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与丹彩
梁代诗论家钟嵘的美学理想。《诗品序》说:“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咏)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风力,即风骨,指诗歌内在的精神风貌,思想感情表现的明朗和语言质素有力;丹彩,即指华丽富赡的词采。在钟嵘看来,风力与丹彩是两种不同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美学要素。只有这两种美学要素达到完美统一的时候,诗歌作品才会完美无缺。缺少任何一种要素,风力胜于丹彩或丹彩有余、风力不足的作品,只能是“偏美”的作品。钟嵘以这一美学理想为标准,品评汉魏以来一百二十多位作家作品。认为曹植的作品是风力与丹彩结合的典范,达到了“体被文质”的要求。风力与丹彩的统一,也就是“质”与“文”,“骨气高奇”与“词采华茂”的统一,是内在诗歌精神与外在词藻表现的结合统一。发端于先秦,成于齐梁的这两种美学要素的对立统一运动,始终影响着历代诗学家的审美理想与审美心理,并成为中国诗歌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