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雷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雷暴léibào

雷电交加并有时伴有强阵风和大雨、冰雹等的天气现象。

雷(~暴;风~) 震 丰隆
雷和风:雷风
雷初次出现:雷打
春天的雷:春雷(~滚滚) 屯雷 冻雷
立春前的雷:旧雷
第一声春雷:新雷
惊蛰后的春雷:蛰雷
晴天、旱天的雷:旱雷 旱天雷
下阵雨时打的雷:雷阵
无雨伴随的雷:干雷 空雷
突然响起的雷:疾雷 迅雷(~不及掩耳)骤雷 迅霆 霆霓 霆雷 劈历
狂风迅雷:飙霆
声响猛烈的雷:雄雷 奔雷 雷赴
声音响亮的雷:霆(雷霆;雷霆炮) 震(震雷;震霆;霹震) 霹雳(焦霹雳) 狞雷 硬雷 轰雷 炸雷焦雷 大雷 殷雷 响雷 霹雷 引鼓 敝裂 云炮
西北方的响雷:干雷
急遽发出的大雷:疾霆
晴天响起的炸雷:青天霹雳 晴天霹雳晴天炸雷 晴空霹雳 晴天炸雷
响声不大的雷:轻雷
声音低沉的雷:闷雷 沉雷 阴雷
声音不大的闷雷:雌雷

☚ 雷电   闪电 ☛

雷暴leibaothunderstorm

积雨云中剧烈放电造成闪电雷声的天气现象。也是一种强对流天气系统。通常伴有阵雨, 也叫雷雨。
分类 产生雷暴现象的积雨云叫雷暴云, 一个雷暴云叫做雷暴单体, 它的水平范围约十几公里, 云厚几公里至十几公里, 持续时间几十分钟, 属于小尺度天气系统。初生阶段, 单体内是上升运动,成熟阶段,云内一部分是上升运动, 一部分是下沉运动, 消散阶段, 多为下沉运动。雷暴云可以孤立分散出现, 形成一般雷暴, 这是比较弱的雷暴天气系统。可以组成雷暴群和雷暴带,出现在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的范围内。可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组成多单体雷暴, 其中有的单体新生, 有的单体消亡。多单体雷暴的水平范围可达几百公里,延续时间几小时到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移动路程几百公里甚至千公里以上,是一种强对流中尺度天气系统。云体特大的雷暴云叫超级单体或超单体雷暴,水平范围达几十到几百公里,云体内包含有规则的上升和下沉气流,上升气流部分云体在增长,下沉气流部分云体在消散,并以这种方式向前传播,传播的路程可达几百公里到千公里以上,生存时间可有几小时到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也是强对流中尺度天气系统。多单体雷暴和超单体雷暴又统称为强雷暴。强雷暴常伴有大风、冰雹、龙卷、暴雨和雷击等灾害性天气。大风持续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瞬时风速大,一般可达20米/秒左右,强的可达30~50米/秒或更强,造成风灾。如出现龙卷则风速更大。降水为阵性,一般时间短而强度大,降水强度可达每小时几十到几百毫米,如果持续时间长可形成暴雨,造成洪水灾害,是热带和中纬度夏季降水的主要中尺度天气系统。
天气条件 产生雷暴天气系统的主要条件是大气的层结不稳定(见大气静力稳定度),特别是对流层中上部有干而冷的平流,近地面层有暖湿平流相叠置的区域,最有利于强雷暴的生成。雷暴主要发生在暖气团内, 出现在锋面前后、热低压内、气旋暖区、副热带高压西北部、高空冷涡区及台风等内。由雷暴下落的雨滴或冰粒的温度, 比近地面的气温低,它们离开云底而经过干的气层时, 又有蒸发冷却作用, 在近地面层形成冷空气堆, 出现冷高压,叫雷暴高压。雷暴高压的水平范围与降水的积雨云或积雨云群相当。雷暴高压有向外流的气流,与周围环境的气流之间可产生辐合,这是产生新积雨云的有利条件。雷暴高压是可触发新雷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

雷暴thunderstorm

闪电兼有雷声的天气现象。也是一种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它出现时必有强烈的积雨云活动。因此,往往有阵雨、冰雹、大风、龙卷等伴生。雷暴伴有阵雨,称雷雨。产生雷暴的积雨云称雷暴云,一个雷暴云叫做雷暴单体,它的水平范围约十几千米,持续时间几十分钟。雷暴云可以孤立分散出现,也可组成雷暴群,出现在几百千米至上千千米的范围内,持续时间几小时至十几小时。中国雷暴日数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最多,全年120天左右。雷暴夏季多于冬季。出现的时间以下午为多。但有时夜间因云顶辐射冷却,云层内温度层结很不稳定,也能出现雷暴,称夜雷暴。

雷暴

对流云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和强阵雨的局地风暴。局地雷暴瞬间风速15~25 m/s,最大可达40 m/s,常出现成阵性暴雨甚至冰雹、龙卷。单体雷暴的降水和雷电活动30~40 min。多单体雷暴,单体的间隔约4~5 min,每个的生命期约45 min。雷暴单体受700 hPa高度的气流推动。

雷暴

积雨云中所发生的雷电交作的激烈放电现象。因一般伴有阵雨,常与雷雨通称。只伴有阵雨的雷暴,称“一般雷暴”;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严重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的,称“强雷暴”。二者都是对流旺盛的积雨云的产物,所以常通称“对流性天气”或“对流性风暴”。

雷暴

是危险天气的一种,对飞机飞行、导弹发射、雷达探测和通信联络等有严重影响。由强积雨云扰动电场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的天气现象。

雷暴

雷暴leibɑo

年平均雷暴日数15天~27天,其中20天以上的地方分布在黄土高原区,旬邑县最多,达26.5天;平原一带较少,一般不超过20天,三原县、兴平市只有15天。年最多雷暴日数19天~41天,淳化县最多,三原县最少;年最少雷暴日数8天~17天,旬邑县多,礼泉县、兴平市少。打雷的平均初日在4月上旬末到4月下旬,一般是南部先闻雷声(如兴平市是4月20日),北部听雷声则迟(如旬邑县已到4月30日),而最早的雷声从3月初就传来。一年内的最后雷暴,平均在9月上旬至9月中旬,一般也是南早北晚,如三原县早到9月6日,而淳化县晚到9月17日,而最晚的终日已是11月初。雷暴日数年变化以冬季极少,春季增加。对流作用强的夏季雷暴日数最多,最多月份是7月,秋季迅速减少。

☚ 槐山   雾 ☛
雷暴

雷暴

符号为。 是大气中突然出现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是一种危险天气现象,出现时必有强烈的积雨云活动,因而常有阵雨、龙卷、冰雹、狂风、雷击等伴生。雷暴活动一般夏季为多,冬季极少;低纬地区多于高纬地区;山地多于平原; 内陆多于沿海。

☚ 雷   雷达测风仪 ☛

雷暴

thunderstor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