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窦手术
分鼻内和鼻外两种途径,总的要求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使窦腔引流通畅或完全消灭窦腔,达到治愈目的。鼻内额窦手术适用于慢性额窦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有额窦引流手术及筛额窦手术等,主要是扩大鼻额管,使引流通畅,但因术野小,治疗不易彻底,术后常易发生瘢痕狭窄,且易复发,现已少用。
鼻外额窦手术亦称额窦根治术。适用于慢性额窦炎经一般治疗及鼻内手术无效或复发者; 额窦慢性骨髓炎,有腐骨及瘘管形成者; 额窦骨折并发感染及肿瘤、异物,以及急、慢性额窦炎有眶内或颅内并发症者。
鼻外进路可分两类:
❶清除窦内病变,扩大或重建鼻额管,以通畅引流。
❷清除额窦内病变,完全消灭窦腔,封闭鼻额管以防感染复发。手术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1) 额窦钻孔术: 系在额窦底部钻一个直径约1cm的小洞,便于引流或冲洗。适用于急性额窦炎,经各种非手术疗法,症状未减者。
(2) Lynch手术: 适用于慢性额窦炎,窦腔较小而无骨炎的病例。行内侧眉弓切口转向眶下缘鼻侧平面。剥离时勿伤及眶内骨膜、泪囊、内眦韧带及眼上斜肌滑车。凿开额窦底壁,进入窦腔清除病变组织,继而凿除部分上颌骨额突、鼻骨外侧、泪骨和筛骨纸板,达到开放筛房和扩大鼻额管。必要时可先结扎筛前动脉,最后放置引流管,从前鼻孔引出,并缝合切口。
(3) Killian手术: 适用于慢性额窦炎,窦腔较大或伴有骨炎者,亦适用于某些额窦骨折、囊肿、骨瘤病例。皮肤切口从颞侧眉端到鼻中线旁侧转向眶下缘鼻侧平面,骨膜切口与眶上缘平行,应较皮肤切口高约5mm,剥离时勿伤及眼上斜肌。继之将额窦前壁及部分底壁、上颌骨额突凿除,但须在眶上缘处保留一条附有骨膜的骨桥,以防术后眶上部凹陷。清除窦内病变后,刮除前组筛窦气房,充分扩大鼻额管,引流管由鼻腔引出,逐层缝合切口。
(4) Hajek-Luc手术:是凿除额窦前壁的手术方法,适用于慢性额窦炎反复发作; 并发上睑脓肿或有瘘管形成者; 额窦囊肿已明显增大者。沿眉弓作切口,向内延长弯向鼻侧,剥离骨膜,凿开额窦前壁进入窦腔,清除窦腔粘膜及病变组织。尽量扩大或重建鼻额管,刮净前组筛房,最后置入引流管自鼻腔引出,并缝合切口。
(5) 额窦脂肪充填术: 是彻底清除窦内和窦壁病变,用腹部脂肪封闭窦腔的手术。既可达到根治目的又可避免术后畸形。适用于慢性额窦炎多次发作或已形成瘘管;已行鼻内额窦手术或Lynch手术失败以及额窦囊肿、骨瘤或额窦前壁骨折者。通常沿眉弓或眉梢上方到内眦部作弧形皮肤切口,向下翻转额部皮瓣,沿额窦范围用电钻每隔0.5cm距离钻成多个小孔,直至眶上缘,然后用小平凿凿开各孔间之骨质,继用骨膜剥离器或平凿将骨瓣自上向下慢慢撬起,折断窦底骨质,形成骨-骨膜瓣,充分暴露窦腔。除去全部窦内和骨瓣上的粘膜,并将鼻额管的粘膜向下剥离翻转,推到鼻腔使之闭合,再用电钻轻磨窦内骨皮质表面,去尽残余粘膜并造成粗糙面,以利移植物的生长,必要时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操作。自左下腹部切取皮下脂肪,切成小片,混以抗生素粉剂,填满窦腔。最后将骨-骨膜瓣复位固定,逐层缝合,一般不放引流,额部加压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