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领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领衣lǐngyī俗称“牛舌头”。清代的一种护领。清代礼服例无衣领,另于袍上加以硬领,连结于硬领之下的前后两长片,叫做领衣。清朝同治、光绪以前,这种款式流行于全国。领子呈元宝式,左右有肩,领下续以布条,前后各一;前片正中开襟,并钉有纽扣,着时如衣。男式袍褂领子,多用绸缎、细布制成,样式肥大,中间开叉,颜色多用浅湖色或鸭青色,在颈上之后,用纽扣系结,前后两端束在腰带下。夏天几乎不用,以图凉快,若戴则用纱布做成。冬季常用深色的绒或皮制成,戴时多穿在外褂里边,翻出来,不仅保暖轻便,而且有装饰作用。居丧者则戴以黑布做成的领衣。女子也带领子,多用一条叠起来约二寸左右宽的绸带围在脖上,一头掖在袍子的大襟里。清曹庭栋《养生随笔》卷三:“领衣同半臂,所以缀领。布为之,则涩而不滑,领无上耸之嫌。纽扣仍在前两肋下,前后幅不用缉合,以带一头缝着后幅,一头缀钮,即扣合前幅,左右同。外加衣,欲脱时,但解扣,即可自衣内取出。”徐珂《清稗类钞·服饰》:“又有所谓领衣者,杭人谓之曰牛舌头。盖礼服例无领,别于袍之上加以硬领(春秋以浅湖色缎,夏以纱,冬以绒或皮;有丧者则以黑布)。下结以布或绸缎。有钮绾之。意谓领而衣也;领衣之外,则外褂。行装则着于袍之内,皆取其便也。” 穿领衣的男子 领衣旧时满族服饰。亦称“卷领”。衣领下缀以领衣,其式上宽下窄,状似牛舌,故民间称之为“牛舌头”,中间开衩,对襟处以纽扣联之,底端长及腰部,以腰带将之束系腰间。商贾官宦多用缎、绸为之,上彩绣各类纹饰,贫者布为质。参见“卷领”条。 领衣满族服饰。清朝袍褂向例无领,穿时需另加一领,称之为“卷领”,领下缀以领衣,其式上宽下窄,状似牛舌,故民间称之为 “牛舌头”。中间开衩,对襟处以纽扣联之,底端及腰际,以腰带束之腰间。商贾官宦多缎、绸为之,上缀纹饰,贫者布为质。 领衣 领衣又叫 “领子”,是衣服上保护脖颈裸露的部分。清代的礼服,不分男、女都不缝领子。穿时需要在袍褂上另外加一硬领。很像我们今天所用的“假领”。男式的领衣俗称“牛舌头”,春秋时用浅湖色或鸭青色的缎子做成。夏天几乎不用,以图凉快,若戴则用纱布做成。冬天则用深色的绒或皮子做成。居丧者则戴以黑布做成的领衣。领子下边结以布或绸缎,中间开衩,用纽扣系上。戴时多是穿在外褂的里边,翻出来。女子的领衣实际上就是一条叠起来的约二寸左右宽的绸 “带子”,围在脖子上,一头掛在胸前,一头掖在袍子的大襟里,像系一条 “小围巾”。 ☚ 背子 端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