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衣钵相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衣钵相传 【出处】:《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 有僧达摩者, 本天竺王子, 以护国出家, 入南海, 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 有衣钵为记, 世相付授。” 【故事】: 北魏末年有个名叫达摩的和尚, 原是印度香至王的儿子。他不远万里, 来到中国, 成了东土禅宗七祖之始。据说他的禅学是从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那里传授下来的。有袈裟和饭钵作为记号,可以世世代代地传授下去。 【意思】: 指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衣:指和尚穿的衣服;钵:指和尚吃饭用的碗。后泛指师徒、父子之间的思想、学术、技能的继承。 【古例】: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四十:“鲁直开口论句法, 此便是不及古人处, 而门徒亲党以衣钵相传, 号称法嗣, 岂诗之真理也哉。”
衣钵相传 佛教用语。“衣”是指僧尼穿的袈裟。袈裟有三种: 一是大衣,由25条布片缝成;二是七衣,由7条布片缝成;三是五衣,由5条布片缝成。“钵”是僧尼盛饭的器具。佛教禅宗的师傅,将道法传授给徒弟时,将衣钵一并传给徒弟作为信物。这就叫“衣钵相传”,或称“祖传衣钵”。《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传授。” 禅宗“衣钵相传”始于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他把衣钵传给摩诃迦叶,以后代代相传,传至第28代是善提达摩。善提达摩是南天竺(南印度)香至王的第三子。他得到衣钵后,就到中国来传法,于梁朝普通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到达广州,十月到南京面见梁武帝。后去河南嵩山少林寺,在一个石洞内面壁9年。他传法及衣钵给慧可,慧可为中国禅宗第一代祖师。衣钵传至第6代祖师慧能为止。以后只传道法不传衣钵,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传下的衣钵不再往后传。但僧尼们仍各有一套衣钵,一直到今天都有。 后以“衣钵相传”泛指师傅传法于徒弟以及思想、学术、技能方面的继承。 衣钵相传借指师徒相承。《镜花缘》第六十回: “世上既有 ‘缠足大仙’ ,自然该有 ‘赤足小仙’ ,这是衣钵相传,亦非偶然。” 衣钵相传yībō-xiāngchuán佛教用语。“衣”是指僧尼穿的袈裟。袈裟有三种: 一是大衣,由25条布片缝成;二是七衣,由7条布片缝成;三是五衣,由5条布片缝成。“钵”是僧尼盛饭的器具。佛教禅宗的师傅,将道法传授给徒弟时,将衣钵一并传给徒弟作为信物。这就叫“衣钵相传”,或称“祖传衣钵”。《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传授。” 衣钵相传 衣钵相传泛指思想、学识、技能等的传授与继承。衣、钵:衣指僧衣,即袈裟,钵是僧用食的器具。 ☚ 严师畏友 一傅众咻 ☛ 传授 传授传(~人) 授(遗授;指授;训授;转授;移授) 教 另见:教授 传给 技艺 学问 ☚ 讲授 传授知识 ☛ 继承 继承继(继绍;继受;继述;继祀;继缵;传继) 承(承继;承袭;承受;经承;统承) 迪 绍(绍承;绍述;绍继;修绍) 似(似续) 嗣(嗣承;嗣袭;嗣绍;起嗣) 踵(踵迹;踵继;踵躅) 绳(~其祖武) 续(似续;接续;嗣续) 袭(袭承;袭荷) 纂(纂承;纂绍;纂继;纂袭) 缵(缵继;缵承;缵绍) 顶戴 秉赋 负荷 似续 因循 另见:承接 接替 连续 事业 作风 财产 ☚ 继承 继承前人 ☛ 衣钵相传yī bó xiāng chuána Buddhist monk hands down his mantle and alms bowl to his favourite disciple; hand down and inherit the mantle; pass on the legacy 衣钵相传yī bó xiānɡ chuán佛教用语。衣:指僧尼所穿的袈裟;钵:指僧尼盛饭的用具。现多比喻师徒之间技术、学问的传授。inherit the legancy of, pass on the legacy 衣钵相传yī bō xiāng chuán【解义】僧人把袈裟和饭钵传给弟子。后泛指师父传法给徒弟,以及学生对老师思想、学术、技能方面的继承。 衣钵相传yī bō xiānɡ chuán衣:袈裟。钵:僧尼所用食器。二者常作为佛法传承的凭信。本指把佛法(或道法等)传给弟子。后泛指师徒间以技术、学问或学术思想相传承。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二三:“顾我国绘画之分门别派,互相竞争者,实启端于唐。故自家族化之艺苑外,而师弟~为宗派者,实多有之。” 衣钵相传yībō-xiāngchuán衣:指僧尼穿的袈裟。钵:僧尼的食器。佛教禅宗师徒间道法的授受,常付衣钵为信,称为“衣钵相传”。后泛指思想、学问、技艺等的递相授受和传承。 衣钵相传yī bō xiānɡ chuán❶ 原佛家语,指佛教禅宗师父以自己的衣钵授予徒弟,以表示师徒间道法的授受。衣钵: 指僧尼所穿的袈裟和盛饭的器具。 衣钵相传yī bō xiānɡ chuán【解义】 僧人把袈裟和饭钵传给弟子。后泛指师父传法给徒弟,以及学生对老师思想、学术、技能方面的继承。 衣钵相传yi bo xiang chuan衣:佛教僧尼穿的袈裟。钵:僧尼化缘盛饭的用具。原为佛家语。中国禅宗师父将道法传授给徒弟时,常常举行授予衣钵的仪式。后用以比喻一般师徒父子之间思想、技能、学问的继承和传授。 YJMR【衣钵相传】yī bō xiāng chuán佛教用语。原指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的传授常以付与袈裟和食钵为信。后泛指传授学识、技能等。衣、钵:衣指僧衣即袈裟,钵是僧用食的器具。 衣钵相传yībō-xiāngchuán〔主谓〕 衣,指僧尼穿的袈裟;钵,指僧尼化缘的盛具。中国佛教禅宗师父将道法传授给徒弟时,常常行授予衣钵的仪式。语本《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后泛指师徒间思想、学术、技艺等方面的继承。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其所以~,为希学之正统者,盖有由也。” 薪火不绝;衣钵相传 薪火不绝;衣钵相传xīn huǒ bù jué;yī bō xiāng chuán【上】火种相递流传。比喻学问或技艺留传下来了。《新三字经》:“如薪火,传不绝。” ☚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朝耕暮耘;春祈秋报 ☛ 衣钵相传yī bō xiāng chuán佛教用语。衣:指僧尼穿的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师徒间道法的传授,常付衣钵为信,故称“衣钵相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