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方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方藤 【概况】: 异名 宽筋藤、红宽筋藤、春根藤、伸筋藤(《陆川本草》)。 蚂蝗藤、软筋藤、风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方藤、红四方藤(《广西中草药》)。 基源 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戟叶白粉藤的全株。 白粉藤属全世界200余种,中国约10种。 原植物 戟叶白粉藤Cissus hastata(Miq.)Planch.(C.pteroclada Hayata) 历史 为广西一带民间药物。治风湿痛,跌打伤筋,腰肌劳损等症。已收入《中国药典1977年版》。 形态 草质藤本,枝苍白色或粉白色,有四狭翅,干时节上不收缩;卷须与叶对生,二叉状。叶心状戟形或心形,长6~12cm,宽4~8cm。顶端急渐尖,有短尾状尖头,基部心形,两面无毛,近全缘或有疏离小锯齿,基出脉5,外侧2基脉较纤细,侧脉每边3~4,纤细;叶柄长2~5cm。聚伞花序,通常与叶对生,与叶柄等长或较长;花梗长2~4mm;萼杯状,绿色或浅紫红色。 顶端截平,无毛;花瓣4,先端紫红色,卵状长圆形,长2~3mm,无毛;雄蕊4;花盘浅波状;子房无毛。浆果,肉质,椭圆形或圆形,长6~10mm,成熟时紫黑色。 花期4~5月,果期11~12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651页.1348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长于中海拔林谷中,不甚多见。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 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 茎四棱形,长短不等,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粗糙,有细纵纹及横裂纹,并有突起的皮孔,节膨大,有的棱上有翅。 质硬,断面纤维性,皮部灰褐色至棕红色,木部灰棕色或黄棕色,髓部方形,淡紫色或灰褐色。 气微、微苦。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洗净,润透.斜切薄片,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性味 甘,平。 ❶ 《陆川本草》:“甘,寒。” 归经 《广西中药志》:“入肝经”。 功效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 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 ❶ 《陆川本草》:“去风湿。治四肢挛急,抽搐,风湿痛,跌打伤筋。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 外用:酒炒敷。 使用注意 《广西中药志》:“虚寒无瘀者勿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广西中药志》:“治跌打损伤,筋络拘挛:四方藤9~30g,水煎内服。外用:酒炒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