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顶极群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顶极群落climax community

生态演替系列中与环境条件完全相适应的最稳定的群落,又称演替顶极。顶极群落在群落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方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除强烈的外力干扰外,能够长期保持下去。演替顶极是美国生态学家克莱门茨(F.E.Clements)1916年提出的,是英美生态学派植物群落演替理论的基础。演替顶极理论有单元顶极和多元顶极两种学说。
单元顶极 克莱门茨学派认为,一个气候区内的植物群落,在自然演替过程中,最终都将达到与该地区气候条件完全相适应的、最稳定的状态,称为气候顶极,即单元顶极。一个气候区内,由于各种原因,除气候顶极群落外,还常常出现一些稳定性很大的非气候顶极群落。单元顶极理论对此给以其他术语,如亚顶极是由于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阻碍群落向演替顶极发展而长期处于气候顶极前的一个演替阶段;偏途顶极是由于群落长期处于人为控制或牧畜的干扰下,而形成的某种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又称干扰顶极; 超顶极是在一定区域内,由于局部生境的改善而出现相邻气候区的顶极,如草原区内局部出现较湿润的生境,生长着落叶阔叶林。前顶极是在一定的区域里,由于局部生境的恶化而产生相邻气候区的顶极,如草原区内局部出现更干旱的生境,形成荒漠植被。
多元顶极 在一个气候区内,除气候顶极外,还有土壤顶极和地形顶极等。即某一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演替过程,就是该生境的顶极群落。一个气候区内由于生境的镶嵌,可能出现顶极群落的镶嵌体。如在南坡和北坡,石灰岩和花岗岩形成不同性质的土壤上,常常出现不同的顶极群落。
中国地植物学家刘慎谔提出地带性顶极与非地带性顶极,认为在一定区域内,地带性顶极只有一个,受制于大气; 非地带性顶极受制于局部环境条件。如中国东北东部山地阔叶林,红松混交林是地带性顶极;河谷的云杉、冷杉林是非地带性顶极。
研究顶极群落理论,掌握群落发展规律,可以调整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如江南地区的杉木、毛竹群落,属偏途演替顶极,它们的生产力优于当地的演替顶极(常绿阔叶林),保护这些群落,加强经营管理,避免向顶极群落演替,使植物群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顶极群落climax community

生态演替系列中,达到与该地区环境相适应的持续稳定群落。顶极群落中群落与其所处环境高度适应,能量、物质的输入输出呈动态平衡,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处于协调统一状态,如果没有强烈的外力干扰,可以维持相当长时间。演替顶极是英美生态学家植物群落演替理论的基础,有单元顶极和多元顶极两种学说。在一个地区内,若演替系列的终点决定于该地的气候性质,这样的群落称为气候顶极群落。只要气候不急剧改变,没有人类活动显著影响,它们便一直存在,而且不可能出现新的优势植物。这种取决于单一因素的顶极群落称单元顶极。事实上,在一个气候区域中,总有土壤和地形的差异。除了气候顶极外,还可以有超越气候影响的土壤演替顶极、地形演替顶极等其他多个顶极群落,即多元顶极。此外,自然顶极群落若被彻底改变为人工群落或天然群落,长期用于放牧、割草,处于人为控制或家畜干扰下,则出现干扰顶极群落或称偏途演替顶极。

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dingji qunluo

演替系列的最后稳定群落。又称成熟群落。它的现存生物量达到最高峰,由于根系和茎的扩大,光合器官比重相对减少,维持性能量消耗占去大量光合作用产物,致使净生产量趋近于零。群落内部结构复杂,生物间相互关系多样,群落抗御外来干扰能力处于最佳状态。虽然有人认为群落中植物种类最丰富阶段略早于顶极,后者仍拥有较多样生物。按照单顶极观点,每一气候带只形成一种顶极群落,具有地带性分布特点;而根据多顶极观点,除气候顶极群落外,还有受土壤性质或岩性特点支配的其他顶极类型。70年代怀梯克提出的顶极群落配置学说认为,在连续的环境梯度中,每处都有特定的顶极群落,其中分布最广的类型称为该地区优势顶极群落。但顶极不等于终结,群落演替处在不断建立平衡和打破平衡过程之中。气候波动、虫害盛衰、突发性灾害(洪水、火灾、泥石流)和人类活动影响,都迫使顶极群落难以绝对不变化,但总体上仍保持上述主要表征。植物群落的演替顶极观点,完全适用于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 植物群落演替   植物指示作用 ☛

顶极群落

处于演替顶极的群落。参见“演替顶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