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型隐性菌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型隐性菌病 【释义】: 新型隐球菌系真菌中一种,经呼吸道吸入后经血路进入中枢神经系,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称作新型隐球菌病(cryptococcus neoformans),起病后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颈抵抗,出现脑膜刺激症及颅内高压症。脑脊液经墨汁涂片可找到新型隐球菌,患者血清中可找到新型隐球菌抗体,诊断确立。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发热、头痛、呕吐,进行性颅内高压症,昏迷抽痉、头痛如裂,为本病特点。一般起病7~10d时常伴严重颅内高压,危重者常因此发生脑疝而死亡。 (2)体征 1)颈项抵抗 脑膜刺激征阳性、克氏(Kernig)症、布氏(Bruzinsk)症阳性、巴彬斯基症(Babinski症)阳性。 2)伴交通性脑积水,锥体束征、Babinski症阳性。 3)眼底乳头水肿。 4)颅底伴粘连者可出现颅神经麻痹体征,如眼外展障碍面瘫等。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常规示细胞计数小于500×106/L,分类中示淋巴球为主,蛋白质轻度升高。 2)脑脊液生化示糖及氯化物降低。 3)脑脊液墨汁涂片可找到新型隐球菌。 4)血清免疫学检查CSF中可找到相应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5)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 (2)影像学检查 部分患者CT或MRI示脑积水或伴脑霉菌性脓肿,未及时治疗者脑实质中可伴真菌性肉芽肿呈占位性病变。 3.鉴别诊断 需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也有同时伴结核性脑膜炎者,因此每次脑脊液检查时均应同时作有关结脑的细菌学检查。 【治疗】: (1)一般治疗 高热者物理降温,颅高压者用20%甘露醇脱水降压,神志清醒患者宜饮食富有营养及维生素的食物。 (2)病原治疗 首选两性霉素B,从1mg起用逐步递增至成人每日30~35mg。疗程为在连续3个月治疗中,两性霉素总累积剂量达3g,在此3个月中辅以每周2~3次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其剂量从每次0.1mg起逐步递增至每次1mg,鞘内注射总累积量要求为35mg左右,并结合当时临床表现及CSF霉菌涂片再酌情停药,在使用过程严密观察两性霉素毒性。 (3)5-氟胞嘧啶 成人每日6~10g静滴,与两性霉素B合用有协同作用,目前认为此两者联合是最佳方案。 (4)对上述药物治疗若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时,可考虑应用氟康唑,成人第1日400mg,以后每日200mg静滴。 (5)对病情已基本稳定,而伴脑积水侧脑室扩张者应尽早作脑室引流或脑室—腹腔转流术对保护两眼视力有积极效应。 (6)在应用两性霉素时可加氢化可的松50~100mg/d(加入含两性霉素的葡萄糖500ml溶液中)一起缓慢静滴以减少两性霉素不良反应。 (7)对两性霉素B应用时出现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者,近年来可改用毒副反应明显较低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用法同上,逐步递增剂量,直至治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