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靥妆
是古代妇女富有特色的妆饰,也称花子、花细、花黄。面靥通常以胭脂点染或用金泊、银泊、翠羽剪成花样,贴在额上、鬓角、两颊、嘴角做为妆饰。传说妇女面饰花细起于唐朝女诗人上官昭容(婉儿),上官婉儿发明面靥妆是为掩饰面部受黥刑留下的疤痕。《中华古今注》记载秦始皇时常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可见面靥妆始于秦汉,则风靡盛行于唐。在《木兰辞》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之句。盛唐前妇女面靥一般只剪成黄豆大小的圆点,盛唐以后有如钱币,称“钱靥”,有如杏核称“杏靥”饰以各种花卉的俗称,花靥,古代妇女这种独特的、美的妆饰在敦煌壁画及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的女陶俑都可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