。”(《屈宋古音义》) 风赋[战国] 宋 玉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②,宋玉、景差侍③。有风飒然而至④,王乃披襟而当之⑤,曰:“快哉,此风!⑥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⑦?”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⑧?”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⑨,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⑩。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11)?”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12),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13)。”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14)?”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15)。侵淫溪谷(16),盛怒于土囊之口(17)。缘泰山之阿(18),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19),激飏熛怒(20)。耾耾雷声(21),回穴错迕(22)。蹶石伐木(23),梢杀林莽(24)。至其将衰也(25),被丽披离(26),冲孔动楗(27)。眴焕粲烂(28),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29),乘凌高城(30),入于深宫。抵华叶而振气(31),徘徊于桂椒之间(32),翱翔于激水之上(33)。将击芙蓉之精(34),猎蕙草(35),离秦蘅(36),概新夷(37),被荑杨(38),回穴冲陵(39),萧条众芳(40)。然后徜徉中庭(41),北上玉堂(42),跻于罗帷(43),经于洞房(44),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傈(45),清凉增欷(46)。清清泠泠(47),愈病析酲(48),发明耳目(49),宁体便人(50)。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 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51),堀堁扬尘(52),勃郁烦冤(53),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混浊(54),扬腐余(55),邪薄入瓮牖(56),至于室庐(57)。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混郁邑(58),驱温致湿(59),中心惨怛(60),生病造热(61)。中唇为胗(62),得目为蔑(63),啗齰嗽获(64),死生不卒(65),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注释〕 ①本篇选自《文选》,题为宋玉作。宋玉,战国时期稍晚于屈原的楚国作家。据说是屈原的弟子。曾任职于楚顷襄王时,官位不高,不甚得志。《风赋》借自然界两种不同的“风”,说明为王者应具有的风格和品质。有讽谏和规劝之寓意。②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兰台,台名。旧址位于今湖北钟祥县。③景差,楚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④飒(sa萨)然,风声。⑤披襟而当之,敞开衣服以迎风。披,敞开。当,迎着。⑥快,舒畅、舒快。⑦寡人,古时君王自称。庶人,众人,普通的人。共,共同享用。邪,同耶,感叹词。⑧安,怎么,疑问词。⑨溥(pu普),同普,普遍。畅,畅通。⑩加,指风吹在身上。(11)说,说法,理由。(12)枳句(zhigou旨勾)来巢,枳树多弯曲,很容易招引鸟来筑巢做窝。句,同勾,弯曲。(13)“其所托者”二句,意为地位、环境不同,风就不一样。殊,不同。(14)始安生哉,最初怎样形成呢?始,开始,最初。(15)蘋,浮萍,一种水草。末,末梢。(16)侵淫,逐渐进展。(17)土囊,大洞,大穴。(18)缘,同沿。阿,曲、坳。(19)飘忽,疾风貌。淜滂(ping pang平乓),疾风刮击物体的声音。(20)激飏(yang羊),风急飞貌。熛(biao标),火焰迸飞。熛怒,指疾风飘荡,如怒火飞腾。(21)耾(hong轰)耾,风声。(22)回穴,风突变急转的样子。错迕(wu伍),相错交杂。(23)蹶(gui贵),撼动。伐,摧折。(24)梢杀,击杀。莽,旺盛的草木。(25)衰,衰弱,低落。(26)被丽披离,风四散微弱貌。(27)楗,门栓。(28)眴(xuan炫),同“绚”。眴焕,鲜明。此句指风尘停息,景物鲜明。(29)飘举,飘飞,飘扬。(30)乘凌,上升凌越。(31)抵,触。华,同“花”。振,震动,震荡。(32)桂椒,有香气的桂树和椒树。(33)激水,疾流之水。(34)芙蓉,荷花。精,同“菁”,花。(35)猎,吹掠。蕙草,一种香草。(36)离,吹离。秦蘅,产于秦地的一种香木。(37)概,吹取。新夷,即辛夷,香木名。(38)被,吹盖。荑(ti提)杨,初生的杨苗。(39)回穴冲陵,指风吹动突击。陵,突击。(40)萧条,寂寥。众芳,众香草花木。(41)徜徉(chang yang常阳),徘徊。(42)玉堂,指宫室。(43)跻(ji基),升。罗帷,丝织的帐帷。(44)洞房,内室。(45)状,情状。直,真。憯(can惨)凄,悲凉貌。憯,同“惨”。惏(lin林)慄,寒冷貌。此句意在上述风影响下的人,有所感触的形状。(46)欷,感叹,欷歔。(47)清清泠(ling灵)泠,清凉的样子。(48)愈病,治好疾病。析酲(cheng程),解除酒病。(49)发明耳目,使人耳目聪明。(50)宁体便人,使人身安体健。(51)塕(weng翁上声)然,风忽起的样子。(52)堀堁(ku ke枯克),尘埃突起的样子。堀,冲起。堁,尘埃。(53)勃郁烦冤,形容风突起时烦闷不平的样子。勃郁,蕴积郁闷。烦冤,烦躁不平。(54)骇,搅起。混浊,污秽肮脏的东西。(55)腐余,腐朽之物。(56)邪,偏斜。薄,迫近。瓮牖,用破瓮口做成的窗户。牖,窗。(57)室庐,庶人所住的草房。(58)憞(dun盾)混,烦浊,恶乱。郁邑,忧郁,愁闷。(59)驱温致湿,带来湿热之气,使人致病。(60)惨怛(da达),忧伤悲苦。(61)造热,生湿热的病。(62)中唇为胗,风吹到嘴唇上使唇得疮。胗(zhen诊),唇疮。(63)得目为蔑,风碰到眼睛使眼睛红肿。 蔑,同“䁾”,目伤而赤。(64)啗(dan旦),吃。 齰(ze泽)咬;嚼。嗽,吮。获,同“嚄(huo货)”,大声喊叫。此句指人中风口动的各种形状。(65)卒,同“猝”。生死不卒,指人中风得病后不死不活的状态。 〔分析〕 赋是一种讲究铺张和词藻的文学样式。初期赋家比较注重赋的劝戒意义,因而常寓讽喻。《风赋》就是针对楚襄王骄奢淫泆生活而作的一篇具有讽谏意义的作品。 楚襄王的父亲怀王昏庸无能,拒谏饰非,终于为秦昭王所诱而客死异国。襄王继位后,愚昧更甚其父,不仅不思振作,反而与杀父仇人握手言欢,乃至割地迁都,国势日趋衰微,却还整天沉湎于荒淫的生活之中,乐而忘返。面对此情此景,身为侍臣的宋玉不免感到忧虑,于是借风为题写了这篇赋。 《风赋》既是一篇咏物赋,也是一篇寓言赋。宋玉分风为“大王之雄风”和“庶民之雌风”,并通过对这两种风的对比描写,揭示了国君与庶民的天壤有别的生活,以及社会上贫富悬殊的不平现象,从而达到了对统治者骄奢豪侈的巧妙讽谏。 从结构上说,这篇赋可按楚王与宋玉的四次问答而分为四段,即按文章的自然段落划分。 第一段写宋玉侍襄王游兰台,君臣谈起了风的问题,这是文章的入题。高高的兰台,一阵风吹来,襄王顿感周身凉快,于是提了个荒谬问题:“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他认为自己身份高贵,在自然风的享受上也应与百姓有所不同。面对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宋玉也故意回答得不近情理:“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有意地投其所好,用一个十分肯定的“独”字引起襄王的兴趣,文章便进入了正题。 第二段是宋玉对襄王说明风与周围环境的密切关系。宋玉认为周围环境是影响风气的一个先决条件,所谓“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正是由于环境的不同,才有了“大王之雄风”和“庶民之雌风”的区别。 第三段着重写“大王之雄风”。在写“大王之雄风”前,作者先对风形成的一般动态作了铺叙,从“起于青苹之末”直到“其将衰也”,总写了风形成和消长的过程,以及风散以后的鲜明灿烂的景象。然后用一个“故”字紧接上文,过渡到对“大王之雄风”的具体描绘。这具体描绘可分三个层次。自“故其清凉雄风”至“入于深宫”为第一层,写“大王之雄风”的兴起。自“抵华叶而振气”到“乃得为大王之风也”为第二层,写“大王之雄风”的形成。自“故其风中人”到段末为第三层,写“大王之雄风”的特性与功效:使人清凉舒适,让人耳聪目明、身心安宁。 第四段着重写“庶人之雌风”。这是与“大王之雄风”对举成文的一段文字,因此也可分为三个层次。自段首至“冲孔袭门”为第一层,写“庶人之雌风”的发生。自“动沙堁”到“至于室庐”为第二层,写“庶人之雌风”的形成。自“故其风中人”到最后为第三层,写了“庶人之雌风”的特性与为害:让人痛苦难熬,给百姓带来无尽灾难。 自然界的风并无所谓雌雄之分,宋玉只是借“风”讽谏。《毛诗序》在解释《诗经》十五《国风》的“风”时说:“风,风也。”意思是说十五《国风》的“风”字具有讽喻的意思。宋玉在这里正是借风的雌雄之分来让襄王认识到自己的奢华和百姓的痛苦,因而具有一定的讽时刺世的社会意义,这就是《风赋》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在写作艺术上,本文具有如下三个特色。 第一,描绘生动形象,暗寓谏意。 写风并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只是借风进谏,是一种“谲谏”。既是“谲谏”,便不能直抒胸臆,只能体物写志,暗寓谏意。所以作者着意对雄风和雌风所经历的环境作了对照性的渲染描绘,具体入微,生动形象,而没有泛泛的抽象议论,作者正是试图通过这种对照,来反映王公贵族和贫民百姓的生活境遇的对立的。这里虽没有作者对襄王奢靡生活的正面否定,但描绘中所寄寓的讽谏之意却是相当明显的。至于襄王是否听懂了宋玉的谏意,是否接受了宋玉的谏言,文章未作明确交代。作者在讲完“庶人之雌风”的危害之后便戛然而止了,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言虽尽而意未尽。 第二,结构精巧,对比鲜明。 本文在结构上运用的是赋的典型写法——问答式,以四问四答逐层推进文意。作者于主客的一问一答间十分注意文章的起承转合和文气的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而在对两种风的铺写之中,又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雄风依托的是宫苑楼台、芳草香花,雌风依托的是穷巷破庐、灰沙浊水;雄风使人凉爽,雌风使人心烦;雄风能治好疾病,使人身体安康,雌风却带来疾病,使人半死不活。这就逐层深入地揭示了贵族统治者和下层老百姓的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具有互相映照的效果。 第三,韵散结合,音韵和谐。 本文实际上是一篇赋体散文,文中既有韵文的对句描绘,又有散句的衔接交代,既整齐匀称,又自由活泼,读来简洁明快,错落有致,自有一种乐感在。作者很注意用词的生动多变,特别是动词,如以“击”、“猎”、“离”、“概”写雄风之于花草树木,以“堀”、“扬”、“吹”、“骇”写雌风之于尘土污水,精细地写出了它们的不同特点。作者还以不同的韵脚来表现雌雄二风的不同性状,写雄风押平声韵:“降”(古音洪)、“宫”;“上”(古音常)、“蘅”(古音杭)、“杨”、“芳”、“堂”、“房”,以舒展悠扬的平声,表现雄风的清凉畅快。而写雌风则押入声韵:“邑”、“湿”、“怛”、“热”、“蔑”、“获”、“卒”,以短促急迫的入声,表现出雌风的污浊和百姓的凄惨,这些都相当传神。 〔评说〕 吕向《文选·风赋》题注:“时襄王骄奢,故宋玉作此赋以讽之。” 陈第《屈宋古音义》:“夫风岂有雌雄,人自雌雄耳。以雌雄之人而当天风之飘飒,判乎欣喜悲戚之不相侔也,则谓风有雌雄亦可。” 林纾《古文辞类纂》:“虽名为赋,直讽谕耳。雄雌对举而言,以庶人言雌风,对王不斥言雄风,但曰‘大王之风’,不敢以雄雌比并也。‘雄风’二字于间杂中出之,不留痕迹,自是运用妙处。直到结束,始指出雌风。” 又“通篇斥王不能苏民之困,自飨兰台之乐。风一也,入高爽之处,则愈病析酲;入于瓮牖之间,则生病造热。盖借风以斥楚王之不恤民隐。然言之无迹,但以贵贱共乐相形,盖善于谲谏也。” 风赋王曰: “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⑧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⑨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 “臣闻于师:枳句来巢⑩,空穴来风(11)。其所托者然(12),则风气殊(13)焉。” 王曰: “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14)。侵淫(15)溪谷,盛怒于土囊(16)之口。缘(17)泰山之阿(18),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19),激飏熛怒(20)。雷声(21),回穴错迕(22),蹷(23)石伐木,梢杀林莽(24)。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25),冲孔(26)动楗(27)。㫬焕(28)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29)升降。乘凌(30)高城,入于深宫。邸(31)华叶而振气(32),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33),猎蕙草(34),离秦衡(35),概新夷(36),被荑杨(37)。回穴冲陵(38),萧条众芳(39)。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40),经于洞房(41)。迺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慄(42),清凉增欷(43)。清清泠泠(44),愈病析酲(45)。发明耳目(46),宁体便人(47)。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 “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 “夫庶人之风,塕然(48)起于穷巷之间,堀堁(49)扬尘,勃郁烦冤(50),冲孔袭门。动沙堁(51),吹死灰,骇溷浊(52),扬腐余。邪薄入壅牖(53),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54),殴温致湿(55)。中心惨怛(56),生病造热(57)。中唇为胗(58), 得目为蔑(59)。 啖𫝲嗽获(60), 死生不卒(61)。 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昭明文选》) 注释 ①兰台——台名。故址在今湖北钟祥县。 ②景差——传为楚大夫;侍——服侍, 侍奉。 ③(sa)然——突然。 : 即飒字, 象风声。 ④迺——同乃。⑤披襟而当之——敞开衣襟以受风。披: 张开。⑥寡人——帝王自称。⑦独——只是。⑧溥畅——普遍畅通。溥: 徧,遍; 畅: 通。⑨加——吹到身上。⑩枳句来巢——枳木弯曲,致使鸟来作巢。枳: 树木名; 句:即勾,曲; 来: 招致。(11)空穴来风——洞穴疏畅,致使空气流动而成风。(12)其所托者然——它们的依托都如此。(13)殊——不同。(14)青苹之末——青苹的末梢。苹: 大萍。(15)侵淫——逐渐扩展。(16)土囊——大洞穴。(17)缘——沿着。(18)阿——山曲。(19)淜(ping)滂(pang)——风击物声。(20)激飏(yang)熛(biao)怒——疾飞震撼之声如怒火飞升。熛: 火势飞扬。(21)(hong)雷声——风声如雷。: 风声。(22)回穴错迕(wu)——回旋不定,交错相杂。(23)蹷(jue) ——撼动。(24)梢杀林莽——摧折丛林茂草。梢: 通箾,以杆打击。(25)被(pi)丽披离——形容渐微,四散分离。被丽: 同披离。(26)孔——穴洞。(27)楗(jian)——门上关插的木条,竖的叫楗,这里代指门。(28)㫬(xuan)焕——鲜明的样子。(29)飘举——飘飞。(30)乘凌——登升和凌越。凌: 通淩,逾越。(31)邸——同抵,触。(32)振气——散发香气。(33)精——同菁,即花。(34)猎蕙草——吹伏蕙草。猎: 通躐,践踏,这里指吹伏。(35)离秦衡——分裂秦地的香木。衡: 杜衡,香木。(36)概新夷——刮平辛夷。新夷: 即辛夷,植物名。(37)被荑杨——披开初生的杨花。荑: 通梯(ti ),植物的嫩芽。(38)冲陵——冲击土山。(39)萧条众芳——使许多香草香木凋零而致寂寥。(40)跻(ji)于罗帷——从丝织的围幔下升起。跻: 升; 罗帷: 丝织的围幔。(41)洞房——深邃的内室。(42)憯(can)凄惏慄——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心中惨痛凄凉。憯凄: 惨痛凄凉; 惏慄: 寒冷的样子。(43)增欷(xi)——增添叹气抽噎之声,(44)清清泠泠(ling )——清凉的样子。(45)愈病析酲(cheng)——治疾病,解酒性。愈: 医治; 析: 解除: 酲: 酒醒后的疲惫状态。(46)发明耳目——使耳聪目明。(47)宁体便人——安体利人。宁: 平安;便: 利。(48)塕(weng)然——风起尘飞的样子。(49)堀(ku)堁(ke)——突起尘埃。堀: 突然而起; 堁: 尘埃。(50)勃郁烦冤——风回旋的状态。(51)沙塛——尘沙。(52)骇(hai)溷浊——搅起污秽肮脏的东西。骇: 惊起, 此作搅起: 溷: 同混。(53)邪薄入壅牖(you)——风斜吹侵入陋室。邪: 同斜; 薄: 迫近;壅牖:破壅敝牖,指房屋简陋。(54)憞(dun)溷郁邑——烦浊忧闷。憞:恶;溷:此处释为乱;郁邑:忧闷。(55)殴温致湿——指风吹刮得来的湿气使人得病。殴:同驱。(56)惨怛(da)——悲伤痛苦。(57)造热——生热病。(58)胗(zhen)——唇上长的疮。(59)蔑——通䁾(mie),眼角上发红的病。(60)啖(dan)𫝲(ze)嗽获——形容人中风口动的样子。啖:吃; 𫝲:咬啮; 嗽:吮吸;获:通㬦(huo),大叫(61)死生不卒——人中风后不死不活。卒:到底。 赏析 这是一篇赋体杂文,作者“借风托喻”,表现了王公贵族与普通人民的生活对立,讽谏统治者 要不顾百姓疾苦而骄奢淫逸。 生动形象而又幽默含蓄,是其显着特点。文章把风分为作为雄风的“大王之风”和作为雌风的“庶人之风”,然后分别加以描写刻画: “雄风” “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淜滂”、“盛怒”,回穴席卷,所向披靡,撼石折木,摧杀林莽,然后至于深宫,此后则“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而“雌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斜侵陋室,使人“致湿” “惨怛”,“死生不卒”。其刻画形容可谓生动形象之极。加之,作者又注意炼词,除了用大量俪辞之外,还精心选用或活用形容词和动词,如“死”、“骇”、“击”、“猎”、“离”、“概”、“披”等都用得妥贴精当。这样更增强了文章的色彩美、音响美和动态美。 但是,仅有生动形象还不足以体现杂文的特点,因为杂文除要具有文艺性外,还必须论事言理。本文表面看来没有什么议论,但生动形象的描述之中,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表现出幽默含蓄的特点。作者把风分成“雄”、“雌”两种,这本身就够幽默了,况且还对它们给以绘声绘色的刻画,就显出幽默感来。但须注意,这是幽默,不是讽刺。因为宋玉不可能当着楚顷襄王的面,讽刺他们这些统治者,当面讽刺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所以他采用了幽默这种暗讽的手段。“雄风”侵凌四方而后“宁体便人”,实指王公贵族其所以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是建筑在掠夺和聚敛天下财富的基础之上的。而“雌风”使人“死生不卒”,实际上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由于受王公贵族的重重盘剥,已挣扎在死亡线上。文章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两种对立的生活状况,表现了作者对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状况的深刻认识和不满。吕向说:“《史记》云:宋玉,郢人也。为楚大夫。时襄王骄奢,故宋玉作此赋以讽之。”所以,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来说,《风赋》都不愧是一篇具有社会价值和美学意义的杂文。 《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①。宋玉、景差②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 “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 “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 “臣闻于师: 枳句来巢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 “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④,侵淫⑤溪谷,盛怒于土囊⑥之口,缘泰山之阿⑦,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⑧,激飏熛怒⑨,耾耾雷声,回穴错迕⑩。蹶石伐木,梢⑪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⑫。眴焕粲烂⑬,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⑭,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⑮,猎蕙草⑯,离秦衡⑰,概新夷⑱,被荑杨⑲。回穴冲陵⑳,萧条众芳。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㉑,跻于罗帷,经于洞房㉒,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慄,清凉增欷㉓。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 “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 “夫庶人之风,塕然㉔起于穷巷之间,堀堁㉕扬尘。勃郁烦冤㉖,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馀㉗。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㉘。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㉙。中心惨怛,生病造热㉚。中唇为胗,得目为蔑㉛。啗𫝲嗽获㉜,死生不卒㉝。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风赋》是一篇以风为描写和议论对象的小赋。全篇用问答体,着意铺叙风的发生过程和各种态势,并对“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作了细致而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宫廷生活的豪奢与贫民生活的愁惨,表现了作者对前者的不满和对后者的同情。全文可按四问四答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 首二句“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是必要的交代,点明观风地点和人物身分。“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一句写风入题,一句写人引出下文。“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风是自然现象,普天同享,应属常识;楚襄王还天真,有此一问,不料作者回答得一本正经: “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用笔非常巧妙。楚襄王听了,越发天真起来,于是又有二问二答。 “王曰: ‘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楚襄王对宋玉的回答摸不着头脑,进而刨根问底: “可有说乎?”宋玉假戏真做,回答得更加有根有梢: “臣闻于师: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他抬出老师,引用成语,说得振振有词。后两句极为关键,引起后面两大段文字。 “王曰: ‘夫风始安生哉?’”应该知道,《风赋》主旨是写风,作者精心设计对话的意图,主要还是为了自然引出对风的正面描写。所以楚襄王这第三问犹如一座桥梁,沟通了作者挥洒才气,健笔写风的道路。于是在作者的笔下,但见风声阵阵,扑面而来: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先写风的发生;“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次写风势的发展;“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再写风行的路线。渐渐地,风势越来越大。“飘忽淜滂”以下六句,是写风的高潮,作者分别从风的气势,风的声威,风的力量等处落墨,写得壮美之极。“至其将衰也”五句,是写风由大到小的减弱过程,作者分别从风力的分散转移,风后的光景色彩着笔,写得优美之至。以上这部分,把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写得气势磅礴而又细致有序,给人以如见其状、如历其境之感,同时也为下文着意写雄、雌二风蓄足了势。 作者写雄风,仍然着力于动态,但变化了描写角度,重点写它的“飘举升降”的飞行历程: 先是“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接着“徘徊”、“翱翔”于花间水上,掠过香花香草,花草承受的只是“萧条众芳”的灾难。作者在描写美景时忽然夹上一句“萧条众芳”,乍看似不和谐,实则加强了对“雄风”的讽意,细细体味自能领会。雄风穿过宫苑,进入殿宇,升越帷帐,经过内室,然后成为“大王之风”。通过层层渲染,这风到达深宫内院,确乎非“大王”不能享受,“庶人安得而共之”了。这风吹入人体,寒冷刺骨,振奋你的精神,能为人治病解酒,使人耳聪目明,身康体宁。“大王之雄风”,何其善哉! 何其快哉! 接着,作者又很自然地利用楚襄王的问话过渡,引出了“庶人之雌风”,这是全文的最后部分。作者在写“雌风”时,处处将其与“雄风”作反比对照: 它只是在“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只是在“瓮牖”“室庐”,“冲孔袭门”;它只是刮起“沙堁”和“死灰”,只是扬起“溷浊”和“腐馀”;它只能使人“中心惨怛,生病造热”,只能使人受风得病,“死生不卒”。“庶人之雌风”何其恶哉!何其悲哉!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没有写下楚襄王的反应。在如此惊心动魄的鲜明对比面前,想来他不会不有所感悟,而说一声“悲哉”一类的话吧。 宋玉的这篇《风赋》在赋体散文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宋玉稍早或同时,赵国的荀子写了《箴》、《云》、《蚕》等咏物小赋,但其篇幅极短,句式单一,且多为抽象的概括,很少具体的描写,作用也只是猜谜娱乐;而宋玉的《风赋》不仅篇幅有所加长,句式极富变化,而且写得也相当精细。如它对风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动态描写,其细致具体和生动形象是前所未有的。再如对雄、雌二风的刻画,为形成一种气势,达到某种效果,连用大略相同的句式,反复渲染,更开了“铺采摛文”(《文心雕龙·诠赋》)的先河。还有对“故其风中人”的描绘,采用了明显的夸张手法,给人以十分强烈的印象。无庸置疑,这种精细笔墨,对赋的铺张扬厉的传统的形成,有着开创意义。 《风赋》不仅在状物小赋的表现技巧方面有所开拓,在其思想内容方面也有所创造,至少,在三个方面扩展了状物小赋的思想含量: 一是在状物的同时,也注意到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二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描写,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赋中,作者对所谓大喜大福的“大王之雄风”的讽刺和对大灾大难的“庶人之雌风”的同情是明显的。三是给予赋以讽的使命。赋的开始部分的对话里蕴含着讽刺意义。如“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如“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都含有深意,又使讽刺对象不觉,婉讽手法十分高明。 此外,《风赋》对主客问答结构的运用,对完善赋的体制也有积极的影响。客的问话是提出问题,并用以过渡到下文;主的答话是解决问题,用以表述主要内容。这种形式对以描写各种事物为主旨的赋体散文,无疑十分方便,因而被后人广为应用,逐步形成了赋体文章所特有的结构体制。在这方面,《风赋》有着开风气的贡献。 字数:3761 周先民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2〕。有风飒然而至〔3〕。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4〕,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5〕。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6〕。”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7〕。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8〕飘忽淜滂,激飏熛怒〔9〕。耾耾雷声,回穴错迕〔10〕;蹶石伐木,梢杀林莽。〔11〕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12〕眴焕粲烂,离散转移〔13〕。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14〕。邸华叶而振气〔15〕,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衡〔16〕;概新夷,被荑杨〔17〕;回穴冲陵,萧条众芳〔18〕。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19〕跻于罗帷,经于洞房〔20〕,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悽惏慄,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21〕,发明耳目,宁体便人〔22〕。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23〕;勃郁烦冤,冲孔袭门〔24〕,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馀〔25〕,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26〕。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27〕,中心惨怛,生病造热〔28〕,中唇为胗,得目为蔑〔29〕,啗𫝲嗽获,死生不卒〔30〕。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1〕作者宋玉,战国后期楚国作家,鄢人。在屈原之后,与唐勒、景差并以辞赋称于世。事顷襄王,为文学侍臣。其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钓赋》等。本篇选自胡克家校刻《文选》,题“宋玉作”,然后世学界颇有异词,争讼千载,迄无定说。不过,它流传久远,影响亦钜,故循旧例,选编于此。 〔2〕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公元前298—前262年在位。兰台宫:楚王游猎所居之宫,在汉北云梦西部,当今钟祥县以东。景差:楚大夫,《汉书·古今人表》作“景瑳”。“差”为“瑳”之省借。 〔3〕飒(sa):风声。 〔4〕溥(pu):普遍。畅:顺畅。 〔5〕枳(zhi):一种落叶小乔木,也称枸橘,枝条弯曲,有刺。句(gou):弯曲。来:招致。空穴:孔穴。指门上的孔穴。 〔6〕所托者然:托者,依托之物或凭借的条件。然,如此。殊:不同。这两句指上文“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是各自凭借的条件不同,引申为人所依托的社会条件不同,风气和各自表现也不相同。 〔7〕蘋:浮萍。末:这里指浮萍的叶尖。 〔8〕侵淫:逐渐而进。土囊:洞穴。缘:沿着。泰山:大山。“泰”通“太”。“太山”即大山。阿:山曲。 〔9〕飘忽:风疾貌。淜滂(ping pang):风击物声。激飏(yang):鼓动疾飞。熛(biao):火势飞扬。熛怒:形容风势猛如烈火。 〔10〕耾(hong)耾:风声。雷声:言风声如雷。回穴:风向不定疾速回荡。错迕(wu):盘旋错杂貌。“回穴错迕”与下“蹶石伐木”相对,此句言风声如雷疾速回荡盘旋交错。 〔11〕蹶(gui):撼动。《诗·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蹶,动也。”伐木:指摧断树木。梢杀:指疾风毁伤草木。莽:草木深邃丛密。此句言疾风摧断树木,毁伤草莽。 〔12〕被丽、披离:皆联绵词,四散貌。孔:小洞。楗(jian):门栓。此句言风四面散开,冲进孔穴,吹动门栓。 〔13〕眴(xuan)焕、粲烂:皆联绵词,鲜明貌。 〔14〕飘:飘荡、飞扬。举:升起。乘:升。乘凌:上升。 〔15〕邸:通“抵”,触。振:摇动、震荡。 〔16〕芙蓉:荷花。精:通“菁”,即华(花)。猎:通“躐”,践踏,此处为吹掠之意。离:经历。《史记·苏秦列传》:“我离两周而触郑,五日而国举。”张守节《正义》:“离,历也。”秦衡:本产于秦地(今天水一带)的一种杜衡。 〔17〕概:刮平,此处为吹平意。新夷:即辛夷,香木名。被:覆盖,此处为掠过之意。荑(ti)杨:初生的杨树。 〔18〕回穴冲陵:回旋于洞穴之中,冲激于陵陆之上。萧条众芳:使各种香花香草凋零衰败。萧条:凋零。此处用为动词。 〔19〕倘佯(chang yang):犹徘徊。中庭:庭院之中。玉堂:玉饰的殿堂,亦为殿堂之美称。 〔20〕跻(ji):升。罗帷:丝罗制的帷幔。洞房:深邃的内室。 〔21〕清清泠(ling)泠:清凉貌。愈病:治好病。析酲(cheng):解酒。酲:病酒,酒后困倦眩晕状态。 〔22〕发明耳目:使耳目清明。发,开。此对耳而言。明:使之明亮。此对目而言。宁体便人:使人身体安宁舒适。 〔23〕塕(weng)然:风忽然而起貌。堀(ku):冲起。堁(ke):尘埃。 〔24〕勃郁烦冤:风不通畅,其声如有愤懑不平之意。 〔25〕骇:惊起。此处为搅动之意。溷浊:指污秽肮脏之物。溷:同“混”。腐馀:腐烂之物和垃圾。 〔26〕邪:通“斜”。薄:迫近。邪薄:指风从旁侵入。瓮(weng):一种圆底圆口的陶制容器。牖(you):窗户。瓮牖:在土墙上挖洞镶入破瓮做成的窗户。这里指简陋房屋。庐:草屋。 〔27〕中(zhong)人:吹到人身上。中:正对上,恰恰合上。憞(dui):恶。溷:乱。郁邑:忧闷。殴:同“驱”。殴温致湿:驱来温湿之气,使人得湿病。 〔28〕惨怛(da):忧伤。造热:得热病。 〔29〕中(zhong)唇:吹到人的口唇上。胗(zhen):唇上长的疮。蔑:通“(mie)”,眼角红肿的病。 〔30〕啗(dan):吃。𫝲(ze):嚼。嗽:吸吮。获:通“嚄(huo),大叫。啗𫝲嗽获:中风后口动貌。生:活下来。指病愈。卒:通“猝”,仓猝,比较快地。死生不卒:言中风之后人长期不死不话,活活受罪。 宋玉的《风赋》同他的《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钓赋》一样,继承屈原《卜居》、《渔父》和庄辛的《谏楚襄王》、《说剑》(误收入《庄子·杂篇》)已形成的“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文心雕龙·诠赋》)的结构和语言特征,确定了散体赋的体式,正式标出了“赋”这种文体的名称。 本篇开头写楚襄王在兰台之宫逢好风吹来,心旷神怡,因而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引出作者雄风、雌风之说,生动地描述了风在不同环境中所造成的不同景象及人们的不同感受,从而将王侯生活环境同庶人生活环境加以比较。写风的部分可分三层:第一层写风的形成、流动与消失,写出风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的特征。由此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层,写大王之风,以与王“快哉此风”的赞叹相应。有“大王之风”,则必有“庶人之风”。第三层由楚王承上启下的赞叹与发问引出,写“庶人之风”,巧妙地反映了下层人民恶劣的生活条件,使王居于安乐,勿忘人民的饥寒,体现了散体赋“卒章言志”的特征。本篇主体部分除领起、转折、煞尾句之外,皆为整齐的四言句或三言句,骈骊排偶,贯如联珠,琅琅上口,色彩鲜明。其结构和语气上的这些特色为以后散体赋所继承,内容上又开讽喻赋之先河,故本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风赋 风赋辞赋名篇。战国楚宋玉作。《文选》见载。《文选》五臣注吕向云:“《史记》云:宋玉,郢人也,为楚大夫。时襄王骄奢,故宋玉作此赋以讽之。”此赋先总写风之由小而大、从盛到衰的形成消长过程,如云“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然后分别描写雌雄二风的特有情状,显出社会贫富悬殊之别。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云:“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所以为乐,与庶人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明代陈第《屈宋古音义》评曰:“夫风岂有雌雄,人自雌雄耳。以雌雄之人而当天风之飘飒,判乎其欣喜悲戚之不相侔也,则谓风有雌雄亦可。”“人君苟知此意,则加志穷民,又乌能已。”均突出其讽谏之义。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肯定此篇在“赋”与《诗经》分流、继承楚辞又自成文体过程中的贡献。元代郭翼《雪履斋笔记》评云:“古来绘风乎,莫如宋玉雌雄之论。”亦肯定此篇艺术价值。 ☚ 乌赋 文木赋 ☛ 风赋 风赋宋玉 〔原文〕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也?”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ti)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惨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jue ke)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混郁邑,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蔑,啗齰(dan ze)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译文〕 楚襄王到兰台宫游览,宋玉、景差随行侍候。有股风飒飒地吹来,楚襄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痛快啊,这风!这是我同老百姓共同享受的吗?”宋玉回答说:“这仅仅是大王享用的风啊,老百姓怎能与您共享它呢!” 楚襄王说:“风这种东西是天地间的气体,普遍而畅通无阻地吹来,并不选择身份的贵贱高低而吹到他们身上。如今你仅仅认为这是我的风,难道有什么理由吗?”宋玉回答说:“我从老师那听说:枳树弯曲多杈,容易招引鸟来做巢,洞穴空荡就引来风吹。它所依托的环境条件如此,风的气势也就不同了。” 襄王说:“风刚开始是从哪里发生出来的?”宋玉说:“风发生在大地上,从浮萍的尖端吹起。逐渐扩展到山谷,在大山洞的洞口增加了威力。沿着大山的山坳,吹动松柏摇摆不停。迅疾的风撞击物体乒乓做响,风势迅疾飘扬,犹如怒火飞腾。风声耾耾其响如雷,急剧旋转交错相杂。撼动山石摧折树木,冲击树林和草丛。等到风势衰弱时,向四面散开,微弱而不集中,只能钻进小孔吹动门闩。风定尘息,景物显得鲜明灿烂,微风四面散开,所以那清凉的雄风就飘飘扬扬地升空和降落,升空而越过高高的城墙,进入深深的宫室,触及花叶使它们发出香气,徘徊在桂树和椒树中间,飞翔在疾流的水面上;又吹到荷花上面,掠过蕙兰香草,分开秦地的杜蘅,吹平辛夷,覆盖了初生的小杨树林,盘旋着冲击山陵,使百花凋零。然后,雄风又徘徊在院子里面,向北吹进宫中正殿,上升而进入丝织的帷帐,直到宫中的内室,这才能称得上大王的雄风啊。所以,这种风吹到人身上,情状仅仅是凉飕飕的使人发抖,清凉的风使人倒抽一口冷气,清凉爽快,能使疾病痊愈,能使酒醉解除,使人耳聪目明,使人身体舒适轻便。这就是所说的供大王享用的雄风啊。” 襄王说:“论说的道理太好了。那老百姓的风是否可以听一听呢?”宋玉回答说:“那老百姓享用的风,忽然间从死胡同里吹起,扬起尘土,回旋翻滚,冲击空隙,侵袭房门。吹动沙土灰尘,吹起死灭的火灰,搅起污秽肮脏的东西,扬起剩余的腐烂垃圾,歪歪斜斜地逼近用破坛口做的窗上,一直到达老百姓的草房之中。所以,这种风吹到人身上,情状简直是烦躁不安,忧郁苦闷,驱来闷热之气使人得湿病,使人内心愁苦,使人生病发高烧。吹到嘴唇上成为溃烂病,碰到眼睛上就得红肿病,中风后咂嘴、咀嚼、吮吸、呼叫,痛苦万状,半死不活。这就是所说的供老百姓享用的雌风啊。” 〔评介〕 宋玉的《风赋》属于赋体文学发展早期的骚体赋。文中宋玉与楚襄王对话的形式,已经具备了赋体文学主客对话、伸主抑客这一固定模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风赋》作为宋玉的代表作,并称赞宋玉的风格是:“宋发巧谈,实始淫丽。”构思奇巧,语言华丽,的确是宋玉赋的特色。《风赋》首先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绚丽的色彩,对风的形成、消长过程加以描绘,气势恢宏,变化万端。从视觉上说,“风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风从浮萍的末端升起,想象极为新奇。风逐渐扩展到山谷,增加威力在大山洞的洞口,沿着高山,飞舞在松柏之间,给无形的风以具体可感的形象。从感觉上说,风力加大的时候,威力是巨大的。它“蹶石伐木,梢杂林莽”,撼动巨石,摧折树木,冲击树林和草丛,令人震骇不已。但风也有衰落的时候,“被丽披离,眴焕灿烂,离散转移”。这使我们看到了衰弱之风四面散开,天宇澄霁,景色光明鲜艳,给人以天高气爽,心旷神怡的感受。从听觉上说,风势加大,“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震耳欲聋,气势浩大。风势衰落,“冲孔动楗”,冲进小孔,吹动门闩,声音轻细,微不足道。作者围绕风的形成、加大和衰落,反复描写,多方渲染,强烈对比,极尽铺陈之能事,一股奔腾涌动,变幻莫测的风,跃然纸上。 作者写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本文把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民之雌风这样对立之风。大王之雄风,“凌高城”、“入深宫”、“北上玉堂,经于洞房”,带着它那沁人心脾的桂椒和芙蓉的香气,经过无数高雅尊贵的处所,最终达到了“愈病析酲,宁体便人”的目的。这股清凉之风,治愈疾病,解除酒醉,使人身体舒服轻便。这是何等高贵之风!只有大王才有资格享用它。庶民之雌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雌风从死胡同中突然刮起来,带着腐臭的气息,吹入用破坛子口做窗户的寻常百姓人家。它给人带来的是“生病造热”,半死不活的无限痛苦。这又是何等粗俗不堪之风!老百姓只配享用这样的风。 作者通过雄风与雌风的强烈对比,揭示了社会上贫富悬殊的不平现象,对统治者骄奢豪侈进行了讽刺,进而达到了巧妙地对襄王进行规谏的目的。应该指出,这种规谏还是比较委婉的,没有激烈的言辞,尖锐的批判,作为楚国最高统治者的顷襄王是否真能理解宋玉的苦心,尚不得而知。这种讽谏风格与宋玉文学侍从的地位是一致的。 本赋铺陈夸张的特点,显示了先秦骚体赋向汉赋的过渡。 ☚ 云 登徒子好色赋 ☛ 诗 诗诗(诗商;唐~;组~) 骚(~章;诗~;国~) 有声画 另见:创作 写诗 用辞 诗句 诗作 诗人 ☚ 诗 各种诗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风赋赋篇名。《文选》题为战国楚宋玉作,后人或疑为伪作。文章把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民之雌风”两种,巧妙地揭示了统治者与人民生活上的差异。描写生动,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风赋 《风赋》见《文选》,题为战国宋玉撰,对此学术界有异议,一般认为乃后人所托。该文叙写宋玉在楚襄王面前对于风的描摹、议论,故为“风赋”。宋玉陪襄王游兰台,襄王遇风而喜,以为此乃“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则曰“此独大王之风耳”。下面便是宋玉关于雄风、雌风、高贵之风与低贱之风洋洋洒洒的描述状写。风乃自然现象,自应如襄王所言,应是“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宋玉在此不过是借题发挥,写出了富贵贫贱之悬殊,其中明显有对襄王的阿谀之辞,然字里行间,似又有些许微讽之意,穷巷之风的阴湿,玉堂之风的清冷,其对照本身即有深思之必要。该文文笔华美,语言纯熟,雄风的气派,雌风的黯然,几至触手可摸,可见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性。 ☚ 对楚王问 登徒子好色赋 ☛ 风赋赋篇名。宋玉作,见《昭明文选》。赋以“风”有雌雄为喻,说雄风为楚王所享受,而雌风才属于老百姓,藉以讽刺楚襄王淫乐骄纵,毫不顾恤老百姓的疾苦。赋中对风的描写极为生动,如说风之兴,“起于青蘋之末”;风之动,“舞于松柏之下”;风之烈,“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而雄风,则清凉,“宁体便人”;雌风,则“驱温致湿,中心惨怛”。从强烈的对比中透出深刻讽刺,不着痕迹。陈第《屈宋古音义》:“夫风岂有雌雄,人自雌雄耳。以雌雄之人,而当天风之飘飒,判乎其欣喜悲戚之不相侔也。”“喜心感者,抚景而兴怀;悲心感者,触处而撆涕。何者,情能变物,而物不能以变情也。”“故宋玉此赋,大有裨于世教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