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风筝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风筝误

风筝误

传奇剧本。清李渔作。写书生韩世勋在风筝上题诗,风筝落在詹家,詹淑娟援笔相和。后二人结为夫妇。其中插入丑公子戚施和丑女詹爱娟等人物,四人之间因误会产生许多笑料。剧本以关目新奇、针线细密著称,在李渔作品中演出最多。其中《前亲》、《后亲》、《惊丑》等出尤活跃于剧坛。

☚ 双熊梦   比目鱼 ☛
风筝误

风筝误

李渔作。《笠翁十种曲》之一。三十出。叙韩世勋人品俊逸,才华出众,为其父同盟好友戚天兖扶养成人。戚有子名友先,乃酒色之徒。戚与同里詹烈侯系同年,詹有二女,长女爱娟“貌既不扬,性又顽劣”;次女淑娟,才貌双全,聪慧端庄。清明节,戚友先所放风筝断线,为淑娟所得,见风筝上有题诗,和诗一首于上。戚家讨回风筝后,韩见和诗,十分赞赏。别作一风筝,冒友先名,再题一诗于其上,故令风筝断线落入詹家,但风筝为爱娟所得。爱娟冒充淑娟,约韩夜间来会。韩赴约与爱娟相见,为其貌丑性劣惊逃。戚代子聘爱娟,为韩聘淑娟。韩误以淑娟为爱娟,虽迫于戚命,入赘詹府,但誓不与丑女同枕。最后韩发现新娘并非丑女而是绝代佳人,即题和诗于风筝上者,大喜过望。此剧为李渔代表作,传演甚盛,其中《惊丑》、《前亲》、《逼婚》、《后亲》、《茶圆》等出,至今仍常演于舞台。

☚ 怜香伴   蜃中楼 ☛

《风筝误》

《风筝误》

李渔,字笠翁,号湖上笠翁等。浙江兰溪人,明末清初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戏曲作品有传奇《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他的代表作。《风筝误》是一部喜剧,它通过韩世勋与詹淑娟的婚姻故事,赞扬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上的反封建精神;剧中还描写了官僚贵族家庭生活的龌龊,从侧面反映上当时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作品以一只“作孽的风筝”为线索,抓住一个“误”字,从中控掘喜剧因素,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第一出的[汉宫春]概括了全剧情节:“才士韩生,(偶)向风筝题句,线断飘零。巧被佳人拾着,彤管相赓。重题再放,落墙东,别惹风情。私会处,忽逢奇丑,抽身跳出淫坑。赴试高登榜首,统王师靖蜀,一战功成。闻说前姻缔就,悔恨难胜。良宵独宿,弃新人,坐守长更。相劝处,银灯高照,方才喜得娉婷。”该剧一问世,即为人们所推重,朴斋主人在该剧总评中说:“近来牛鬼蛇神之剧,充塞宇内……讵知家务事中,尽有绝好戏文未经做到。则是剧一出,鬼怪遁形矣!”李调元《雨村曲话》说:“世多演《风筝误》。”李渔自已说:“其刻本无地无之。”至今,许多剧种仍不断地改编演出此剧。该剧还传到日本,“《十种曲》之书,遍行坊间,即流入日本者亦多。德川时代之人,苟言及中国戏曲,无有不立举湖上笠翁者。”(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

《风筝误》刊本甚多,有顺治本、康熙本等。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湛伟恩校注本。

风筝误

传奇。清李渔(1611—1679?)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约清初成书。为李渔之代表作,名噪一时。剧演书生韩世勋,父母早亡,依父友戚补臣,与其子友先同窗。戚生请韩生画风筝,韩画毕题诗于筝,戚生筝线断;落于詹宅,为貌美多才的淑娟拾得。淑娟和诗于上,韩见而欣喜,与之约会,貌丑的爱娟赴会,韩惊走。后韩中状元。爱娟以韩为戚,欲嫁之,竟与丑貌陋才之戚生成对;韩以爱娟为淑娟,不欲娶,反与倾城才女淑娟成双。此剧以关目奇巧,情节细密著称,曾译成日、拉丁等文字,至今尚演不衰。但情趣过于巧合,追求低级趣味,受明代阮大钺一派影响甚深。有清初《笠翁十种曲》刊本,康熙中世德堂刊刻《笠翁传奇十种》本。

风筝误

又名《詹淑娟》。京剧状元戏。根据清代李渔十种曲中《风筝误》改编。明代书生韩奇仲,自幼父母双亡,依靠父亲的好友戚辅臣生活,和戚辅臣之子戚友先同学。韩奇仲品学优长,而戚友先却德才甚差。与戚家为邻的西川招讨使詹武承有二妾,梅氏生一女,名爱娟,相貌丑陋;柳氏生一女,名淑娟,才貌双全。某年清明节,戚友先欲放风筝,请韩奇仲在风筝上题诗一首。恰巧风筝线断,落在柳氏院中,被淑娟拾到,一见诗文,遂在其侧和诗一首。戚友先让仆人到詹宅索取风筝,柳氏便将风筝还给了友先。韩奇仲见到和诗,知是詹武承之女所题。韩奇仲又复一绝,题写在风筝上,故意将风筝线弄断,坠落到詹宅之内。不料风筝却被爱娟拾得。爱娟误以为诗为友先所作,就等到馆童来索取风筝之时,让她的保姆假托淑娟的名义约他夜间来相会。韩奇仲得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按时前往赴约,并且以诗相问,爱娟却言不达意。韩奇仲因此满腹狐疑,就取过蜡烛照看,一见爱娟的相貌,立即惊恐而去。戚辅臣自己也知道友先才乏,就向梅氏提亲,梅氏就同意将爱娟许配给友先。洞房之夜,戚友先一见爱娟相貌丑陋,极为不满,可是木已成舟,也就无可奈何了。此后,韩奇仲赴试,考中了状元。詹武承赴任在外,寄来书信为淑娟议婚,戚辅臣慨然应允。但是韩奇仲误把爱娟当做了淑娟,坚决不答应。戚辅臣就强行给二人完婚。新婚之夜,韩奇仲对烛独坐。柳氏见状,就问他原因。奇仲就把风筝之约告诉了柳氏。柳氏让女儿掀去盖头,韩奇仲看见淑娟那美丽的容貌,惊喜异常,才知道事由风筝而误。

《风筝误》

传奇剧本。清李渔于清顺治五年至十四年(1648~1657)第1次移居杭州期间所作。写书生韩世勋题诗于风筝上,风筝落到詹家院,詹府小姐詹淑娟和诗其上,后来世勋、淑娟结为夫妻。本剧运用喜剧手法,通过描绘韩世勋、戚友先、詹爱娟、詹淑娟4人之间的婚姻纠葛,表现是非善恶与人的外貌有关。全剧笑料迭出,风筝是主要关节。

风筝误

清李渔撰。其生平见《闲情偶寄》条。此传奇是一出以风筝为姻缘的喜剧。韩生为其友人戚生画风筝,并在风筝上题偶感一诗。此风筝落入原西川招讨使詹武承小妾柳氏院中,柳氏让其才女淑娟和诗于后。韩生得风筝后猜想和诗者必为詹家貌美多才的淑娟所和,甚喜,又再做风筝再题诗于上,再断落入詹家。谁知此次风筝落到詹家另一妾梅氏院中,为梅氏貌丑才劣之女爱娟所得,爱娟获之欲与风筝主人私通,乳母为之设计,让二人夜间密会。韩生以为是才女淑娟,喜而赴约,暗中密会,再求其和诗,丑女爱娟不能和,适乳母持烛来,照见其貌甚丑,举止亦粗俗,韩生惊而逃归。韩生后入京应试中状元,戚生父亲为詹之好友,詹复官征边时托戚为二女完成婚事。戚生父以戚生为丑女爱娟之婿,结婚之夜,爱娟以为戚生为原密约会之韩生,今见戚生比韩生老,问故戚生,泄漏曾与人私通事,戚生请问其母,梅氏为女谢罪,并许蓄妾条件,才俱完婚。爱娟为买戚生欢心,见戚生为其妹淑娟动心,就欲为戚生穿和,让淑娟来其家观牡丹,后故意离开,戚生自隐处跳出欲调戏淑娟,淑娟以剑护身,终免毒手。韩生中状元后入詹府。詹武承知其为来结婚,欲以次女淑娟相许。韩生以为是丑女爱娟,固辞不答应。后韩生因恩人戚生父规劝,才答应结婚。婚夜,淑娟含羞掩面,韩生未识其面,以为是丑女,就不与其同房,淑娟告之于母,柳氏责问韩生,韩生说出原由,柳氏知其误认,让淑娟与其相见,韩生惊其美,欢喜合婚,后一家团聚时,真相大白。柳氏责梅氏不慎,梅氏谢罪。柳氏为其保密,待詹承武主人归家后,一家团圆。此剧结构严密,关目布置甚工,宾白吞吐之得宜,技巧上甚有可称道处。日本青木正儿评此剧“类似儿戏”,“趣味低级”,“以争男为写固可,然往往坦然出露骨之秽亵语,有损雅意也。”“以喜剧而言,则滑稽趣味不足,以风情剧而言,情味缺乏,此不过为一种滑稽搅乱之风情剧,遂堕恶趣。”此一评价失之过苛,此剧虽乏深意,但仍不失为情趣较佳之喜剧。作者运用巧合、误会手法结撰喜剧情节的技巧达于极致,为我国优秀古典喜剧之一。有清初刊本。

《风筝误》feng zheng wu

The Mistake with the Kite→李渔(Li Yu)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