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面针疗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面针疗法

是针刺面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面部和经络联系密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在颜面,“五藏六府肢节三部也,各有部分”,并具体记载了相应部位的划分,并以其色泽变化的情况,“各以其色言其病”。建国后,广大医务工作者据此进行临床实践,创造了面针疗法。不仅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进行针刺麻醉。临床操作时,根据病变处所选取相应穴位,视其肌肤厚薄分别采用直刺、斜刺或横刺角度进针,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其间可运针数次,亦可加用电针等刺激或以皮内针埋藏。唯面部感觉敏锐,刺激不宜过强; 如有疤痕破溃处,应予避开。本法适应范围较广,凡针刺疗法适应证均可使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痹证、哮喘等效果尤佳。

面针疗法穴位表

区别穴 名部位及取法

首面(单穴)当额正中部,当眉心至前
发际正中连线的上、中三分
之一交界处
咽喉(单穴)当眉心至前发正中线的
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即首
面与肺点连线的中点
肺(单穴)当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心(单穴)在鼻梁骨最低处,正当两
眼内眦连线的中点
肝(单穴)在鼻梁骨最高点之下方,
当鼻正中线与两颧连线之交
叉处,即心点与脾点连线的
中点
脾(单穴)在鼻尖上方,当鼻端准头
上缘正中处
胆(双穴)在鼻梁骨外缘偏下方,当
肝点的两旁、目内眦直下,鼻
梁骨下缘处
胃(双穴)在鼻翼中央偏上方,当脾
点的两旁,胆点直下,两线交
叉处

续表
区别穴 名部位及取法
眼区膺乳(双穴)在目内眦稍上方,鼻梁骨
外缘凹陷处

子宫、膀胱
(单穴)
在人中沟上,当人中沟的
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
股里(双穴)在口角旁5分,当上、下唇
吻合处
耳区背(双穴)在耳屏前方,当耳屏内侧
与下颌关节之间

小肠(双穴)在颧骨内侧缘,当肝、胆点
的同一水平线上
大肠(双穴)在颧面部,当目外眦直下
方,颧骨下缘处
肩(双穴)在颧部,当目外眦直下方,
颧骨下缘处
臂(双穴)在颧骨后上方,当肩点之
后方,颧骨弓上缘处
手(双穴)在颧骨后下方,当臂点之
下方,颧骨弓下缘处

股(双穴)当耳垂与颌角连线的上、
中三分之一交界处
膝(双穴)当耳垂与下颌角连线的
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膝髌(双穴)当下颌角上方凹陷处
胫(双穴)下颌角之前方,下颌骨上
缘处
足(双穴)在胫点前方,目外眦直下
方,下颌骨上缘处
肾(双穴)在颊部,当鼻翼水平线与
太阳穴直下垂线的交叉处
脐(双穴)在颊部,当肾点之下方约7
分处

面针疗法

见面针条。

面针疗法miànzhēnliáofǎ

针刺面部特定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在《灵枢·五色》所载面部望诊部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针刺得气后, 留针10 ~30 分钟, 每隔5 ~10 分钟捻转一次, 亦可用皮内埋针法。一般常见病症均可取其相应穴位治疗。面针穴位见下表。

面 针 穴 位 表

续 表 

面针穴位分布图

面针疗法

face acupuncture therapy

面针疗法miàn zhēn liáo fǎ

facial acupuncture therapy; face acupuncture therap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39:39