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革命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革命遗址 贵州在我国革命史上,有着名的革命根据地——黔东特区,又是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的地方,众多的革命遗址和文物,蕴含了革命先辈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它本身就是构成贵州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1934年5月,贺龙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从湘西进入贵州黔东地区,7月建立了贵州境内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黔东特区。这里有贺龙率领红军入黔的第一个渡口——沿河红军渡遗址,有红三军决定在黔东建立根据地的枫香溪会议会址(德江县境内),有黔东根据地第一次工农苏维埃大会会址(沿河县铅厂坝),还有红六军团(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同志率领)入黔后与红三军(后改为红二军团)会师的木黄会师遗址(印江县境内)。 中央红军长征入黔,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曾召开过黎平会议,现黎平会议会址(黎平县城内)仍原样保存着,这是遵义会议的准备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黎平会议后,红军向黔北挺进,但前有乌江天险,英勇的红军战士在江界河渡口强渡,在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渡口纪念碑便记录下了这场激烈的战斗。在着名的遵义会议之后,红军为甩掉尾追的敌人,曾在贵州、四川之间的赤水河上来回四渡,这就是红军战史上彪炳千秋的“四渡赤水”之战,至今四个渡口的纪念碑仍供后人凭吊。它们是茅台渡口、二郎滩渡口、太平渡渡口、土城渡口。红军以少数兵力,牵制了蒋介石调动的滇、川、黔三省地方军队及中央军,忽东忽西,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大量歼灭了敌人,粉碎了敌人的“围歼”计划,“四渡赤水”之战体现了毛泽东伟大军事思想和他杰出的军事指挥艺术,是毛泽东用兵的得意之笔。 贵州众多的现代革命遗址(包括革命历史名城遵义在内)和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为贵州人民留下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它无声地向后人诉说着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证明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伟大,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课堂。 革命遗址 革命遗址指民主革命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活动旧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丰功伟绩,留下了许多令人参观的革命遗迹: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遵义会议会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等。参观革命遗址,缅怀先烈,更能体会到创业之艰难,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离退休的老年人,有的戎马生涯,有的参加过革命活动,重返战斗工作过的地方,回忆当年往事,话旧图新,自然是人生一大快事。 ☚ 历史博物馆 文化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