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与频率Pinshu yu pinlu
在统计学中,将样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组, 每组内含有这个样本的个体的数目叫做频数。某个组的频数与样本容量的比值叫做这个组的频率。有了频数(或频率)就可以知道数的分布情况。例如,为了了解学生的身高情况,可以对某一班学生的身高进行测量, 并把每个人的身高都记录下来,这就是原始数据。如果要进一步了解这一班学生身高的发育情况, 那就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这时候,一种方法是分别算出全班学生中男生、女生身高的平均数,把这两个平均数分别同正常情况(在更大范围里调查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遇到学生的身高相差悬殊, 只用身高的平均数并不能反映出实际情况。这时候,通常是将学生的身高从最矮的到最高的分成若干组,然后统计出落在各组里的人数(即频数)。制成频数分布表,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这一班男、女学生身高的发育情况。如下图就是一个反映某校学生身高情况的频数分布表。
分 组 | 频数累计 | 频 数 |
134.5—137.5 | 一 | 1 |
137.5—140.5 | | 3 |
140.5—143.5 | 正一 | 6 |
143.5—146.5 | 正 | 8 |
146.5—149.5 | 正正正 | 18 |
149.5—152.5 | 正正一 | 11 |
152.5—155.5 | 正正 | 10 |
155.5—158.5 | | 3 |
合 计 | | 60 |
制作频数分布表时, 先要找出样本中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确定数据的变动范围。再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适当地进行分组, 最后数出样本个体落在每个组中的数目, 得到频数分布表, 制成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