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辔库官库名。唐后期神策军中置御鞍辔库,宋于群牧司置鞍辔库,元丰时并入太仆寺。掌御马鞯辔及给赐王公、群臣、外国使臣、国信使等鞍辔等物。设监官二人,以诸司使副及三班使臣、内侍充任。 鞍辔库监当局名。宋前期隶群牧司,元丰改制并入太仆寺。
职源与沿革大中祥符四年(1011)正月,始置架阁御鞍库房,即为鞍辔库设置之始。天禧三年(1018)四月,已见正称“鞍辔库”局名。南宋建炎三年减罢,并入右骐骥院。绍兴十三年(1143)十二月九日复置,改称“内鞍辔库”(《宋会要·食货》52之37、38、41)。
职掌掌应奉御马金玉鞍勒,及给赐王公、群臣、外国使者并国信使鞯鞍名物(《宋史·职官志》4《群牧司·鞍辔库》)。
编制监官二人。监管军士、节级以及匠人四十七人。公吏有勾押官一人、典五人、掌库十四人。南宋时又有军典、库子、专知官(《宋会要·食货》52之37、41,《宋史·职官志》4《鞍辔库》)。
别称内鞍辔库。鞍辔库于南宋绍兴十三年十二月改冠以“内”字。《宋会要·食货》52之41:“宋高宗建炎三年诏鞍辔库减罢。……绍兴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诏依旧置内鞍辔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