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原
亦名洪渎原, 在今咸阳市区北部,是渭河、泾河的分水岭。东西长32.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最宽处为13.5公里, 最窄处只有1.5公里,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略有起伏,海拔420~510米。由于咸阳原位于秦咸阳和汉唐长安城附近, 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宫苑殿观星罗棋布,又是汉唐的重要墓葬区。西汉十一个皇帝除汉文帝葬霸陵原、汉宣帝葬少陵原外,其余都葬于咸阳原。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还设陵邑守陵。“五陵少年”、“五陵公子”即指咸阳原上五陵县的富豪子弟。此外还有唐李昺的兴宁陵、唐武则天母亲的顺陵等。咸阳原随时代的不同或原上地名的变更异名很多。秦咸阳故城在汉代改为渭城后,咸阳原称渭城北阪,西汉后期因五陵称五陵原,晋武帝秦始二年(公元266年)因平陵置始平县,亦称始平原;后赵时(公元319年)因咸阳更名石安,又称石安原,隋唐时称洪渎原,唐亦称毕原。至于地区性的名字,汉代称长陵附近的原为长陵阪;称康陵附近的原为康陵阪,平陵南面的原为姜原,长陵以东为鹿苑原,泾河南原为石安原、睦城阪。唐以后统称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