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方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方麻 【概况】: 异名 山练草、四角草(《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青鱼胆、四方青、四棱草(《湖南药物志》),狼尾拉花(湖南、广东)。 基源 为玄参科腹水草属植物四方麻的全草。腹水草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约14种。 原植物 四方麻Veronicastrum caulopterum(Hance)Yamazaki(Calorhabdos cauloptera Hance),又名山练草(通称)。 历史 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山草类,“四方麻产衡山。方茎丛生,长叶如刘寄奴叶,秋发长穗,苞如粟粒。开尖瓣小花,色深紫,黄须茸密,盈条满枝。 ”按上所述,应为本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1.5m,全体无毛。茎上部常分枝,有宽约1mm的翅4条。叶互生,具短柄,叶片纸质,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13cm,宽1.2~4.5cm,先端渐尖,基部圆,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顶生于主茎及侧枝上,长可达20cm:小苞片1枚,矩圆状;花密集,具短梗;花萼裂片披针形.长约1.5mm;花冠钟状,紫红至红色,4裂,略作2唇形,长4~5mm,筒部约占一半长,筒内面的上端有一毛环;雄蕊2,雌蕊1。蒴果卵球形,长2~4mm。 花期9~10月,果期12月~翌年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7卷.第2分册.246页.图6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沟边、草丛或疏林下。 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药性】: 性味 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长肉。 主治 赤白痢疾,喉痛,目赤,黄肿,淋病,下疳,刀伤,痈疽,瘰疬,皮肤溃疡,湿疹,烫伤。 《全国中草药汇编》:“流行性腮腺炎,咽喉炎,肠炎,痢疾,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皮肤湿疹,烧烫伤,痈疖疔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湖南药物志》:“治蛇咬伤:四方麻、石荠苎、文珠蓝、八角莲。捣敷患处。” 单方应用 ❶ 《湖南药物志》:“治痢疾,黄疸,口疮,尿血:四方麻全草15g,水煎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